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薇 邱 娟 沈 愷
四川大學護理學院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血液內科,四川成都 610000
化療是多發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主要治療手段,可有效抑制疾病進展,延長生存時間[1]。但化療毒副作用較大,可引起消化系統、骨髓造血功能等產生不良反應,帶來強烈不適感,降低治療依從性[2]。研究指出,多數惡性腫瘤患者治療過程中的心理調節能力和應對能力較差,心理壓力大,更容易放大治療不適感,影響化療耐受能力[3]。而患者化療耐受能力情況會影響其持續配合完成治療的信心和主動性,甚至在某些情況下會導致治療中斷,嚴重影響患者預后[4]。研究發現,個體積極的自我調節利于改善負性體驗,促使個體積極樂觀面對應激事件,提高應對應激事件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認知能力[5]。且另有研究為乳腺癌化療患者采用自我管理教育干預,結果發現,可有效加強患者化療依從性,降低化療不良反應發生率[6]。本研究重點分析MM 化療患者自我調節疲乏對化療耐受能力的影響,以為后續護理方案提供新思路。
采用便利抽樣法,抽取2020 年1 月至2022 年1月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收治的105 例MM 患者為研究對象,患者及其家屬對本次研究知情,且簽署同意書。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原則,經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研究[2019 年審(504)號]。樣本量參照多因素分析的計算方法計算,觀測數是變量數的5~10 倍,本研究有11 個變量,考慮樣本量范圍為55~110 例,考慮到可能有近10%的無效問卷及失訪率,最終本研究擬確定納入樣本量為至少61 例。
1.1.1 納入標準 (1)符合《中國多發性骨髓瘤診治指南(2015年修訂)》[7]中MM 的診斷標準如下。①經組織活檢發現存在漿細胞癌或骨髓單克隆漿細胞比例≥10%。②尿檢或血清實驗室檢測發現有單克隆M 蛋白。③與骨髓瘤有關的一系列表現,如發生靶器官損害(校正血清鈣水平>2.75 mmol/L、貧血、腎功能損害;溶骨性破壞),患者沒有出現靶器官損害的相關表現,但有以下至少1 項異常:MRI 檢查發現至少1 處局灶骨質破壞范圍>5 mm,血清游離輕鏈比≥100,骨髓瘤單克隆漿細胞比例>60%;同時滿足條件①和②,且滿足條件③中的任一項可確診。(2)免疫分型為IgG 型,屬活動型(有癥狀)MM。(3)標危型,國際分期系統(international staging system,ISS)[7]為Ⅱ期;(4)初次診治,準備化療。(5)意識清晰,具備交流溝通能力。
1.1.2 排除標準 ①放化療、免疫抑制劑治療史;②合并活動性感染、自身免疫性疾??;③合并惡性腫瘤和其他血液系統疾病;④臟器功能不全;⑤艾滋病病毒陽性;⑥骨髓浸潤;⑦伴精神、認知障礙;⑧感官障礙;⑨營養不良;⑩中途主動退出;?依從性差、消極配合研究;?治療期間更換治療方案或轉院;?全因病死。
1.2.1 化療方法 參照《實用腫瘤內科治療》[8],實施以硼替佐米為基礎的誘導化療方案,包括硼替佐米+地塞米松(硼替佐米1.3 mg/m2靜脈沖入,第1、4、8、11天;地塞米松40 mg 口服,1 次/d,第1~4 天;3 周重復,共4 個周期)、硼替佐米+多柔比星+地塞米松(硼替佐米1.3 mg/m2靜脈推注,第1、4、8、11 天;多比柔星10 mg/d 連續靜脈輸注,1 次/d,第1~21 天;地塞米松20mg 口服,1 次/d,第1~4 天;3 周為1 個周期,其4~6 個周期)、硼替佐米+沙利度胺+地塞米松(硼替佐米1.3 mg/m2靜脈沖入,第1、4、8、11 天;沙利度胺100~200 mg 口服,1 次/d,第1~21 天;地塞米松20 mg 口服,1 次/d,第1~4 天;4 周重復,共4 個周期)、來那度胺+地塞米松(來那度胺25 mg 口服,1次/d,第1~21 天,28 d 重復;地塞米松40 mg 口服,1 次/d,第1、8、15、22 天;28 d 重復,4 周為1 個周期,使用直到平臺期或疾病進展)。并給予護胃、止吐等對癥治療。
1.2.2 化療耐受能力評估方法 于化療結束后,采用WHO 化療不良反應分度標準[8](表1),評估內容包括胃腸道反應和肝功損害、骨髓造血系統、神經系統、心臟、腎和膀胱,將化療不良反應分為0、Ⅰ、Ⅱ、Ⅲ、Ⅳ級等5 個級別,將0~Ⅱ級視為化療耐受能力良好,Ⅲ~Ⅳ級視為化療耐受能力差。
1.2.3 自我調節疲乏量表(self-regulatory fatigue scale,SRF-S) 該量表由王利剛等[9]漢化,量表Cronbach’s α 系數為0.84。共16 項條目,每項以1 分(非常不同意)~5 分(非常同意)記分制,總分16~80 分,分值越高自我調節疲乏越嚴重。于化療開始前評估。
