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雨桐 王澤華
摘要:播音與主持是一門涉及廣泛、影響深遠的傳播藝術,既是一種語言表達技巧,也是一種社會交往能力,既是一種文化傳承方式,也是一種創新思維模式。隨著互聯網、移動通信、數字媒體等技術的發展和普及,播音與主持領域出現了多元化、個性化、互動化、融合化等新趨勢,對播音與主持專業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章通過文獻綜述法和案例分析法,從教育鏈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的理念出發,探討應用型播音與主持專業人才培養的內涵、路徑、不足和建議。文章認為,應用型播音與主持專業人才培養應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產教融合為基礎,以創新能力為核心,以實踐教學為重點,構建符合行業特點和專業規律的人才培養體系。文章指出當前應用型播音與主持專業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如教育理念落后、課程設置單一、教學方法傳統、實踐平臺缺乏等,并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措施,如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拓寬課程內容和形式、更新教學手段和評價方式、建立校企合作和產學研聯動機制等,希望通過改進應用型播音與主持專業人才培養的模式和方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職業競爭力,使應用型播音與主持專業人才更好地適應社會需求和產業發展。
關鍵詞:教育鏈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應用型;播音與主持;人才培養;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222.2-4;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4)02-0050-03
課題項目:本論文為2022年度吉林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重點項目“基于‘教育鏈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的應用型播音與主持專業人才培養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22S021
據統計,截至2022年9月,全國共有211所高校開設了播音與主持專業或相關方向,其中211所高校中有165所高校屬于應用型高校。這說明,在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應用型高校是播音與主持專業人才培養的主力軍。如何適應社會變革和媒體發展,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播音與主持專業人才,是當前高等教育面臨的重要課題[1]。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用型高校的播音與主持專業人才培養還存在一些普遍的問題,如教育理念落后、課程設置單一、教學方法傳統、實踐平臺缺乏等[2]。因此,有必要從新的視角和高度,對應用型播音與主持專業人才培養進行深入的探索和改革。
(一)定義
教育鏈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實際上是打破了傳統的教育、產業和創新三者之間的壁壘,使它們形成一個互動緊密、資源共享的有機整體。教育鏈主要為人才培養提供從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完整體系;產業鏈關注從原材料到最終產品的全過程;創新鏈側重于從創意產生到實際應用的技術研發與轉化。三者深度融合,意味著在教育過程中緊密結合產業需求,以及創新的技術和趨勢,培養出真正符合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3]。
(二)特征
1.社會需求驅動。教育鏈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以社會需求為驅動,始終以滿足社會的真實需求為導向,確保教育、產業與創新的發展軌跡與社會需求緊密相連,使教育的方向更為明確、更具針對性。
2.產教結合。教育鏈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倡導產教結合,致力于彌合教育與產業之間的鴻溝,保證教育內容貼近實際工作內容,并為學子提供實踐舞臺,使教育成果更具實效性[4]。
3.實踐教學為重點。教育鏈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通過實踐環節的強化,使學生在真實的產業環境中得到歷練,從而增強實際操作能力,提升職業素養。
(一)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和定位
應用型播音與主持專業人才培養的首要任務是明確人才培養的目標和定位。這一定位應當既體現播音與主持專業的核心特質,又符合社會的實際需求,同時還應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1.強調專業素養的培育。專業素養是播音與主持人才的基本功底。在人才培養過程中,不僅要關注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聲音美感、形象氣質等外在素質的提升,還要重視其文化修養和藝術素養等內在素質的培養。設計豐富多樣的課程內容和實踐環節,使學生能夠在掌握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形成良好的專業素養[5]。
2.突出應用能力的提升。應用能力是衡量播音與主持專業人才水平的關鍵指標。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要注重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相結合,使學生能夠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的播音與主持工作中。通過校企合作、項目實訓等方式,讓學生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進行實踐,提高其應用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6]。
3.激發創新思維的潛能。創新思維是播音與主持專業人才持續發展的動力源泉。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要鼓勵學生進行創新性思考和實踐,探索播音與主持領域的新趨勢和新問題。通過開設創新課程、設置創新項目等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使其能夠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不斷突破。
(二)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和標準
為確保應用型播音與主持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效果,需要制定和完善人才培養的方案和標準,包括課程設置、教學方法和評價方式等多個方面。
1.優化課程設置。課程設置是人才培養的基礎。要根據社會的需求和行業的發展趨勢,不斷調整和優化播音與主持專業的課程設置。既要注重傳統播音與主持課程的建設,也要關注新興領域的發展,增設相關課程,如網絡播音與主持、跨媒體播音與主持等。
2.創新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影響人才培養效果的關鍵因素。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如案例教學、項目教學、情境教學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同時,要注重實踐教學環節的設計,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和掌握播音與主持的專業知識和技能[7]。
3.建立科學的評價方式。評價方式是衡量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手段。要建立科學的評價方式和機制,既注重學生的知識掌握和技能表現,又關注其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發展。通過綜合評價、過程評價、多元評價等方式,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和發展潛力,為人才培養提供有力的反饋和指導。
