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層建筑的結構與功能復雜,一旦遭遇火災,會迅速形成巨大火勢并迅速蔓延,還伴隨著大量有毒煙氣的產生,不僅對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構成嚴重威脅,還極大地增加了火災現場的滅火與救援工作的難度與風險。因此,本文深入分析了高層建筑火災特點,并結合實踐經驗提出了一系列優化滅火救援行動的策略,有利于提升滅火救援工作效率與成功率,從而更好地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關鍵詞:高層建筑;火災原因;火災特點;滅火救援
引言
相較于民房,多層及高層建筑因其功能的多樣化而變得相對復雜。這不僅體現在其建筑結構的精巧設計上,還體現在內部構造的復雜性上。這種復雜性給建筑內人員安全帶來了挑戰,同時也使火災的滅火與救援工作面臨了巨大困難[1]。高層建筑內部空間龐大、布局多樣,加之垂直交通系統密集,一旦發生火災,迅速、有效的疏散和及時、準確的消防救援行動尤為關鍵,對消防設備的技術要求和應急響應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2]。因此,針對高層建筑的消防安全問題,需要從建筑設計、消防設施配備、應急預案制定等多個層面進行優化,以確保在火災等緊急情況下能夠有效保護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近年來,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各種先進的消防技術不斷發展和成熟,并廣泛應用于現代高層建筑中,包括高效的疏散系統、智能防火樓梯等[3]。這些先進的消防設備不僅顯著提升了建筑物的安全性,還為創新滅火救援策略提供了豐富的實踐基礎和理論依據[4]。
一、引發高層建筑火災的常見原因
(一)消防安全意識薄弱
高層建筑的住戶往往會忽視消防安全隱患,日常生活中缺乏主動學習相關知識的習慣,普遍抱有火災事件與個人關系不大的錯誤意識[5]。然而,安全隱患往往隱匿于無形中,有時會比明火更危險[6]。如果不能建立起居安思危的思想意識,就難以做到防患于未然。因此,消防部門需強化對高層建筑用戶的安全教育,不僅要增強其消防安全意識,還應確保他們熟練掌握各類常見消防設施的操作技巧[7]。
(二)違規使用電氣設備
高層建筑因其容納人數眾多,對電氣設備的依賴與需求也越來越大。然而,部分高層建筑用戶并未遵循安全規范,存在著違規使用電氣設備的現象[8]。電氣設備的正常運行離不開復雜而密集的線路系統。一些追求美觀的用戶往往選擇將電線暗埋在室內墻壁內,缺乏必要的安全防護措施,當線路因超負荷運行引發火災時,由于不易察覺,火勢往往會迅速蔓延,從而造成嚴重的損失。同時,有些用戶在使用電氣設備時存在不恰當的行為,如使用超大功率的電器、私自增設電線、電器設備等,可能導致電線短路、斷路等電氣故障,從而進一步增加發生火災的風險。
(三)用火不當
不恰當的用火行為往往是導致高層建筑火災發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常見的是天然氣泄漏引發的火災。天然氣已全面普及至城鄉各個角落,成為家庭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源。部分用戶在使用過程中未能遵循規范或長時間忽視對天然氣管道的定期檢查,從而導致天然氣泄漏現象頻發,滯留在空氣中的天然氣遇到任何明火時,極易引發嚴重的火災事故。同時,吸煙行為不僅嚴重威脅公共安全,還可能因煙火未被妥善處理而引燃周圍的可燃物,進而導致嚴重的火災事故。此外,由于不規范操作導致火災事故的發生,如電焊、爆破、焊接等需要明火,有些工作人員因抱有僥幸心理,操作時粗心大意,從而成為引發火災事故的隱患之一。
二、高層建筑火災特點
(一)火勢呈快速發展趨勢
高層建筑的結構復雜性主要體現在其內部密集布局的通道與井道系統上。一旦發生火災,這些通道和井道就猶如垂直的煙道,形成所謂的“煙囪效應”,導致火焰迅速立體化燃燒,并以驚人的速度向四周擴散,極大地增加了火災的危險性和撲救難度。樓層的高度決定了周圍環境的空曠程度,樓層的增加會導致四周的障礙物顯著減少,這使得空氣能夠自由流動?;饎輹谶@樣的條件下迅速蔓延,并在風力的作用下使高層建筑火災往往呈現出敞開燃燒的特點,對建筑物和人員安全構成極大威脅。高層建筑的外墻裝飾材料不僅要求美觀,還必須具備防火、耐候性強等性能。為了提升高層建筑的保溫性能,通常在建造外墻時會選用多種高效的保溫材料。這些材料往往含有大量可燃物質,在發生室內火災時,火勢能夠迅速蔓延至外墻,導致火焰發展迅速且難以撲滅,從而加劇了火災的嚴重性與控制難度。
