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山區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設施栽培基地
煙臺市福山區位于山東半島東北部,大櫻桃種植面積超11萬畝,總產量超過8萬噸,累計認定地理標志農產品1個,綠色認證農產品10個,有機(轉換)認證農產品87個,產值16億元,是中國大櫻桃之鄉。近年來,煙臺市福山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生產生態協同發展,緊緊圍繞大櫻桃產業,科學合理優化產業布局,整合各方資源要素,做大做強大櫻桃綠色產業鏈、供應鏈,實現大櫻桃產業綠色發展與穩產增產相協調。先后被授予國家級大櫻桃標準化示范縣(區)、中國優質大櫻桃基地重點區、中國櫻桃產業最具國際競爭力十強區、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等稱號,福山大櫻桃區域公用品牌價值達24.57億元。
強化政策驅動。制定耕地質量提升、化肥減量增效、大櫻桃高質量發展以及《關于扶持大櫻桃規模化經營的意見》《福山區農產品“三品”認證獎勵辦法》《福山區關于進一步加強省農擔融資擔保合作推廣工作方案》等惠農措施,完善綠色發展和穩產增產的政策支撐體系。強化資金促動。區政府累計安排3000余萬元專項資金,發放涉農貸款3億多元,大力支持大櫻桃綠色食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認證、農產品品牌建設、標準化示范基地建設等,引導和撬動社會資金和金融資本廣泛參與,形成了政府引導、企業投入、民資吸納的多元投資格局。強化人才帶動。出臺“聚福英才計劃”等優惠政策,健全區、鎮、村三級聯動科技推廣服務網絡,完善“專家組+試驗示范基地+農技人員+科技示范戶+輻射帶動戶”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推動大櫻桃產業發展綠色化、產品高產優質化。
摸清種質資源家底。完成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工作,篩選出優質高效、綠色安全的種質資源42份,入選國家種質資源庫27份,強化了綠色發展和增產增效的種業基因。建設試驗示范基地。先后打造福山區科研中心、千畝美早大櫻桃示范基地、大櫻桃設施栽培基地等,配套建立新品種苗木基地、大苗苗木基地等多個試驗基地,實施良種良法引進試驗、產業提升模式推廣等工程,形成高科技研發、轉化、培訓、推廣一體化體系。推行良種良法配套。在現有美早、俄羅斯8號、薩米脫、布魯克斯、紅蜜等70余種較為成熟品種的基礎上,積極引進培育塔瑪拉、雷吉娜等30余種國內外新品種,并開展良種良法試驗與新品種示范,推動膠東區域大櫻桃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設施栽培大櫻桃平均單產可達到2300斤,露天大櫻桃平均畝產達到1600斤,分別比傳統栽培模式提高21%、33%。
推行綠色“島—廊”生態種植模式。建設大櫻桃生態農場,因地制宜搭配篩選功能植物,形成在果園周圍5%~10%的“生態島”以及果園行間“生態廊道”,平均減少化學試劑用量40%,單產和單價分別提升8%、20%左右。構建農業綠色生產技術體系。推廣甜櫻桃優質高效栽培技術,開展蜜蜂授粉及病蟲害綠色防控試驗,推廣“減量化”循環農業,通過使用蜜蜂授粉等綠色防控技術,平均可減少化學藥劑使用1~2次,減少農藥用量10%~20%,單產提升5%~10%。制定綠色大櫻桃栽培技術操作規程、大櫻桃地理標志使用辦法等技術規程,實施農業標準化提升計劃,引導全區重點農業生產經營主體按標生產。完善質量監管體系。建立農產品質量分級及產地準出、市場準入制度,實現轄區內重點農產品生產、供應、檢測等關鍵環節全程監控。主要農產品抽檢合格率均為100%,食用農產品合格證試行主體覆蓋率100%。搭建大數據平臺,繪出農業農村時空一張圖,利用實時、動態的農業物聯網信息采集系統,強化快速、多維、多尺度的農業信息實時監測,實現對大櫻桃生產投入品安全可追溯。
籌辦各類展銷會。年均投入宣傳費用100余萬元,舉辦《輝煌中國》主題展、中國櫻桃年會暨全國大櫻桃產業發展研討會、中國(福山)大櫻桃品牌營銷高峰會、中國大櫻桃原產地產銷對接會等活動,吸引全國各地大櫻桃生產經營、深加工企業和大型果品批發市場、連鎖超市、電商平臺負責人等慕名而來,促進了各方企業、經銷商的強強聯合和深度合作,實現信息共享、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和共同發展。打造批發集散地。投資2000余萬元,打造華北乃至全國最大的現代化大櫻桃批發集散地,與新發地、潤福園、盒馬鮮生等國內知名企業合作,實現從自產自銷的“游擊戰”向主攻大超市、大賣場和在大城市設立銷售窗口的“陣地戰”轉變。拓展線上營銷渠道。建成300余家網上直營店,開通全國200個城市的供應鏈條,其中80個城市24小時送達、120個城市36小時送達。據監測,大櫻桃線上交易平均價格超過25元/斤,年均銷售額突破4億元。

?福山區大櫻桃設施栽培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