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可滿足森林滅火和水上救援需要
我國自主立項研制的大型特種用途民用飛機——“鯤龍”AG600,是國家應急救援體系和自然災害防治體系建設急需的重大航空裝備,具有載重量大、航程遠、續航時間長的特點,填補了我國大型水陸兩棲飛機研制領域的空白。目前,“鯤龍”AG600 已完成典型滅火任務場景驗證試飛科目,具備執行滅火任務能力,全面進入型號合格取證試飛階段,預計于今年取得型號合格證。
“鯤龍”AG600 飛機在執行森林滅火任務時,可在20 秒內汲水12 噸,并能在水源與火場之間多次往返汲投水滅火。在執行水上救援任務時,飛機最低穩定飛行高度為50 米,可在水面停泊實施救援行動,一次最多可救護50 名遇險人員。此外,“鯤龍”AG600 飛機底部為船底外形,機翼為上單翼,主起落架需要收于機身側面主起落架的整流罩內。設計團隊通過風洞試驗、水動試驗、CATIA 三維建模及運動仿真技術,不斷優化起落架收放機構的形式及收放路徑,創造了國內最高、最復雜的單支柱起落架紀錄。
(來源:科技日報)
■夜間接觸藍光會增加肥胖風險
俄羅斯秋明醫科大學研究證明,在夜里眼睛接觸藍光會增加肥胖的可能性。研究顯示,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電視屏幕發出的或從窗戶進來的藍光,都可能導致代謝紊亂。
光譜中藍色部分的光會干擾褪黑激素的產生,而褪黑激素在調節所有生物的日常活動周期(晝夜節律)方面發揮著最重要的作用。過量藍光暴露不僅會影響睡眠模式,還會影響新陳代謝。含有褪黑激素受體基因變異的人新陳代謝對藍光最敏感。在這種基因的攜帶者中,隨著體重指數上升,晝夜體溫動態和每日平均體溫水平也會發生變化。研究發現,即使在夜里21:30—01:00(褪黑激素產生最活躍的時段)期間,任何來源的少量藍光與體重指數的增加都相關。
(來源:科技日報)
■乳糖不耐受者竟能通過牛奶預防糖尿病?
牛奶是一項營養品,但不少人喝了卻會拉肚子、胃脹氣。據了解,乳糖酶基因的單核苷酸多態性rs4988235 基因型決定了一個人成年后是否能持續表達乳糖酶。不能持續產生乳糖酶,就會出現人們常說的“乳糖不耐”。
近日,《自然·代謝》期刊上發表的一篇論文顯示,飲用更多牛奶可降低乳糖不耐癥個體患2 型糖尿病的風險。也就是說,牛奶攝入會改變這類人群腸道微生物組特定菌種和循環代謝物的水平,且這一結果僅在乳糖酶缺乏的個體中出現。論文作者介紹,乳糖是否耐受是量的問題,程度輕重在每個個體身上的表現都不一樣。對大多數中國人來說,只要不在短時間內大量喝牛奶,通常并不會有什么癥狀。如果腸胃對乳糖比較敏感,也可以考慮循序漸進,慢慢增加乳制品的攝入量,讓腸道微生物逐漸適應乳糖。
(來源:科普時報)
■手寫比鍵盤打字更能增強大腦連通性
隨著數字設備逐漸取代筆和紙,手寫筆記在學校和大學中變得越來越不常見。然而,最新一期《心理學前沿》研究表明,手寫比鍵盤打字具有更高的大腦連通性,可提高拼寫準確性和記憶力。
研究收集了36 名大學生的腦電圖數據,這些學生被反復提示寫下或鍵入屏幕上出現的單詞。書寫時,他們使用數字筆直接在觸摸屏上書寫草書;打字時,他們用一根手指按下鍵盤上的按鍵。結果表明,當參與者手寫時,不同大腦區域的連通性會增加,但打字時則不會。使用筆時通過精確控制手部動作獲得視覺和運動信息,對促進學習的大腦連通模式有很大貢獻。研究人員表示,有必要讓學生有機會使用筆,而不是在課堂上打字,學生在手寫課堂筆記時可學得更多、記憶力更好。
(來源:科技日報)
■地震后,森林生長如何變化?
近期,《自然·地球科學》雜志發布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地震可通過改變地表結構,影響降水再分配過程,從而影響樹木長期生長趨勢。
全球山地森林面積超過900 萬平方千米,占全球森林總面積的23%,多數位于地震帶上,常受到地震等地質活動干擾。地震釋放的巨大能量以及地震波引發的次生地質災害,不僅會造成樹木莖干、枝或根斷裂、扭曲等物理損傷,還可通過改變土壤結構、水文條件、營養狀況、競爭強度等間接影響樹木生長。
據研究人員介紹,在中緯度地震帶相對干燥的地區,地震后10年內,樹木生長量顯著增加;而在年降水量相對較大的區域,地震后樹木生長量顯著降低。該項研究揭示了“巖石圈—大氣圈—生物圈”多圈層鏈式響應及時空過程,為探索地球圈層之間相互作用的過程與機制提供了新思路。
(來源:科技日報)
■腦機接口都選用了哪些化學材料?
中外科研團隊不斷在腦機接口臨床應用上取得重大突破,這不僅為未來的人機互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還為一些醫學難題的解決提供了新方向。
腦機接口使人腦與外部設備連接,使得神經信號可以通過傳感器收集并轉化為電信號等形式,將大腦思考或者嘗試的想法從電子設備上以文字等手段輸出,實現人腦和外部機械設備之間的高通量信息交換。50 多年來,神經生理學家、化學家一直使用各種電極、傳感器材料來研究大腦活動,以下幾種材料在腦機接口領域有廣泛應用。
一是碳納米材料。碳材料具有生物相容性和無毒性,提供了優越的電荷注入能力和高導電性,使高通量電極接口能夠提高信號記錄質量和刺激效率。二是水凝膠。作為一種典型的軟濕材料,其具有獨特的三維親水網絡結構,對人體組織友好,有良好導電性、拉伸性、刺激響應性和高韌性,可用于可穿戴傳感器、腦機接口電極等。三是有機電化學晶體管。這是一種兼具優異離子和電子傳導特性的半導體材料,“離子—電子”相互作用使其可作為生物學和電子學之間的交互接口,直接感受電化學反應所產生的電子和空穴的濃度變化。
(來源:科普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