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祎,葉海燕,趙國靜,宋歡,孫英,周佩夏,王坤,胡海波,陸學超
特發性肺纖維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種慢性、進行性和不可逆的呼吸系統疾病,其特征是以肺泡上皮細胞損傷、成纖維細胞活化和膠原纖維大量沉積為特征的進行性肺部疾?。?-2]。IPF 死亡率較高,臨床研究發現,其平均生存率為3~5 年[3]。吡非尼酮和尼達尼布是目前市場上僅有的2 種被批準用于治療IPF 的藥物[4-5]。然而吡非尼酮和尼達尼布不能延長患者的生存期,并且存在耐受性、不良反應等問題,因此迫切需要開發安全、有效的治療藥物。中醫由于其獨特的理論和悠久的實踐歷史,在世界范圍內逐漸受到廣泛關注。與現代醫學不同,中醫理論更注重的是辨證論治和整體論治。扶正化纖方由補骨脂、冬瓜子、茯苓、甘草、紅景天、黃芪、款冬花、麥冬、三七、山茱萸、太子參、五味子、杏仁、薏苡仁及地龍組成,是全國名老中醫周兆山教授提出的用于治療IPF 的驗方。根據本課題組前期隨機、雙盲實驗研究發現,該方劑治療IPF 有較好的臨床療效[6]。本課題組前期的動物實驗研究發現,扶正化纖方可以減輕博來霉素誘導的IPF 小鼠模型肺組織炎癥和膠原沉積[7]。
隨著系統生物學研究領域的發展,“一個靶點、一種藥物”的傳統模式逐漸轉變為“網絡靶點、多組分療法”模式。網絡藥理學是系統生物學和網絡信息學相結合的綜合性學科,可用于在系統層面上分析多組分藥物對人體的影響,這有助于研究者找到藥物有效活性成分的治療靶點,提高藥物的療效,減少不良反應[8]。同時,中醫整體觀的指導思想、方劑配伍的整體協同機制與網絡藥理學倡導的藥物研發模式相契合。分子對接是一種廣泛應用于藥物發現的基于計算機結構的方法,重點是對分子間相互作用開展研究分析,并對其中存在的親和力及結合模式加以預測[9]。本研究基于網絡藥理學,探索扶正化纖方抗IPF 的分子機制,進行分子對接以驗證活性化合物與關鍵靶點之間的親和力,探索扶正化纖方治療IPF 的潛力。
1.1 藥物有效成分與靶點的篩選 通過TCMSP數據庫(https://tcmspw.com/tcmsp.php)、HERB 數據庫(herb.ac.cn)檢索補骨脂、冬瓜子、茯苓、甘草、紅景天、黃芪、款冬花、麥冬、三七、山茱萸、太子參、五味子、杏仁、薏苡仁及地龍的成分。根據參考文獻,將篩選條件設定為口服生物利用度(oral bioavailability, OB)≥30%,類藥性(drug-likeness, DL)≥0.18[10]。并通過TCMSP 數據庫尋找藥物活性成分的對應靶點,TCMSP 數據庫中未收錄的藥物通過HERB 數據庫,查閱相關文獻資料[11]補充檢索,獲取活性成分。通過PubChem 數據庫、Swiss Target Prediction 數據庫補充藥物靶點。Uniport 數據庫(https://www.uniprot.org/)用于靶點的校正,去掉非人類靶點,一共獲得333 個靶點。
1.2 “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疾病靶點的搜集 以“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為關鍵詞,在Gene-Cards 數據庫(https://www.genecards.org/)中進行人類基因檢索,并刪除Score 值為0 的靶點。
1.3 交集靶點韋恩圖及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PPI)網絡的構建 利用R 語言4.1.3 軟件Venn 包篩選出藥物活性成分對應的靶點與疾病的共有靶點,并繪制韋恩圖。二者的交集靶點輸入String 數據庫(https://string-db.org/cgi/input.pl)構建PPI 網絡圖,結果文件輸入Cytoscape軟件進行可視化分析,根據Degree 值尋找核心靶點。同時利用Cytoscape 軟件構建“藥物-活性成分-靶點-疾病”的網絡圖。
1.4 基因本體(gene ontology, GO)富集分析與京都基因與基因組百科全書(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富集分析 通過R 語言4.1.3軟件將藥物疾病共有靶點及疾病靶點進行GO 富集分析和KEGG 通路富集分析,安裝并引用gglpot2包,分別進行圖形繪制。
1.5 分子對接實驗 根據藥物活性成分的CAS 號從數據庫中下載活性成分的3D 結構。從PDB(http://www.rcsb.org/)數據庫下載關鍵蛋白。采用AutoDock Vina 1.1.2 進行對接。
2.1 扶正化纖方中藥物的有效活性成分與作用靶點 經匯總刪重后,本研究篩選得到扶正化纖方中具有潛在作用的有效化學成分共174 個,根據Degree 值排名,排名前20 的活性成分見表1。扶正化纖方中藥物的作用靶點有333 個。

