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燕紅 惠州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農村商業銀行屬于地方性金融機構,能夠為農村農業建設與發展提供充足資金保障,對于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具有積極意義。農村商業銀行組織開展好財務管理工作,一方面可以提高內部資金配置合理性與使用效益,為農村經濟發展奠定堅實物質基礎;另一方面可以加強內部管控,降低經營成本,減少財務風險發生概率,真正提高自身的經營管理水平[1]。但是隨著我國金融行業的發展壯大、互聯網金融的迅速崛起,農村商業銀行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逐漸暴露出來,并且已經嚴重制約著農村商業銀行的穩定經營及長遠發展。由此可見,農村商業銀行在把握好現存問題的基礎上,進一步改革創新財務管理模式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農村商業銀行運營的主要目的是為廣大農戶生產生活提供基礎資金保障,為農業相關產業建設提供金融服務,對于農村經濟穩定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支撐作用。農村商業銀行進一步做好財務管理工作,有利于加大內部資金管控力度,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最大化[2]。例如,農村商業銀行可以利用規范化財務管理制度及管理手段,對各項經營活動、資源進行合理配置,從而提高資金有效利用率,持續拓展商業銀行的效益提升空間,降低各類財務風險的發生概率。除此之外,農村商業銀行做好財務管理工作,還可以增強銀行的市場競爭力。現階段,農村商業銀行受到了信息技術及其他中小型民行的發展沖擊,為了實現穩定經營拓展了線上信貸業務,這一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壓縮了實體銀行的業務規模。而農村商業銀行可以通過財務管理工作,加大內部資源及資金控制力度,及時更新經營理念,真正實現降本增效,推動銀行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正確的意識是實踐行動的科學指南,農村商業銀行只有對財務管理工作形成正確認知,方可確保后續財務管理制度合理性、執行有效性,真正發揮好財務管理對于銀行經營發展的最大化作用[3]。
但是從當前各地農村商業銀行的經營情況來看,我國絕大多數農村商業銀行的業務范疇較為集中,主要表現為信用貸款、存取款業務。其財務管理重心則是放在財務數據分析、財務信息收集與分類管理上,對于各類財務信息的分析深入度不夠。可以說,現階段大部分農村商業銀行并未將財務管理與經營業務聯系起來,確保業財融合戰略性思維。此外,部分農村商業銀行在日常經營管理時,為了提高各項工作的精細化程度,將財務工作與業務工作分離開展,甚至有的時候為了完成業務指標忽略成本控制,引發資產流失問題。在這一運營模式下,銀行業務人員很少有機會參與到財務管理工作中,業財脫節,存在財務報表無法反映銀行經營情況的問題,難以及時發現和解決好各類財務風險問題。
成本控制是農村商業銀行財務管理的工作內容之一,旨在幫助銀行實現降本增效的經營發展目標。但是當前農村商業銀行經營發展進程中卻普遍存在成本控制意識不足的問題[4]。具體原因如下:
第一,一些農村商業銀行尚未設置獨立的成本管理部門,而是將成本管控工作全權交由財務部門負責。這一工作模式中存在不相同崗位無法分離的問題,如出納崗位兼任財政收支管理工作、財務預算人員兼任核算崗位等,極大程度上降低了農村商業銀行的財務管理真實性與客觀性,較為容易出現財務人員徇私舞弊的廉政風險,不利于農村商業銀行穩定經營;第二,在利率化市場環境影響下,商業銀行更多將工作重點放在了存款、貸款定價上,尚未認識到成本控制重要性,導致銀行無法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精準成本核算,引發資金流失及經營虧損風險。例如,一些農村商業銀行為了完成業績指標打響了“價格戰爭”,這一做法是過度追求虛假繁榮的具象化體現,不利于農村商業銀行持續發展;第三,在財務管理過程中,部分農村商業銀行尚未開展全面成本核算工作,忽略了一些看似無關緊要的財務指標核算,導致成本核算結果與實際情況不相符,加劇了財務風險。
