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飛揚

馬修·沃恩導演的《阿蓋爾:神秘特工》(下簡稱《阿蓋爾》)帶給觀眾的觀影體驗,有點像看習慣了徐克導演的《黃飛鴻》,突然間遇到王晶導演的《黃飛鴻之鐵雞斗蜈蚣》,五味雜陳,即便主角一樣,電影風格卻是截然不同。
《阿蓋爾》的劇情從浪漫卻俗套的特工任務開始,亨利·卡維爾飾演的阿蓋爾風流倜儻堪比007,上演了大段無視物理定律的追車和打斗。當然,這些情節都出自布萊絲·達拉斯·霍華德飾演的暢銷間諜小說作家艾利·康韋筆下。她在讀者見面會上侃侃而談,但卻有著更為神秘的隱藏身份——艾利曾是頂級特工,重傷后被洗腦,將布萊恩·克蘭斯頓飾演的巴里·康韋認作父親,她其實才是阿蓋爾本尊。她寫的5部暢銷小說都是在潛意識驅使下創作的“報告文學”,這些小說中的情節能夠引導并改變現實世界中的特工任務。
在前同事的幫助下,作家艾利終于變回超級特工后,自然要展開“狂飆”式復仇:艾利與山姆·洛克威爾飾演的特工導師艾登,戴上面罩大殺四方,一時間煙霧彌漫,槍火四射,身姿比奧運會上的體操運動員更加優雅,讓觀眾一時分不出這是你死我活的槍戰,還是愛意滿滿的炫舞。反派角色相當于游戲中的NPC(非玩家角色),為襯托主角的身手死不足惜,觀眾也不會有任何代入感,任由編劇讓貌不驚人的小說家與艾登(據說他們就是現實世界特工的平均長相水平)完成了一項不可能完成的驚天任務。
采取小說和現實世界雙線敘事、虛實結合的手法講故事,是奇幻題材電影的基本功,在此前的電影作品中并不少見。比如,《冒險王》和《刺殺小說家》都是類似題材,但它們在展現小說構建的世界觀上都比《阿蓋爾》更為豐富完整,因為通常在此類電影中,小說世界才是呈現更多視覺奇觀的部分,現實世界更主要的作用是突出主角的心理成長。《阿蓋爾》在這一點上做得不如《冒險王》和《刺殺小說家》,雖然有幾個動作段落堪稱精彩,帶有一種癲狂到極致的炫目美感,可惜過度反轉、過多巧合和邏輯缺失的情節,很容易讓很多觀眾產生審美疲勞,繼而心生厭倦。
《阿蓋爾》是一部爛片嗎?不是。但它是一部好電影嗎?顯然更不是。姜文曾在《一步之遙》中有一句經典臺詞:“為了這點醋,才包了這頓餃子。”合理猜測,《阿蓋爾》的導演馬修·沃恩就是先設想了幾個動作片段,才拍了這部電影,本末倒置的設計,讓整部電影無從承載散漫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