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麗萍
結合實際情況來看,在我國教育事業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小學科學教學活動中,教師需將學生科學素養、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與學科知識傳授一同重視起來。為此,教師需針對科學課程進行不斷優化,從而促使學生能夠在參與科學教學活動時提升自主探究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巧借實驗,開展自主探究活動
在落實實驗探究活動時,教師需引導學生積極開展實驗設計與創新活動,從而在有效提升實驗探究趣味性的同時,為學生創新能力以及問題解決能力等綜合能力的提升提供更為充分的保障。如,在“生物與環境”這一節教學活動中,教師便可通過組織開展種子發芽這類實驗探究活動的方式來幫助學生真正了解種子發芽的必要條件。同時在此次實驗探究活動中,教師還需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到對比實驗的含義,并調動學生參與對比實驗設計活動的積極性,從而在充分凸顯實驗探究活動開展價值的同時,為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提供更為充分的保障。如,實驗探究活動中主要應用到了綠豆種子、玻璃皿以及土壤和水等物質。這時,教師可向學生提問:“如果在家中開展這類實驗探究活動,同學們能否有效完成實驗探究活動嗎?”有些學生在聽到這些問題后會說家中缺少實驗探究器材,有些學生則會考慮用其他物品代替實驗器材。而通過其他器材開展實驗探究活動本質上便屬于對教材中實驗活動的改造。在學生具備創新實驗活動的能力后,便可自主設計、開展實驗活動,而這在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過程中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價值。
二、有效拓寬科學課程的自主學習內容
在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教材中的內容有限,而科學內容卻呈現出較為明顯的無限性,為此,為了能夠在有效提升學生科學知識探索能力的同時,針對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進行有效培養,教師便需做好小學科學教學內容的拓展與優化工作,從而促使小學科學教學內容的豐富性能夠得以有效提升,并幫助學生在豐富的科學知識內容下進一步強化自身學習、探究活動的有效性。若想確保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能夠獲得有效培養,學校便可通過組織科學活動的方式,為學生提供更多接觸科學知識的機會,在此過程中,教師則需鼓勵學生應用所學科學知識進行動手創造,并針對學生所創造出的作品進行合理評價,從而使得學生的動手創造能力以及對于科學知識的探究能力均能夠得以提升,最終為小學科學教學中自主探究能力培養目標的實現奠定堅實的基礎。
總之,教師要做好小學科學教學模式的創新工作,并通過實驗探究活動等形式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