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剛

由1212個魔方組成的“魔方流水線”,讓不少觀眾直呼看呆了。江蘇衛視科學競技真人秀《最強大腦》于1月5日開啟全新賽季。經過11季創作,魔方墻、辨臉識人、極限心算、蜂巢迷宮等腦力競技名場面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今年,《最強大腦》第十一季繼續啟動國際賽程,在全球范圍內邀請選手參與中外對抗賽。昆凌、劉畊宏、攸佳寧、王昱珩、龐博等嘉賓齊聚一堂,現場見證選手對決。截至3月8日,微博話題#最強大腦#累計閱讀量168.4億,討論量1571.6萬。本季內容總導演岳淇任和項目總導演蔣藝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最強大腦》始終圍繞腦力競技思考模式升級,希望為觀眾帶來精彩的腦力巔峰對決。
“三大升級”打造“腦力春晚”
新一季《最強大腦》,記憶、六維、魔方、速算四大經典賽道火力全開,48位頂尖選手共迎腦力風暴,賽制全新升級。值得一提的是,本季伊始,節目組便收到了國際戰隊領隊羅伯特·戴西蒙教授的戰書,國際賽將貫穿賽季始終。
岳淇任認為,國際賽對《最強大腦》而言,就像是“腦力春晚”。如果說,去年加賽一場國際賽是給暌違三年的觀眾“驚喜”,那今年則主打長情陪伴。本季選手在開局就要面對觀眾熟悉的速算“大魔王”辻漥凜音,以及首次亮相的印度選手。隨后,他們還要直面“巔峰國際賽”的重重考驗,為中國戰隊的榮譽而戰。“今年國際戰隊的終極陣容,能力覆蓋之全面、國際排名之高,相較過往任何一年都是前所未有。”
主創團隊圍繞相關挑戰項目,進行了“三大升級”嘗試。蔣藝介紹,首先,本季融入六維、記憶、速算、魔方四個維度的不同項目類型。其次,項目難度有所加強,無論是以往常見的六維項目,還是新增的三個賽道項目,難度都更逼近極限。“比如,101個不同類型的魔方速擰、18位除以11位的大位數速算、908張的撲克記憶等,這些都是從未在《最強大腦》舞臺上出現過的難度。”最后,“最重要的還是在項目包裝呈現上的升級。”蔣藝表示,針對不同類型項目,節目組定制了不同的包裝呈現方案:在強調多元化包裝呈現元素的基礎上,融入不同方向挑戰背景,并將這些背景與現場道具設計融合,如計算機領域的 “康威生命游戲”、藝術領域的“熱蠟畫”等,均是背景與設計融合的創新嘗試;速算和魔方項目的挑戰內容相對具體化,因此,在包裝呈現元素上更為強調區隔化規則,融入更多匹配選手能力的玩法,并在現場道具及視覺呈現上突出不同刺激點。
本季被稱為“封神季”,這一稱呼一方面強調了選手將要面臨更高難度的全新挑戰,另一方面則是因為觀眾即將看到節目與電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風云》的聯名項目挑戰。電影中的精美服飾、道具,都可能成為選手的考題,為整檔節目添加更為豐富的視覺元素和趣味性。
“厲害的新老朋友”帶來腦力震撼
節目開播后,日本速算“小魔女”辻漥凜音以國際先遣隊員的身份前來踢館。不少觀眾感嘆,這位曾在《最強大腦》第二季、第三季給中國選手制造巨大困難的國際選手,實力不減當年。“厲害的老朋友會返場,新朋友也很強。”岳淇任透露,除了目前已亮相的辻漥凜音和印度記憶賽道選手阿奴米莎,“更厲害的選手還在路上。”在他看來,國際賽不僅僅是《最強大腦》的核心標識,也是一年一度中外腦力選手切磋交流的平臺。來自不同國家的年輕人,賽場上棋逢對手,賽場下變成朋友。
岳淇任介紹,區別于國內選手大浪淘沙式海選,今年的國際選手更多采用“邀請制”:由節目的國際總領隊——羅伯特·戴西蒙教授在世界范圍內提名推薦名單,再結合各個國家中介機構定向尋找,最終確定人選。“最大限度確保來到這個舞臺的,都是各自領域、各國家最優秀的選手。”
蔣藝表示,國際賽比國內賽更追求難度與呈現,因此不管是籌備周期,還是推翻、再論證的次數,本季都是一個新的量級,“相信觀眾在看完整季節目后,能夠感受到這種付出所帶來的價值。”
勇于創新 邁入新賽道
作為江蘇衛視的王牌節目,《最強大腦》行至11季,主創團隊同樣要面對“綜N代”的創作瓶頸,不斷挑戰自我、推陳出新。
岳淇任表示,中國地大物博給《最強大腦》的人才選拔提供了廣闊基礎,節目很榮幸能夠為各個領域的“最強大腦”提供展現實力的舞臺。“11年的創作歷程,只有堅持創新的團隊,才能夠堅持走下來,但創新也意味著要拋棄曾經的優勢,邁進全新的賽道。”岳淇任回憶,在1—4季,節目中誕生了水哥(王昱珩)、王峰等觀眾心中的“神仙級”最強大腦;5—10季主打“智青春”主題,節目組堅定認為,“最強大腦”不應該只是極少數人的“特異功能”,而是需要真真切切地付出與努力,因此節目組調整邏輯,更加關注選手在舞臺上的成長與蛻變,傳遞更多情緒價值;區別于此前側重選拔全能型選手的模式,今年的“四大賽道”正是主創團隊力求創新的體現。未來,節目組將繼續開拓眼界、拓寬思路,讓《最強大腦》的故事延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