(二)燃燒會產生較多有害氣體
高層建筑在建筑、裝飾工程中,廣泛采用各種有機材料與化纖制品,一旦這些材料遇明火,將迅速釋放出大量的濃煙與有毒氣體,對人體健康構成嚴重威脅。第一,煙氣中富含大量的有害物質,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不僅會引發呼吸道疾病,還會導致人體缺氧窒息乃至昏迷。第二,高溫氣體是一種重要的能源載體,由于火災會導致溫度異常升高,火場內部的高溫環境會對人體造成傷害。第三,在火災暴發期間,大量的煙氣會沿著高層建筑物內部的垂直通道迅速上升,并通過外墻和內墻的多種縫隙逸出,導致建筑內部壓力顯著下降。第四,由于外界空氣的不斷涌入,會為火場提供持續的氧氣供應,進而加速火勢蔓延,從而進一步增加了火災的嚴重性與撲滅難度。
(三)滅火工作面臨較大難度
高層建筑在遇到火災時,消防人員需要借助特定的消防設備才能有效控制并撲滅火勢。例如,在高層建筑外實施滅火任務時,消防人員通常依賴高壓水槍,而大多數消防機構裝備的高壓水槍能夠達到的最大射程為85米。對于一些高度超過此射程限制的高層建筑,外部滅火行動將難以有效遏制火勢蔓延,從而給火災救援工作帶來一定的挑戰。此外,部分高層建筑配備的消防車道存在道路寬度不足和被非法侵占的問題,導致消防車輛無法迅速抵達火場,從而在很大程度上延緩了滅火行動進程。
(四)建筑內部人員的撤離容易受阻
在高層建筑中,通常會安裝多部電梯。然而,傳統普通電梯通常采用雙路電源供電系統,盡管這種設計能提高供電的可靠性,但在實際應用中仍存在潛在風險。特別是在發生火災等緊急情況時,為了確保消防人員能夠迅速到達現場并實施救援,電力供應可能被迫切斷以避免火勢蔓延。在這種情況下,依賴雙路電源的普通電梯面臨著斷電風險,可能導致電梯在電梯井中停止運行,進而將乘客或人員困在其中,使受困人員無法通過電梯逃生。此外,普通電梯往往缺乏有效的防煙措施,導致電梯內部易形成煙霧積聚的情況。例如,2020年5月,上海某小區的一棟高層建筑發生火災時,多名居民被困在電梯中,直至消防隊員趕到并使用破拆工具打開電梯門,才成功地將他們疏散出來。這一事件再次凸顯了電梯安全與防煙設施的重要性。因此,高層建筑在人員疏散與撤離過程中面臨顯著挑戰,尤其是當火災發生時,燃燒產生的大量濃煙不僅會嚴重阻礙逃生路徑,還極易引發被困人員的心理恐慌,導致人群擁擠和踩踏等次生災害,從而極大地影響了滅火與救援工作的順利進行。
三、高層建筑滅火救援策略
(一)做好信息收集與分析
為了有效提升高層建筑的滅火救援工作成效,需要提前搜集并整理與建筑相關的數據信息,從而能夠有針對性地采取應對策略,確保在緊急情況下能夠迅速、高效地采取行動。當前,高層建筑均配備了高效的火災報警系統,該系統能實現24小時不間斷地對建筑內部環境進行嚴密監控。因此,消防部門必須高度重視,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細致分類,并基于建筑的具體情況制定詳盡預案,以確保在滅火與緊急救援行動中能夠迅速、有效地開展工作。部分物業單位在日常管理中存在疏忽,導致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缺失或損壞,進而影響了消防管理部門及時、精確地獲取關鍵信息的能力。因此,消防監督管理人員在日常工作中不僅需要加大檢查與巡查力度,還需緊密監督并推動物業單位升級和完善火災報警系統,以確保在緊急情況下信息能夠迅速、準確地傳遞,從而提高整體的安全防范效率和應急響應能力。
(二)快速到達火場開展撲救工作
火災發生后,火勢發展并非遵循線性規律。在初始階段,火勢擴展相對緩慢,隨著燃燒條件的變化,火勢會迅速轉變為立體化、多方向蔓延的態勢,形成更為復雜的火場結構。一旦發生火情,需要盡快啟動滅火與救援計劃以減小火災損失。消防部門須在日常管理中精心地制定應急預案、加強實戰演練,以確保一旦接到火災警報,迅速集結力量,高效地抵達火場并實施救援行動。首先,合理規劃路線是至關重要的步驟。消防部門不僅需要熟知管轄區域內每一座建筑的確切位置,還需要深入了解各時段的交通狀況與道路特點,以此為基礎進行科學合理的出警路線規劃。其次,應確保物業單位全面升級并完善其火災報警系統配置,先進的報警系統能夠迅速識別火源并立即發出警報信號。為了提高緊急情況下的響應效率,消防部門應積極監督物業配置一套全面、高效的火災報警系統,包括安裝高靈敏度的感煙探測器,確保能夠迅速捕捉火災的初期信號。最后,應在建筑物的隱蔽區域增設監控攝像頭,實現全方位、無死角的火災預警,顯著縮短從火災報警到消防人員到達現場的反應時間,從而有效控制火情,減少財產損失,保護人員安全。