(三)重視人才培養的實踐環節
實踐環節是應用型播音與主持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加強實踐環節的設計和實施,可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為其未來的職業生涯奠定堅實的基礎。
1.建立實踐教學基地。與企業、媒體等機構合作,建立實踐教學基地,為學生提供真實的實踐環境和機會。通過參與實際的播音與主持工作,學生可以深入了解行業現狀和發展趨勢,提高其職業素養和實踐能力。同時,實踐教學基地也可以成為企業與學校之間交流和合作的橋梁,推動產學研的深度融合[8]。
2.開展校企合作項目。與相關企業合作開展校企合作項目,共同研究和解決播音與主持領域的實際問題。通過參與項目,學生可以接觸到行業前沿的知識和技能,提高其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校企合作項目也可以為企業和學校帶來實際的效益。
3.舉辦實踐活動和比賽。定期舉辦實踐活動和比賽,如播音主持大賽、模擬新聞發布會等,為學生提供展示才華和鍛煉能力的平臺。通過參與實踐活動和比賽,學生可以積累實踐經驗、增強自信心和團隊協作能力,同時也可以拓寬其人際關系網絡,為未來職業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一)教育理念落后
目前,一些教育機構在應用型播音與主持專業人才培養中仍然采用傳統的教育理念,過分注重知識的傳授和考核,忽視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的培養。這種教育理念會導致學生缺乏實踐經驗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無法滿足產業鏈和創新鏈的需求[9]。
(二)課程設置單一
在課程設置方面,一些應用型播音與主持專業過于強調專業知識的學習,而忽略了相關產業鏈和創新鏈的知識和技能的培養。同時,缺乏跨學科的課程設計,限制了學生的視野和綜合能力的發展。這種單一的課程設置無法培養出具備創新精神和跨學科能力的應用型人才[10]。
(三)教學方法傳統
盡管一些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已經在其他領域得到廣泛應用,但在應用型播音與主持專業人才培養中,仍大量采用傳統的講授式教學。這種教學方法限制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性,使得他們缺乏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經驗[11]。
(一)更新教育理念
教育機構應轉變傳統的教育理念,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思想。在應用型播音與主持專業人才培養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個性和創新能力,關注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的發展。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問題解決能力、團隊協作和領導力等軟技能,使學生具備適應產業鏈和創新鏈需求的綜合素質和職業素養[12]。
(二)拓寬課程設置
應用型播音與主持專業的課程設置應更加廣泛和深入,既要包括專業知識的學習,也要涵蓋相關產業鏈、創新鏈的理解和跨學科能力的培養。通過增加選修課程和實踐課程,提供多樣化的學習路徑和實踐機會,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求[13]。
(三)加強實踐教學環節
為了培養具備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應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的設計和實施。建立校內實訓室、校外實習基地等實踐平臺,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和實踐資源。加強與企業的合作,開展校企合作項目,使學生在實踐中了解和適應產業鏈和創新鏈的需求[14]。
(四)推動產學研合作
產學研合作是促進教育鏈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徑。應用型播音與主持專業應積極與企業、科研機構等合作,共同開展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等活動。通過合作項目、共享資源、互相派駐人員等方式,實現教育與產業、科研的良性互動,推動應用型播音與主持專業的創新和發展[15]。
基于教育鏈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的應用型播音與主持專業人才培養研究,不僅關乎教育模式的創新,更涉及產業鏈與創新鏈的協同發展。針對當前存在的不足,必須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優化課程設置,創新教學方法,并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只有如此,才能確保教育、產業、創新三者之間的無縫對接,培養出真正適應社會需求、具備高度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的應用型播音與主持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 買麗穎,陳連龍.全媒體時代應用型本科高校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人才培養方向研究:以西安培華學院為例[J].新聞傳播,2023(19):53-55.
[2] 肖夢宇.融媒體時代下播音與主持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研究[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39(3):99-101,104.
[3] 趙睿芳.融媒體視域下播音主持專業基本功提升路徑研究[J].(新聞傳播版),2023(5):50-52.
[5] 鄒駕云.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下高校生涯教育的轉型路徑[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3,43(6):7-11.
[6] 吳璦伽.基于產教融合辦學理念的普通應用型高校播音主持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以重慶對外經貿學院為例[J].采寫編,2023(1):154-156.
[7] 李昕,肖瀟.融媒體背景下播音主持專業人才培養的教學改革[J].聲屏世界,2022(5):98-100.
[8] 徐靜.當前播音主持專業的發展趨勢及人才培養思考[J].西部廣播電視,2021,42(11):176-178.
[9] 張培梁.跨界培養多元化播音主持人才研究[J].黑河學刊,2021(3):34-36.
[10] 強佳妮,阮益君.高校播音主持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衛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2020(6):233-234.
[11] 李偵偵.媒介融合背景下播音主持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20,11(3):212,214.
[12] 李滋陽,李洪波,范一蓉.基于“教育鏈-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構建[J].高校教育管理,2019,13(6):95-102.
[13] 許芫顏,雷鳴.開放性環境下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播音主持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J].傳播力研究,2019,3(28):177-179.
[14] 韋芳,譚力.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播音主持專業美學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視聽,2017(4):222-223.
[15] 李一青,印興娣.地方高校傳媒類專業畢業設計改革探析:以常州工學院播音與主持專業為例[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13(3):59-61,76.
作者簡介 蔡雨桐,副教授,研究方向:戲劇表演。 王澤華,研究方向:戲劇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