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錄辰
自互聯網興起以來,懸疑涉案劇已活躍熒屏10年之久,從早期小成本網絡劇填補市場空白,到精品劇集破圈,涉案劇實現了從小眾狂歡到全民爆款的進階。2023年,涉案題材誕生了《狂飆》《漫長的季節》等標桿式作品,見證了國產涉案劇的品質躍遷。
2024依舊是涉案劇大年。據不完全統計,央衛視及網絡視聽平臺已公布片單中,涉案、懸疑題材劇集70余部,一線演員回歸,金牌主創班底再推新作,張藝謀、王寶強、陳思誠等重回小熒屏,平臺不斷加碼,賽道高度內卷之下,涉案劇怎樣推陳出新是2024年劇屏一大看點。
題材多元創新
受眾圈層細分
回顧2023年,涉案劇碩果累累。據歡網大數據,《狂飆》《他是誰》《風雨送春歸》3部作品直播收視率破1,《不完美受害人》收視率位居衛視首播劇前五,《漫長的季節》《狂飆》《似火流年》等5部作品豆瓣評分超過8分。
縱觀2024年待播新劇片單,涉案題材邊界逐步拓寬,除了以探案為主線、反映公安政法干警職業生態的劇集,還衍生了現實、年代、情感、女性等“懸疑+”作品。劇集創作在故事選題、主旨立意、敘事方法等層面都有了新突破。一方面,案件取材更加廣泛,反詐、國安、新型網絡犯罪等緊跟時代節奏的新議題被引入;另一方面,在時間維度和故事內核方面縱深延展,以20世紀80、90年代為背景的年代劇增多,現實與過去時空交錯敘事頻繁出現,同時,在AI大熱的當下,一批面向未來的科幻懸疑劇推向市場。涉案劇的主旨立意也突破了早期非黑即白、奇觀式審美等桎梏,深入探討人性、情感、倫理等社會話題。
涉案劇火爆熒屏,持續吸引年輕用戶追劇。從2023年電視端熱播涉案劇用戶結構來看,涉案劇整體受眾趨于年輕化,30歲以下用戶偏好度較高,收看時長占比40%。根據涉案劇題材元素的不同,用戶結構也呈現差異化。大眾爆款《狂飆》收看用戶的性別、年齡構成較為均衡;年代劇《漫長的季節》《平原上的摩西》口碑出圈,劇中對于人性的探討、影像審美更具文藝片色彩,故事雖以20世紀90年代為背景,卻大受年輕用戶追捧,20歲以下用戶偏好突出;《不完美受害人》探討職場性騷擾話題,女性、20—29歲用戶偏好突出;《似火流年》講述20世紀80年代的熱血青春與兄弟情,在熱播涉案劇中男性用戶收看時長比例最高,也更受40歲以上用戶青睞。
2024年部分待播新劇網絡搜索用戶畫像,以《待我醒來時》《雙食記》《暗戀者的救贖》為代表的涉案、情感劇吸引女性用戶關注;《我們與法庭的距離》《風過留痕》等劇起用高人氣主演,女性、30歲以下用戶占比突出;《三叉戟2》《獵冰》《孤鷹》《重生之路》《二十一天》等刑偵、災難主題作品風格更加硬朗,搜索用戶中男性比重較高。隨著涉案劇題材多元創新,類型賽道不斷細分,滿足了不同圈層用戶的收看偏好。
選題緊跟時事
內容扎根現實
網絡懸疑劇興起之初,多以“奇”出圈,一些作品故事設定離奇、詭譎,畫面偏重感官刺激,卻忽視了對于故事邏輯和人物形象的闡述,口碑高開低走,令人遺憾。近年來,涉案劇更多取材自真實故事或文學作品,故事更加豐富、立體,摒棄“英雄主義”,從小人物視角切入,更加經得起市場推敲。
2024年待播劇中,郭京飛、陳數主演的《小站警事》改編自公安部“金盾”文學獎獲獎作品《駐站》,以偏遠地區鐵路小站駐站警的視角展開故事,通過一系列案件串聯生活百態;由段奕宏、王鏘主演,趙冬苓擔任編劇的《沙塵暴》取材于一起兇殺案,以一老一新兩位刑警的追兇故事,展現基層民警工作場景;郭京飛、秦嵐主演的《黃雀》以日常、群像敘事,講述鐵路警察破獲重大失竊案件,逐步瓦解盜竊團伙的故事;由李少紅指導,王陽、張宥浩主演的《圍獵》改編自丁一鶴的紀實文學作品《颶風行動·圍獵》,講述緝毒警察破獲新型毒品制造案件的故事;郭麒麟、吳鎮宇主演的《邊水往事》同樣改編自紀實文學作品,講述打工“小白”沈星誤入緬北三角洲,在毒販、匪徒之間夾縫求生的故事;《生死守護》改編自作家張平的小說,演繹城市建設中各方勢力的利益博弈;龔俊、姜武、孫怡主演的《風過留痕》改編自刑事科學技術室痕跡檢驗師九滴水作品《尸案調查科》,上演技術流推理;廖凡、朱珠主演的《宿敵·山河無名》改編自賴繼同名小說,是一部國安反諜劇。
