青島真情巴士集團有限公司 供稿

2024 年第一天,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新聞直播間》欄目6 分多鐘專題報道青島真情巴士駕駛員孫敬霞夫婦與河南乘客雙向奔赴的溫暖牽掛,真情故事再一次走進全國人民視線,奏響新時代西海岸新區的文明強音。
2017 年的冬天,河南胡女士坐上了真情巴士6 路的末班車,接在新區求學的女兒妍妍回家過春節。而這輛車的駕駛員便是孫敬霞。胡女士向孫敬霞問路,詢問去往學校在哪站下,附近有沒有賓館。了解情況后,考慮到學校不會讓家長入住,深夜賓館也不好定,熱心的孫敬霞便邀請胡女士到自己家中住一晚。第二天,孫敬霞又開車把母女倆送到了火車站。從那時起,孫敬霞與胡女士一家結下了深厚的緣分,妍妍也多了一個青島的“公交媽媽”。
“我的大女兒也在很小的時候就到外地上學了,所以我很了解當母親的牽掛,就想著盡一份力去照顧照顧孩子。”就是這樣樸實的初心,每到孩子放假,孫敬霞就做好一大桌子孩子喜歡吃的飯菜,讓孩子來家里住,對待妍妍就像自己的親生女兒一樣。孫敬霞對妍妍真心的付出,不僅溫暖了異地求學的妍妍,也感動了妍妍的媽媽。桂圓、香油、自家縫的棉鞋,妍妍一家人用自己的方式回饋著孫敬霞的付出,兩家人也成了超越血緣的一家人。
2023 年6 月,一走出高考考場的妍妍就收到了兩位“媽媽”送來的鮮花,妍妍撲進孫敬霞的懷抱釋放著高考的壓力,孫敬霞也感同身受著孩子多年來求學的艱辛,流下心疼的眼淚。同年9 月,妍妍成了一名大學生,到濟南繼續求學,但與孫敬霞感情不曾改變。中秋假期,妍妍又回到了青島,過了一個團圓節,屬于他們的故事仍將溫暖續寫。就像孫敬霞給妍妍的元旦信件中所寫的一樣:“青島有一個隨時為你敞開的家門,祝你永遠無憂無慮、健康快樂,永遠愛你的公交媽媽。”
這是真情巴士職工事跡第9 次登上中央電視臺。近三年,真情巴士被中央電視臺、光明日報、工人日報等國家級主流媒體報道100 余次,年均媒體報道1700 余次,僅2023 年,真情巴士車廂故事12 次登上媒體平臺熱搜,可統計的話題瀏覽量3 億人次,成為新時代文明西海岸的“代言人”,面向全國展現新區乃至青島幸福宜居的公交溫度。
媒體的聚焦的背后是真情巴士職工十年如一日踐行德善文化的厚重沉淀。十年來,真情巴士職工每年1.5萬人次參與志愿服務,產生好人好事近2 萬件次,成為80 余位空巢、孤寡老人的“公交兒女”和60 多位特殊家庭兒童的“公交爸媽”,守護19 所學校孩子平安求學路,將安全知識送進新區40 余所小學,為60 多個村莊、社區提供義務理發和免費維修家電服務,職工自發支出150 余萬元用于公益項目。
在長期的文明實踐中,企業內部形成“人從眾”的“好人共生”效應。截至目前,真情巴士培育中國好人1人、山東好人19 人等百余名先進典型,真情職工成為“看得見的正能量”“行走的價值觀”。
“一德立而百善從之”,真情職工的凡人善舉如同一束束“微光”匯成火炬,點亮人們心中的善意。通過出行浸潤,司乘攜手共做好事,讓十米車廂內外勁吹文明新風;通過“五進”宣講,線上線下覆蓋人群超20 萬人次,傳遞文明力量;通過榜樣示范,帶領2200 多名青少年志愿者參與志愿服務,澆灌愛的種子,催開文明之花。真情巴士助力提升城市文明素養,為城市文明注入活力、為城市發展匯聚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