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我國醫療體系發展的重要內容,醫療服務價格改革政策的推進對醫院價格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醫院管理人員要深入研究醫藥價格改革的政策、理論、方法、技術,提高醫院的價格話語權,降低醫院對藥品耗材收入的依賴,積極優化醫療服務機制,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本文簡單闡述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對醫院價格管理帶來的影響,并結合具體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提出改進的對策。
[關鍵詞]醫療服務價格改革;醫院價格管理;影響;對策
[中圖分類號]F20 文獻標志碼:A
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了《關于推進價格機制改革的若干意見》,提出要持續完善政府定價制度,規范市場價格行為,在六個重點領域進行價格改革,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就是其中重要的內容。多數醫院開始積極根據醫療服務價格改革要求對價格管理方式進行調整,有效提高價格管理工作效率,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但是依然存在著各種問題,包括管理機制不完善、信息更新不及時、耗材管理不規范等,影響了價格管理工作的質量,不利于醫院的長遠發展。基于此,針對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對醫院價格管理的影響與對策進行研究,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1 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對醫院價格管理的影響
1.1 改善醫療服務機制
在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的過程中,政府對于醫院收入情況的關注度不斷提升,出臺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取消藥品加成、調整醫療服務價格等,體現了對服務項目成本控制的關注。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醫院在提供醫療服務項目過程獲得的收入能夠有效填補醫療服務成本支出。從整體角度來說,藥品加成的取消使得醫院的整體經營收入顯著減少[1]。同時,對醫療服務價格進行科學調整,發揮市場導向作用,能夠幫助醫院對項目結構進行優化。從患者角度來說,藥品花費顯著減少,滿意度顯著提升。綜合來說,醫療服務價格改革能夠幫助醫院優化醫療服務機制,提高醫療價格管理水平和醫療服務質量。
1.2 降低醫院對藥品和耗材收入的依賴
長期以來,醫院都實行藥品加成制度,雖然能夠為醫院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但是會導致“以藥養醫”,使得醫院對于藥品和耗材收入的依賴程度不斷提升。隨著醫療服務價格改革的推進,醫院逐步改變過去的以藥養醫模式,對藥品和耗材收入的依賴性顯著降低。同時,醫療服務價格改革還會對其他醫療服務收入價格進行調整,整體來說醫院的整體收入并未減少,不會對醫院職工的收入造成不利影響。綜合來說,在醫療服務價格改革的過程中,醫院會在服務質量提高和醫療技術研發等方面增加更多的資源投入,有效提升患者的滿意度,提高診療效果,這對于醫院的長遠健康發展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1.3 醫院價格管理難度增加
隨著醫療服務價格改革的推進,醫院的運營模式出現了巨大變化,大型醫院需要持續優化服務內容,積極下放內部資源?;鶎俞t院需要提高醫療服務質量,政府部門需要深入了解醫院發展需求,積極完善定價機制和管理模式,放開醫療服務價格管控力度,使醫療服務價格能夠根據市場環境變化進行動態調整。這些內外部環境的變化,都對醫院價格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醫院相關人員在理論知識、技術方法、管理能力等方面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管理人員需要轉變自身角色定位,積極優化內部價格管理機制,為人民群眾提供高水平的醫療服務,提升醫院的社會形象。
1.4 醫院激勵機制發生變化
醫療服務價格改革推行以前,醫院的主要收入是藥品和耗材加成,管理層和一線職工在為患者提供醫療服務的過程中,會將獲得藥品加成收入作為重要目標。藥品和耗材加成收入取消以后,醫院無法利用藥品和耗材獲得經濟收益,會積極轉變工作目標,努力提升醫療服務技術,提升患者就醫體驗,從而獲得更多的醫療服務收入。同時,改革以前,醫院在對各個部門進行考核時,會將藥品和耗材收入作為重要指標,而在改革以后,醫院會針對各個科室和部門制定出差異化的考核標準,更加注重醫療服務質量的提高,改變過去將經濟收益作為評估職工勞動價值的模式,降低經濟收益在考核評估中所占的比例,在內部建立良性健康的競爭氛圍,激發醫院職工的工作積極性,有利于醫院醫療服務整體質量的提高。
2 醫院價格管理現狀分析