涉案劇創作扎根現實,在娛樂之余引發大眾探討,放大影視作品的社會價值。2023年,周迅、劉奕君、林允等主演的《不完美受害人》聚焦職場性騷擾案件,劇中被害者、加害者身份邊界的模糊,引發了觀眾對于“性同意”這一法理問題的思考;2024年,愛奇藝迷霧劇場將推出《正當防衛》,繼續探討法理、人情的邊界,該劇由高葉、張魯一、白敬亭等演繹,聚焦熱議法條“正當防衛”,關注校園霸凌、家庭暴力等社會議題。
此外,涉案劇選題緊跟時事。近年來,社會話題性頗高的電信詐騙等新型犯罪案件也被搬上熒屏,由羅晉、肖央、張慧雯等主演的《曠野之境》及正午陽光出品的《境外組》即將播出;《末路之徒》聚焦跨境賭博案;陳建斌、董勇、郝平主演的《三叉戟2》,三位警局“老炮兒”將面臨虛擬貨幣騙局挑戰。
時間跨度拉長
以案件透視大時代
在探討現實、窺探人性的創作風向下,更多懸疑劇將時間跨度拉長,以20世紀80、90年代為背景,通過時代變遷、主角人生階段變化推動劇情發展。在敘事方式上,一改強情節、快節奏模式,更多地運用時空交疊、長鏡頭等電影化表現手法娓娓講述。
近期播出的《黑土無言》借一樁離奇殺人案引出一段橫跨1990年到2005年的東北往事,講述“下崗潮”時代洪流下的小人物命運。剛剛收官的《南來北往》以20世紀80年代為背景,講述兩代鐵路干警從矛盾重重到攜手作戰的故事,以社會細微處的人情冷暖見證改革開放以來的時代變遷。待播劇中,《勢在必行》以1999年的一樁謎案開篇,延伸20年來公安干警掃黑除惡行動的斗爭史;《盲目》講述世紀之交,因水利工程蓄水要求,一座江邊小城的人口遷徙故事;此外,探討家庭、情感的《看不見影子的少年》《瘋狂的黑魚》《微暗之火》等劇,也以20世紀90年代為背景展開敘事。
主旨立意深化
從追蹤謎案到探索人性
從《隱秘的角落》到《狂飆》《漫長的季節》,近年觀眾的口碑風向也體現了涉案劇一大創作趨勢——從“寫案”到“寫人”。現實懸疑、社會派推理成為題材熱詞。此類劇集的案情揭秘過程,不僅僅是線索拼湊與邏輯推理,更以大量筆墨描寫人物的生活背景、行為動機,多人物視角穿插敘事,更加立體地呈現正反兩派人物的心路歷程。
2024年,愛奇藝迷霧劇場將推出由歐豪、張雪迎等主演的懸疑、災難劇《二十一天》,講述災難現場13人被困地下,為爭奪生存資源,面臨人性與道德的重重考驗;張頌文、榮梓杉主演的《看不見影子的少年》中,失蹤少年意外回歸,與兩名老警察上演貓鼠追逐,引出迷案背后的親情故事;王寶強、陳明昊主演的《棋士》,講述一個普通的圍棋老師因一場意外卷入罪案,逐步走向犯罪,與身為警察的哥哥黑白殊途的故事;郭麒麟、吳鎮宇主演的《邊水往事》,主角面臨壓迫,周旋于黑惡勢力之間,劇集就人性善惡展開探討。
待播片單中,以情感為主線的涉案劇也占據不小比例,此類作品多以親情、愛情為載體,為以冷峻為基調的涉案劇注入細膩、溫情色彩。陳曉、楊子姍主演的《隱瞞之事》講述一對夫妻意外卷入陰謀,為保護彼此互相隱瞞真相的故事;王珞丹、袁弘主演的《暗戀者的救贖》通過撲朔迷離的案件,揭秘一段辛酸暗戀;佟麗婭、吳越、白客、焦俊艷主演的《雙食記》改編自同名電影,講述一名成功男性在朱砂痣和白月光的艱難選擇中,揭開一起多年命案;秦俊杰、傅菁主演的《棕眼之謎》聚焦“完美婚姻”中隱藏的丑惡,演繹一出懸疑愛情大戲。
“她”力量引入
女性角色成為故事焦點
隨著“她劇集”熱度蔓延,影視劇中女性形象正在被重塑,涉案劇也與女性元素融合,誕生了一批以女性視角展開的作品。
這些作品聚焦女性生存空間與自我意識,將家庭暴力、社會偏見等女性困境搬上熒屏,演繹女性覺醒成長與自我救贖。如童瑤、張新成主演的《微暗之火》,由小鎮女人南雅反抗家庭暴力、鄰里輿論壓迫展開,講述一場由命案開始的懸疑愛情故事;《沉默的告白》講述小鎮女孩在“完美未婚夫”離奇死亡后,面對背叛和質疑,完成一記漂亮的反殺。此外,不同于以往女性角色在涉案劇中多以邊緣化、客體化形式出現,2024年,女性角色成為推進案情的主力。如孫儷、羅晉等主演的《烏云之上》講述女警官韓青調查搭檔失蹤案,解密幕后真相的故事;馬伊琍、佟大為等主演的《交錯的場景》,黃景瑜、孫千主演的《冬至》,龔俊、任敏主演的《我們與法庭的距離》,以及景甜、張新成主演的《待我醒來時》,都是男女主角攜手共進、偵破謎案的故事。
隨著國產劇邁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劇集品質與觀眾審美不斷提升。2024年,待播涉案劇片單堪稱豪華,題材賽道能否再創新高,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