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燕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需要人才立國。當前中國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內外環境復雜,立德樹人成為了高等教育最重要、最根本的任務,也是高校思政課堂建設的核心目標。《理解當代中國英語讀寫教程》以理解當代中國為視角,富含豐富的思政元素。以CLIL理念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為國培養棟梁之材,知識豐富,信仰堅定,有愛國情懷。因此,立足于教材,深挖教材各種思政元素,課堂教學講授語言文化知識的同時,將思政內涵巧妙融入學生的自主性學習、合作學習等各種活動中,逐步提升學生思辨能力,讓學生真正領悟并理解當代中國。當代教育者,都應當立足于中國國情,在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視域下思考人才的培養。講好中國故事,讓中國優秀的文化走出中國、走向世界,需要英語人才,但最重要的前提條件是,培養的人才必須有愛國情懷,真正地理解當代的中國國情,有堅定的信仰和愛國主義情懷,有堅定的政治立場。《理解當代中國英語讀寫教程》就是時代的要求,該教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主題,結合中國實踐,幫助英語人才更深入理解當代中國,通過課程思政教學,培養英語人才思辨能力和愛國主義情懷,為講好中國故事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才。
立德樹人是高等教育最重要、最根本的任務,是高校思政課堂建設的核心目標。因此,《理解當代中國英語讀寫教程》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在講授語言知識的同時,要加強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當前中國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內外環境復雜,國外很多新聞報道失實,很容易誤導學生。因此,教師要堅定信念,提高自身理論修養,熟悉國情;在此基礎上,以CLIL理念為指引,堅持學生為本,通過任務型語言教學模式等多種教學方式,如角色扮演、小組研討、主題演講等多種方式,全面培養學生的語言溝通和表達能力,培養學生合作探究能力。中國時政文獻原文思想內涵為根本,同時考慮中國故事的傳播,考慮受眾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第二語言不僅是學習的內容,也是學習的工具。浸入式教學使傳統孤立的外語教學向外語與學科知識相結合的方向發展。英語知識的輸入與當代中國國情是相輔相成的,學生不僅了解當代中國,培養了愛國主義情懷,同時也學習到了英語知識和技能。《理解當代中國英語讀寫教程》,教師在CLIL理念的指導下,將語言學習與當代中國國情有機結合,促進學生的自主性學習,培養學生的溝通演講及交際能力,因材施教,通過用英語講授當代中國國情,逐漸培養學生民族自豪感,內化學生愛國主義情懷。合理運用任務型教學模式,有利于知識和技能的輸入,有利于培養學生思辨能力。任務型語言教學的特點體現在任務方面,任務型語言教學根據學習內容設置任務,讓學生采用體驗認知的方式,通過完成任務來學習語言和學會做事,是一種強調“做中學”的語言教學之路。
以CLIL理念指導下的任務型語言教學對課程思政元素的導入,研究對教學效果,學生思辨能力提升等有怎樣的影響。研究對象為武漢東湖學院2021級英語1班、英語2班兩個平行班學生,共計64人,學生素質能力處于相當水平,一個作為實驗班,一個作為普通版,研究方法主要為個案研究。《理解當代中國英語讀寫教程》課程思政教學的目的,讓語言輸入成為學生獲取新知識的重要渠道。通過訪談學生,實驗班80%的學生表明對當代中國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普通班級,即常規教學,以教師講解為主的班級,40%的學生對當代中國有了比較深入的了解。實驗班的學生通過完成演講等各項任務,思辨能力有了較大的提升。CLIL理念的運用,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了當代中國。教師在外語課程教學中,以CLIL理念為指導,同時樹立堅定的信念,堅持國家意識,發揮外語教育在培養和增強學生愛國主義情懷的積極作用。
(作者單位:武漢東湖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