2.1 管理機制不完善
一些醫院對于醫療服務價格改革的內容缺乏了解,未能組織有關人員進行政策方針和規章制度的解讀分析,缺少價格管控邏輯和理念,未能根據自身發展規劃和戰略目標從系統和機制層面制定出完善的價格管理機制,無法為價格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指引。同時,一些醫院未能結合價格管理工作的實際要求對各個部門員工的職責和權限進行合理設置,未能建立動態化的制度調整機制,在制定相關制度時缺乏對外部市場環境、行業趨勢和內部財務狀況、發展需求等的分析,制定的價格管理機制與醫院實際情況之間存在不匹配的問題[2]。
2.2 價格信息更新緩慢
一些醫院在內部未能建立科學完善的信息溝通平臺,內部臨床科室和價格管理部門缺乏溝通交流,使得臨床科室無法及時了解價格管理政策和制度,影響了各項工作的執行效率,不利于價格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比如,在新的醫療技術投入使用以后才發現缺少收費依據,需要停用重新進行審批,不但會給醫院帶來經濟損失,還會打擊醫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2.3 耗材管理缺乏規范性
一些醫院未能建立科學完善的耗材管理信息化系統,或者建立了系統,但是未能與醫院信息系統(HIS)進行對接,工作人員依然采用人工模式進行耗材價格的調整和調價時間的判斷,無法對各類數據進行收集和分析。不但影響了收費的透明性和準確性,而且容易出現醫用耗材的浪費問題。
2.4 費用審核時間滯后
一些醫院內部管理人員嚴重不足,綜合素質有待提高,未能建立科學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平臺,在進行費用審核時,工作流程過于復雜,影響了收費工作的及時性和準確性。一些醫院在對患者醫療費用進行審查的過程中,采用當天核算或者提前核算的方式,使得審核時間過短,增加了管理人員的工作量,影響了費用管理的效率。
3 醫院價格管理改進對策
3.1 健全價格管理機制
面對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和醫療服務價格改革提出的要求,醫院要對內部價格管理模式進行全面優化和科學創新,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合理設置過渡周期,有效緩解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對醫院帶來的不利影響,通過常態化的管理邏輯和工作思路,為改革規劃的全面推進提供助力。從實際操作角度來說,首先,醫院要堅持專業性和全面性的原則,結合醫療服務價格政策方針要求對制度進行調整,制定出完善的費用支出控制制度、成本核算制度、價格管理制度等,增加在醫療服務水平提升方面的資源投入,積極優化醫療服務模式,建立多元化和長效化的價格管理模式,為醫院各項工作的開展奠定基礎[3]。其次,醫院要根據價格管理工作的實際要求,加強對市場環境變化的分析,組織有關人員正確解讀和科學分析醫療服務價格改革的最新內容,以現有管理機制為基礎建立動態管理模塊,明確各個部門在價格管理中的職責和權力,做好采購、供應、倉儲等重要環節的管理工作,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和應變能力,及時對價格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識別和解決。最后,醫院要結合新醫改背景下醫療服務價格改革的相關策略,深入挖掘政策紅利,高效落實價格監督和管理工作,提高醫院價格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質量,為價格改革的推進提供助力。
3.2 創新價格管理方法
首先,加強數據監測。公立醫院要建立完善的醫療費用監測機制,對改革前后醫療費用的變化趨勢進行全面分析,對費用變化和醫院運營情況進行整體評價,全面梳理醫院年度控費指標變化趨勢,為醫院整體運營戰略的調整提供依據。其次,科學合理定價。醫院要高效落實項目自主定價政策,積極通過醫療服務增加、市場價格調節、特需醫療服務等手段彌補收入損失,緩解醫院運營收入壓力。管理部門要對醫院定價機制進行優化,積極引入新型定價工具,堅持誠信、公平、合規的原則,科學分析成本變化與供求關系等因素,學習其他醫院在價格管理方面的成功經驗,保證醫院定價的合理性和科學性[4]。最后,價格管理工作中可能出現各種違規行為,對醫院的內部控制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醫院要樹立風險管理意識,積極向臨床科室進行收費政策的宣傳,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對收費風險進行識別和防范,加強對收費行為的監管,保證醫院收費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3.3 提高從業人員素質