表1 關鍵成分信息表
2.2 扶正化纖方作用靶點與IPF 的交集靶點篩選 篩選得到的扶正化纖方333 個靶點與IPF 疾病相關的3 509 個靶點,利用R 語言Venn 包尋找交集靶點。結果發現兩者共有234 個靶點,可作為藥物作用于疾病的預測靶點進行之后的通路富集分析。見圖1。

圖1 扶正化纖方-特發性肺纖維化交集靶點韋恩圖
2.3 扶正化纖方-IPF 交集靶點的PPI 網絡構建 通過String 數據庫構建PPI 網絡,該網絡中有234 個節點,4 292 條邊,平均Degree 值為15.5;再將String 網站導出的PPI 網絡導入Cytoscape 3.9.1軟件,繪制PPI 網絡圖,見圖2。此外,本研究還構建了“藥物-活性成分-靶點-疾病”網絡圖,可以更加直觀地觀察藥物活性成分與疾病靶點之間的作用關系,見圖3。

圖2 Cytoscape 軟件繪制得到的PPI 網絡圖(節點顏色和大小根據Degree 值調整)

圖3 藥物-成分-靶點-疾病網絡圖

圖4 扶正化纖方治療IPF 的GO 功能富集分析以及KEGG 通路分析
2.4 扶正化纖方-IPF 交集靶點的拓撲分析 通過CytoNCA 工具進行拓撲分析,共篩選得到84 個關鍵靶點,排名前20 位的靶點見表2。結果發現,絲氨酸/蘇氨酸蛋白激酶1(serine/threonine kinase 1,AKT1)、腫瘤壞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腫瘤蛋白P53(tumor protein 53, TP53)、血管內皮生長因子A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 VEGFA)等可能是扶正化纖方治療IPF 的潛在核心靶點。

表2 排名前20 位扶正化纖方-IPF 交集核心靶點的拓撲分析
2.5 GO 功能與KEGG 通路富集分析 進一步分析扶正化纖方治療IPF 的信號通路,其中GO 功能總共富集到2 669 條生物過程,225 項分子功能相關,95 項細胞組成相關。KEGG 通路總共富集到178 條信號通路。KEGG 通路富集分析表明扶正化纖方治療IPF 主要涉及晚期糖基化終產物受體(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 AGE-RAGE)信號通路、磷脂酰肌醇-3 激酶/蛋白激酶B (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rotein kinase B, PI3K/AKT)信號通路、白細胞介素(interleukin, IL)-17 信號通路。見表2。
2.6 分子對接結果 將表1 中Degree 值排名前6位的活性成分與關鍵靶點VEGFA、TP53、STAT3、CASP3、AKT1、TNF 進行分子對接和結合能力預測。結合能越小,表明受體與配體蛋白之間的親和力越大,見圖5。其中槲皮素(MOL000098)和TNF 結合能最小、β-谷固醇(MOL000358)和TNF 結合能為其次,進行可視化處理。見圖6~7。