1.2.4 癌癥體驗和效能量表(cancer experience and efficacy scale,CEES) 該量表由Hou 等[10]編制,量表Cronbach’s α 系數為0.76~0.92,共包括癌癥體驗和控制效能的2 個方面,其中癌癥體驗共16 個條目,每個條目以1 分(非常不同意)~5 分(非常同意)記分制,總分16~80 分,分值與患癌負性體驗程度呈正相關,隨著分值升高體驗程度加重,應對能力變差??刂菩芄?3 個條目,每個條目以1 分(非常不同意)~5 分(非常同意)計分制,總分13~65分,分值越高癌癥控制效能感越好,疾病應對能力越好。于化療開始前評估。
1.2.5 癌癥患者自我管理測評量表 該量表由程玲靈等[11]編制,量表Cronbach’s α 系數為0.96,共44 個條目,每個條目以1 分(沒有)~5 分(總是)記分制,總分44~220 分,分值越高自我管理水平越高。于化療開始前評估。
由研究人員為調查對象解釋說明本研究的內容與目的,在征得同意之后,再進行問卷調查,解釋疑慮。確保在無干擾情況下,獨立完整問卷填寫,填寫完畢后現場回收問卷,檢查問卷完整性,及時修正漏填、錯填等問題。在分析數據之前,對錄入的數據進行仔細檢查,明確是否存在錯誤或遺漏,以保證數據可靠性與準確性。
采用SPSS 25.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或百分比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用點二列相關性檢驗、雙變量Pearson相關系數檢驗分析相關性。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本研究共納入105 例MM 患者,總計發放問卷105份,有效回收100份,有效回收率為95.24%(100/105)。100 例患者中男54 例,女46 例;年齡48~64 歲,平均(56.05±4.13)歲;受教育程度:59 例初中及以下,41 例高中及以上;化療方案:30 例患者為硼替佐米+地塞米松,27 例患者為硼替佐米+多柔比星+地塞米松,25 例患者為硼替佐米+沙利度胺+地塞米松,18 例患者為來那度胺+地塞米松。
100 例MM 患者SRF-S 評分(53.28±11.14)分;CEES 量表癌癥體驗評分(46.63±12.82)分,控制效能評分(35.47±7.51)分;自我管理評分(157.54±20.93)分。
100 例MM 化療患者中有89 例化療耐受能力良好,11 例化療耐受能力差。化療耐受能力差組SRF-S評分[(64.27±3.41)分]高于化療耐受能力良好組[(51.92±11.01)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5.441,P<0.001)。
經點二列相關性檢驗,SRF-S 評分與MM 化療患者化療耐受能力呈正相關(r=0.349,P<0.001)。
MM 的治療主要以化療為主,且以硼替佐米為基礎的化療方案在MM 治療中取得了明顯效果[12]。但化療不良反應仍是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如何加強患者化療耐受能力是解決關鍵。趙杰等[13]研究顯示,情緒釋放療法有利于減少化療惡性嘔吐的發生率。曹丹丹等[14]研究顯示,正念療法通過提高患者治療信心,促使患者面對化療不良反應能夠做好充足的準備。
個體在面對挑戰與應急壓力時,會出現自我調節資源的損耗,即自我調節疲乏[15]。本研究中,MM 化療患者自我調節疲乏評分為(53.28±11.14)分,與程敏瓊等[16]研究結果顯示的正常人群自我調節疲乏評分為(36.50±8.90)分有差距。分析原因可能是,MM 化療患者治療周期較長,易滋生負面情緒,逃避治療,影響疾病認知和治療行為,加重自我調節疲乏[17-18]。并且,MM 化療患者因疾病和治療不適、過度擔憂等因素,很可能出現睡眠障礙、疲乏等情況,耗損自我調節資源,進一步加重自我調節疲乏[19-20]。
本研究顯示,化療耐受能力差的MM 患者自我調節疲乏水平更高,自我調節疲乏可影響患者化療耐受能力。MM 化療患者自我疲乏水平較高時,已對疾病產生錯誤認知,消極對待治療,戰勝疾病的信心下降、消失,化療不良反應更重,化療耐受能力下降[21]。并且,患者自我調節疲乏高會導致患者無法從醫生、親朋等途徑獲取正確的疾病認知,自我封閉性強,無法良好化解和接受化療不良反應,全身心沉浸在化療不良反應所帶來的痛苦中,很可能會錯誤認為自身發生更多、更嚴重的化療反應,化療耐受能力欠佳[22-23]。
此外,有研究指出,癌癥體驗和效能、自我管理均會影響患者疾病應對能力,減輕癌癥負性體驗,提高自身控制效能,有助于更好地應對化療帶來的不良反應,減輕心理負擔,改善MM 化療患者自我調節疲乏現狀[24-25]。本研究結果也證實了上述結論,提示可通過對此進行干預進而改善患者化療耐受能力。
針對上述研究結果,建議臨床加強對MM 化療患者身心變化的重視,特提出以下幾點建議:①制訂針對性健康教育方案,使患者更好理解疾病和治療知識,改善自我調節疲乏,增強化療耐受能力;②實施多樣化指導,如幫助患者樹立疾病正確認知、構建醫護患一體模式,促進癌癥體驗與控制效能的改善,提高自我管理能力;③醫務人員多引導、教育和鼓勵患者,使其負面消極的應對方式和情緒轉化為正性積極的應對方式,同時可培養患者興趣愛好,如繪畫等,轉移患者對軀體不適感的注意力,改善心理狀態。
綜上所述,自我調節疲乏能夠影響MM 化療患者的化療耐受能力,臨床可針對性改善患者自我調節疲乏水平,加強化療耐受能力。
利益沖突聲明:本文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