一方面,醫院管理人員的職業技能和綜合能力對于醫院價格管理工作的成效具有直接的影響,管理人員要結合醫療服務價格改革的要求,努力提升自身業務水平和知識儲備,積極學習財務管理、臨床醫學、統計分析等方面的知識,探索新醫改政策對醫院帶來的改變,為醫院價格管理工作的推進提供助力。醫院要定期價格管理人員進行財務知識和業務流程的培訓,使他們了解財務管理方面的知識,熟悉業務工作流程,將自身成長與醫院發展聯系到一起,努力提升自身綜合水平,幫助醫院提高管理體系的價值[5]。另一方面,醫療服務價格改革的推進,對醫院的經營管理帶來了各種影響,包括費用測算、服務機制、醫療評價等方面都出現了巨大的變化,而管理人員的決策水平也是影響醫院價格管理成效的重要因素,是對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執行情況進行評估的重要指標,是醫院價格管理工作順利推進的重要指引。醫院要努力提高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使他們熟練使用信息技術對各類數據進行統計和分析,保證價格管理決策的可行性和科學性。
3.4 提升價格管理精細化程度
3.4.1 應用信息技術
醫院要加強對信息技術的應用,積極搭建價格管理信息化系統,為醫療服務價格的調整和管理提供助力。首先,醫院要積極利用價格管理信息系統,對患者醫療費用的構成情況進行準確記錄和全面監控,避免患者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推動價格管理工作的高效落實。其次,醫院要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統,對內部藥品、耗材的使用和調配情況進行全面監督,避免出現浪費問題。第三,醫院要在臨床和管理人員之間建立順暢的信息溝通渠道,加強業務和財務之間的信息傳遞,按照智能化和標準化原則建立業財融合一體化平臺,提高各個部門的協作能力,提高醫療服務的整體質量。最后,醫院要利用信息化系統,對價格管理有關的數據進行收集和分析,及時發現其中存在的不足和問題,制定出針對性的處理措施,從而提高醫院的價格管理水平。
3.4.2 強化成本管理
醫院要加強對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視,建立精細化成本管理機制,具體來說,首先,醫院要對內部成本核算體系進行優化,結合自身工作特點和發展需求進行持續調整,積極搭建信息化成本核算系統,提高成本核算工作的效率和質量。其次,企業要加強對服務項目和病種等的類型劃分,對醫療成本進行準確核算和科學管理。第三,醫院要積極收集外部市場環境、行業發展和內部財務狀況、運營發展等數據信息,為價格制定提供依據,保證基礎價格與市場環境和醫院需求相匹配。最后,醫院要以實際成本費用支出和醫療服務價格為基礎,建立動態化長效化的管理模式和優化機制,結合實際情況對價格進行不斷調整,滿足市場環境變化的實際需求。
3.4.3 優化工作流程
醫院要對內部醫務人員的勞務價值進行全面分析,對醫療服務成本進行精準核算,并以此為基礎結合通脹情況、市場環境、醫??刭M要求等對工作流程進行科學調整,建立完善的價格管理支撐機制,為價格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助力。醫院要以成本支出和收入結構的變化為依據,建立常態化的價格調整模式,積極與同類型醫院的收支指標進行比較,參考和學習其他醫院的醫療費用控制措施,對價格管理工作流程進行精簡,從而更好地對醫療服務價格進行設置和調整。
3.4.4 監管收費行為
在醫療服務價格改革中,政府給予了醫院一定的自主定價權。但是從實際實施情況來看,一些醫院存在不適配的情況,需要建立科學完善的監管機制和控費方案,設立單獨的監督管理部門,對價格管理實際工作成效進行多層次和全方位的監督。醫院要明確醫療費用收取的原則,對亂收費行為進行嚴格管控,保證所有的收費項目都有規范化的標準。此外,醫院要在內部進行價格管理制度的宣傳,提高所有員工對價格管理工作的重視,使員工積極參與到價格政策的解讀和應用當中,在內部建立良性健康的價格管理氛圍,實現對收費工作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過程監督,保證醫院收費的合理性和規范性。
4 結語
醫療服務價格改革是一項關系到社會民生的重要工作,不但可以通過資源傾斜為分級診療制度建設提供助力,而且能夠為醫療公平目標的實現奠定基礎。醫院要根據有關要求積極優化價格管理機制,創新管理方法,提高員工素質,加強信息技術應用,在保證醫院健康發展的基礎上,為和諧社會的建設和民生和諧發展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高金金,周偉,高詠,等. 北京市醫療服務項目定價模式研究[J]. 中國衛生產業,2021,18(25):187-190,194.
[2]宮宇宸. 取消藥品加成與醫療服務價格調整對公立醫院的影響——以Y醫院為例[J]. 環渤海經濟瞭望,2021,35(10):51-53.
[3]王道剛,劉健,崔偉萍,等. 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對公立醫院經濟運行的影響分析[J]. 衛生經濟研究,2023,40(2):74-75,80.
[4]李風芹,田立啟,季金鳳. 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對公立醫院收入結構影響研究——以青島市公立醫院改革為例[J]. 價格理論與實踐,2021(7):79-82,164.
[5]王文昱,王娜,肖俊輝. 廣州市某三甲公立醫院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實施情況分析[J]. 衛生軟科學,2022,36(8):3-9.
[作者簡介]丁雯,女,江蘇宿遷人,宿遷市中醫院,中級經濟師,本科,研究方向:價格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