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驗醫學在臨床醫療服務中,為疾病篩查、疾病預防、疾病診斷和疾病管理提供重要信息;在公共衛生管理中也起著重要的作用,如危害公共衛生安全的病原體檢測、血液制品的安全使用、有毒有害物質的鑒定等。為了更好地展現近年來檢驗醫學新進展,本期組約“檢驗醫學重點號”,特邀請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張鈞教授撰寫“CRISPR/Cas 系統在核酸檢測中的應用和挑戰”,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周鐵麗教授撰寫“細菌生物膜的耐受性、耐藥性和治療策略研究新進展”,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九〇三醫院成軍教授撰寫“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的實驗室診斷技術應用進展”。歡迎閱讀!
巨噬細胞的表型具有可塑性,在不同的微環境作用下,能夠極化為功能狀態截然不同的兩種細胞,如脂多糖(LPS)、IFN-γ 和IL-1β 可誘導巨噬細胞極化為經典激活(M1 型)細胞,而IL-4 和IL-13 可誘導巨噬細胞極化為替代激活(M2 型)細胞。近年來,對巨噬細胞在極化過程中代謝譜的相關性研究不斷增多,特別是鐵代謝研究成了學者們的關注熱點。有研究顯示,炎癥中巨噬細胞通過鐵吸收增加和輸出減少使體內鐵的滯留增加,鐵的積累可進一步誘導巨噬細胞極化為M1 型。M1 型巨噬細胞能產生活性氧、一氧化氮及炎癥因子等殺傷分子,損害鄰近的成纖維細胞,最終導致組織修復能力受損及無法愈合的慢性創傷。同時還發現,M2 型巨噬細胞的條件培養基能更快地維持惡性和非惡性細胞株的生長。然而,目前尚不清楚不同極化亞型巨噬細胞鐵穩態的調控模式。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吳蓮鳳的“巨噬細胞極化為M1 型或M2 型對鐵代謝的影響”一文使用LPS、IL-4 處理巨噬細胞引起其表型轉化,再將誘導后的亞型巨噬細胞與紅細胞和鐵劑共培養,檢測鐵蛋白含量的變化,觀察不同極化亞型巨噬細胞對鐵攝入及存儲的影響,結果發現LPS 與IL-4 可誘導巨噬細胞形成不同極化亞型,其鐵代謝存在明顯差異;LPS 誘導的M1 型巨噬細胞對鐵的攝入及儲存較IL-4 誘導的M2 型巨噬細胞增加,有固鐵優勢。
近年來,多重耐藥菌的檢出率在全球范圍快速增長,而抗生素的選擇極為有限,使得臨床抗感染治療面臨嚴峻挑戰,迫使臨床使用像多黏菌素和磷霉素等“老藥”。目前多黏菌素被認為是治療碳青霉烯耐藥細菌所致嚴重感染的重要選擇。但是隨著臨床應用的增多,多黏菌素耐藥細菌也在不斷出現。多黏菌素耐藥最主要的機制主要是染色體介導導致病原體脂質A 的改變,從而降低對多黏菌素的親和力,其傳播范圍和速度較為有限。自2015年Liu 等在柳葉刀雜志首次報道了質粒介導的多黏菌素耐藥基因(mcr-1)后,mcr-1 在人類、食品、動物和環境中的傳播和流行已被廣泛報道。該基因即使沒有黏菌素的選擇性壓力,也可穩定存在并廣泛傳播。浙江省臺州醫院錢嬌的“腸桿菌科細菌mcr-1 流行病學研究”一文通過檢測mcr-1 在臨床分離得到的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的流行情況,同時探討攜帶mcr-1 基因質粒的水平轉移能力及與其他耐藥基因共存的現象,旨在為多重耐藥菌的防控工作提供理論依據。
所有文章均可登錄本刊官網(www.zjyxzzs.com)獲取全文,歡迎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