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素材分析與運用之“做學問”"/>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王淦生
“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寫半句空”歷來便是做學問的人的座右銘和人生寫照。這兩句話,既是對做學問者的嚴格要求,也揭示了他們成功的秘訣——專心致志、求真務實。人們常常將“真善美”作為人生追求,而對做學問的人來說,“求真”乃是他們最重要的人生目標。求真,就要舍得付出時間,就要敢于挑戰權威,就要做到誠懇踏實!
施一公院士論“做學問”
近日,西湖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施一公首部作品《自我突圍》出版發行,引起了社會關注。這本書收集了施一公的50余篇文章,內容涉及其成長足跡和科教心得。
書中,施一公談到了做學問的條件:必須付出時間、要有批判性思維、誠實謙遜。
施一公在書中寫道:“所有成功的科學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他們必須付出大量的時間和心血。”施一公認為,無論從事哪種職業,要想成為本行業中的佼佼者,都必須付出比常人多的時間和心力。個別優秀科學家在回答學生或媒體的問題時,輕描淡寫地說自己的成功憑借的是運氣,這種客氣的回答避重就輕,只是一種謙虛的說法。實際上靠投機取巧、不全力進取,而等待所謂的運氣是難以取得成功的。施一公寫道:“回國前,我立下鄭重誓言:以科學研究為本職,要把 50%以上的時間和精力用在實驗室的研究課題上。”為了做到這一點,他推掉了絕大多數的應酬和各種非學術會議,也限制自己每年參加國際會議的次數。無論是在清華大學工作還是去杭州創辦西湖大學期間,他一直都沒有停止過科研工作,他在科研上保留了40%左右的時間,平均每晚的睡眠時間只有5個小時左右。
施一公寫道,要想在科學研究上取得突破和成功,還必須具備批判性思維。整個大學和研究生階段的教育,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培養學生的批判性分析能力,讓他們掌握能夠進行創新科研的方法。在談到誠實做學問時,施一公表示,一是要實事求是,尊重原始數據的真實性;二是只有自己對具體實驗課題作出了相應貢獻,才能在相關學術論文中署名。
一、做學問需要有百分之百的投入。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做學問、搞研究,從來沒有捷徑可走,需要的是全身心的投入。科研領域的碩果都是心血與汗水凝成的。
二、做學問需要有批判和質疑精神。牛頓說,他的成就更多的是因為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上。沒有對前人的超越,就沒有科學的進步;敢于批判和質疑,是科學進步的前提。
三、做學問需要有嚴謹誠實的態度。做學問必須本著嚴謹、謙遜、誠實的態度。求真務實之“真”本身就包含著“誠實”的意思。誠實踏實才能讓我們一步一個腳印向前。
正如冰心詩中所言:“成功的花兒,人們只驚羨她現時的明艷!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每一項科研成果的背后,都是科研工作者心血、汗水和時間的結晶。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有著繁忙的公務,但他還是將每天超過三分之一的時間用于科研,以致擠壓了休息時間。他知道,科研必須付出大量的時間和心血。
人到中年,求學不輟
51歲的重慶涪陵小學英語老師盧江容,考上了重慶大學的研究生;51歲的外企高管周帥,經過再次努力拿到第三張大學文憑,成為湖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的大一新生;52歲的退休大叔魯新林,如今成了湖北輕工職業技術學院歷史上年紀最大的一名應屆生……
大學是很多人向往的地方,每位新生都有自己的追求。盧江容從教近30年,生活壓力不小、年齡漸大、各種瑣事纏身,但她追求上大學的夢想一直沒有都在。國家放開了考生的年齡限制,她和辭職回家考研的女兒成了“研友”。經過5個月的復習,通過了初試、復試,盧江容和女兒雙雙“上岸”,她考上研究生,女兒也圓了黑龍江大學的讀研夢。周帥是北京人,20歲那年,他考上長沙鐵道學院電子工程系,本科畢業被分配至北京工作,后轉戰IT行業。祖輩家傳中醫,他亦想繼承祖業。2021年,他自學獲得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醫學學士學位。執業醫師資格證需要專業的全日制學歷,為此,他2022年高考成功。52歲的魯新林2021年10月因身體原因提前退休,就決定參加2022年的高考。魯新林說:“我不想退休后每天打太極和釣魚,希望可以活得更充實些,也是想給女兒做個榜樣。”
一、不斷求學,成為一池活水。一個人要想成為“一池活水”,就必須像盧江容老師一樣,將學習、求知作為一種生活方式,真正做到“活到老,學到老”。
二、求學不輟,拓展興趣愛好。當今時代,是知識大爆炸的時代。一個人要想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或進入新的行業,就必須以求學開道。周帥先考學后改行,乃規范路徑。
三、充實人生,為后代樹榜樣。退休之后,不少人進入了休閑模式。魯新林選擇參加高考,讓退休生活盡顯新意。以知識充實人生,給后代樹立榜樣,一舉兩得,值得稱道!
古人云: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可見,學習能給人一生帶來光明。不論是為了像盧江容老師那樣成為“一池活水”,還是像周帥那樣拓展就業途徑,抑或像魯新林那樣以求知充實人生,學習都是能給我們、給世界帶來正能量的行為。在今天這個知識不斷更新的時代,“終身學習”應成為我們的生活方式。
1.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孔子
2.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諸葛亮
3.讀書患不多,思義患不明;足己患不學,既學患不行。
——韓愈
4.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
——歐陽修
5.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
——朱熹
6.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
——馬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