圖5 活性成分-靶點結合能熱圖

圖7 β-谷固醇(MOL000358)和TNF 蛋白的結合能為-9.0 kcal/mol
IPF 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炎癥、氧化應激、自噬不足等是其重要發病機制之一。根據其病因、癥狀,可以將其歸于中醫學“肺痿”“肺痹”的范疇?;诙嗄昱R床經驗,周兆山教授自擬扶正化纖方,全方共15 味藥,方中黃芪補益肺氣,太子參、麥冬、五味子三藥合用,兼具補、潤、斂之效,上述四藥合用,大補肺之氣陰;山茱萸、補骨脂收澀固脫,二藥合用補助腎氣以治其本;薏苡仁、茯苓、冬瓜子淡滲利濕,行水消腫;三七、紅景天活血補血,調暢肺之氣血;地龍通達肺絡。該方已經在臨床上用于IPF 的治療,且取得良好的臨床療效[6]。
根據網絡藥理學結果顯示,扶正化纖方作用于IPF 的主要活性成分有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甘草查爾酮A 等。體外試驗發現槲皮素可以減少肺組織膠原蛋白的沉積,降低肺纖維化模型大鼠肺泡灌洗液中促纖維化介質的濃度,如IL-13、TNF等[12-13]。富含膠原蛋白的細胞外基質(extracellular matrix, ECM)的異常沉積是IPF 的一個重要病理特征。據實驗研究發現,木犀草素通過降低I 型膠原蛋白(collagen Ⅰ)、平滑肌肌動蛋白、鈣黏蛋白E(Ecadherin)的表達,從而抑制ECM 重塑[14]。此外,有研究報道,木犀草素可以通過調控NLRP3/IL-1β/TGF-β1 信號軸,從抗炎、抗膠原沉積2 個方面共同發揮緩解IPF 的作用[15]。山柰酚可通過抑制mTOR信號通路,下調基質金屬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MMPs)家族中MMP-9 和MMP-2 的表達,發揮緩解ECM 過度沉積的作用[16]。甘草查爾酮A具有抗炎、抗氧化應激、免疫促進等多種生物活性。動物實驗研究發現,甘草查爾酮A 可以通過抑制TGF-β1/Smad 信號通路阻止成纖維細胞活化,下調細胞外基質如collagen I 等表達[17],還可以調控ERK1/2/NF-κB 信號通路緩解肺組織炎癥反應[18]。
本研究預測AKT1、TNF、TP53、VEGFA 等可能是扶正化纖方治療IPF 的潛在核心靶點。AKT1 既可以調節炎癥反應的關鍵轉錄因子NF-κB 的活性,減少炎性細胞因子的產生,又可以調節炎癥相關的下游產物的活性,例如環氧合酶2。此外,AKT1 與TGF-β1 的激活密切相關。TNF-α則是典型的炎癥因子。在肺纖維化患者的肺組織中可以檢測到TP53 的高表達。研究表明,TP53 可以影響肺上皮細胞的上皮間充質轉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過程,促進肺纖維化的發展[19]。VEGFA 在促進血管生成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并已經被證明可以刺激成纖維細胞增殖、遷移和激活[20]。
KEGG 通路富集分析發現扶正化纖方的活性成分主要通過AGE-RAGE 信號通路、PI3K/AKT 信號通路、IL-17 信號通路等干預IPF。根據臨床研究發現,IPF 患者存在AGE/RAGE 失衡,AGE 水平升高,RAGE 表達降低,AGE/RAGE 過度升高可導致纖維化進展加快和肺功能持續下降。AGE/RAGE 信號通路的激活也可介導EMT,進一步導致纖維化[21]。PI3K/AKT 信號通路也在IPF 發展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TGF-β1 的過度表達與PI3K/AKT 信號通路激活密切相關,二者的相互作用促進了肺纖維化形成[22]。IL-17 由輔助T 細胞17(T helper cell 17, Th17)特異性分泌,參與多種慢性炎癥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23]。根據前期動物實驗驗證,IPF 小鼠模型中IL-17A 表達升高,IL-17A相關的信號通路被激活[7],應用IL-17A 拮抗劑可以抑制IPF 小鼠肺組織的慢性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4]。
本研究通過網絡藥理學對扶正化纖方治療IPF的作用機制進行了全面、系統的分析,發現扶正化纖方具有復雜的活性成分,并可以通過多靶點、多系統、多通路發揮對IPF 的治療作用,為治療IPF 的新藥研發提供了一定的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