(三)強化火場內外的通信聯系
為了確保滅火救援工作高效進行,必須加強火場內外的通信聯絡。這有助于消防隊員實時掌握火災蔓延狀況和現場具體環境,從而做出迅速、精準的決策。除了加大對消防設施的投入外,消防單位須注重優化通信配置,確保信息高效傳遞。例如,消防部門借助先進的信息技術,構建智能消防管理系統,以實現滅火救援行動的科學化與系統化。同時,指揮人員須全面掌握整體態勢,精確評估火勢,并借助現代通信技術高效地向現場消防隊員下達指令,優化人員調度,最大程度地提升消防人員在滅火救援中的效能。應在火災事故現場構建一個高效、全面覆蓋的通信網絡,要求網絡能有效延伸至每一個角落,實現對火場的實時監控與火勢動態的精準捕捉。同時,應具備強大的數據分析和處理能力,并以此為基礎作出科學、準確的風險評估與預判。這樣的設計旨在系統性地消除滅火救援工作中的潛在風險,最大程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從而提高救援行動的安全性與效率。
(四)組織受困人員撤離
在火災現場,一旦可燃物燃燒,會釋放出大量有毒有害氣體。這些氣體不僅迅速彌漫整個建筑內部空間,還會對在場人員的生命健康構成嚴重威脅。因此,消防員不僅要迅速遏制火勢,還必須組織被困者采取必要的保護措施并高效地引導他們離開建筑物。除了能見度急劇下降外,燃燒還會釋放出有害氣體和顆粒物,這些污染物不僅增加了呼吸系統的負擔,還可能引發各種健康問題。因此,在火災現場,消防人員不僅需要對受困人員進行安撫,以減少因過度恐慌而可能發生的次生事故,還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來保護他們的人身安全,如提供防護裝備。通過這些綜合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保障受困人員的安全與健康。消防員須迅速組織受困人員有序撤離至安全區域,撤離路徑應既簡潔又易于識別,確保在緊急情況下能迅速指引人員安全疏散。
結語
綜上所述,高層建筑作為現代城市天際線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擁有眾多的樓層和豐富的功能,還因其龐大的體量和復雜的內部管線網絡而獨具特色。在建設與裝飾過程中,為滿足美觀與實用性需求,往往大量采用易燃材料,這使得火災的著火點分布廣泛且隱蔽,一旦發生火災將難以在第一時間被發現和撲滅,極大地增加了滅火難度和人員疏散的復雜性。因此,在高層建筑發生火災時,火勢蔓延迅速。滅火與救援行動涵蓋了廣泛的領域,消防部門須加強信息收集,優化出警路徑規劃,加強火場與外界的通信聯系,并積極引入和應用先進的消防裝備與技術手段,從而顯著提升滅火救援行動的效率和成功率。
參考文獻
[1]張海濤.關于加強高層建筑火災滅火救援行動的幾點思考[J].今日消防,2021,6(02):63-64.
[2]吳猛.高層建筑滅火救援的難點與方法探析[J].科技創新與應用,2021(08):135-137.
[3]李良威.高層建筑疏散逃生與滅火救援探析[J].科技創新與應用,2021(06):135-137.
[4]陳一白.城市高層建筑火災撲救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消防界(電子版),2021,7(01):95-96.
[5]吳文駿,王鵬,何富偉,等.高層建筑火災滅火救援策略研究[J].消防界(電子版),2023,9(03):97-99.
[6]劉沙.高層建筑火災特點及其滅火救援技術研究[J].新型工業化,2021,11(08):256-257.
[7]楊博智.高層建筑火災危險性及滅火救援戰術策略思考[J].科技創新與應用,2021,11(21):191-193.
[8]翟曉非.高層建筑的火災原因、特點與滅火救援策略[J].今日消防,2023,8(04):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