農村商業銀行財務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與效用發揮,需要借助科學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作為支撐。由于農村商業銀行是地方性金融服務機構,財務管理工作所涉及的內容及業務領域較為寬泛,再加上業務辦理流程煩瑣,因此更加需要完善的管理制度作為工作順利開展的基礎[5]。然而從當前部分農村商業銀行財務管理現狀來看,其中存在財務管理制度與金融行業發展形勢、實際財務管理需求相脫節的問題,給財務管理工作順利開展及作用發揮帶來了嚴重阻礙。此外,現階段多數農村商業銀行的前身是農村信用社,因此在管理制度上仍然沿襲了傳統制度內容。傳統管理制度與財務管理創新需求之間的矛盾日益激化,不利于農村商業銀行的穩定經營與長遠發展。具體表現為,農村商業銀行的財務風險管理制度不健全,尚未覆蓋新金融形勢下產生的新風險,財務活動風險評估機制不健全,為各類財務風險問題提供了滋生溫床等。
財務人員是農村商業銀行財務管理工作的組織者與執行者,其專業能力及綜合素養的高低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銀行最終的財務管理成效。從當前各地農村商業銀行的財務管理情況來看,普遍存在財務人員專業能力不足的問題。究其原因,主要表現為以下兩個方面:
一方面,由于部分農村建設發展進程緩慢,區域經濟水平不高,因此農村商業銀行在人才福利待遇方面與城市銀行存在一定差距。這就導致一些優秀畢業生、具備專業能力及豐富工作經驗的財務人才不愿意屈身到農村商業銀行工作,從而導致農村商業銀行的財務人才不足,給財務管理創新與相關工作的順利開展帶來了阻礙[6];另一方面,農村商業銀行對于財務人員激勵力度不足。當前多數農村商業銀行已經為業務人員制定了工作業務指標及完善的獎懲措施。但是一些銀行認為財務管理工作屬于后勤工作,是財務人員的工作職責,并且無法給銀行帶來直接經濟效益,因此無法對財務人員進行工作激勵。在這一管理理念影響下,農村商業銀行財務人員處于無約束、無激勵的工作狀態,其工作積極性大打折扣,無法利用財務數據信息分析銀行經營狀況,也無法為客戶提供專業化服務,不利于農村商業銀行長遠發展。
財務管理作為農村商業銀行經營發展的核心工作內容,管理水平及質量的高低對農村商業銀行穩定經營及良性發展具有重大影響。面對當前全新金融形勢所帶來的沖擊,農村商業銀行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就要重新審視自身的財務工作情況,更新財務管理理念及工作思維[7]。為規范化、高效化的財務管理工作奠定思想基礎,確保銀行財務管理方向正確,發揮好對銀行的發展助力作用。
第一,定期開展成本管理理念宣傳工作,深化全體員工的成本管理意識。農村商業銀行可以通過開展工作交流會議、宣傳講座、專家座談會等,幫助員工熟知全面成本管理理念,促使其在實踐工作中規范自身的資金使用行為,執行好財務效益指標,真正實現銀行的降本增效,降低財務風險發生概率;第二,深化全員的財務風險管理意識。農村商業銀行的主營業務是為廣大農民提供信用貸款、存取款等金融服務。其中,貸款業務中存在較大風險隱患,如貸款農民不具備還款能力所引發的逾期并未還款風險,影響銀行內部資金周轉率。為了有效防范類似風險問題的發生,農村商業銀行應當深化全員的財務風險管理意識,促使其在信貸業務辦理時做好貸款前、中、后動態化管理工作,將風險控制到最低;第三,深化全體員工的精細化管理理念。農村商業銀行在財務管理過程中應當詳細劃分財務工作及管理環節,落實好相應職責,從而利用嚴密規范的工作體系降低財務風險發生概率[8]。
財務預算可以如實反映某一階段銀行的經營效益、成本損耗、現金收支活動情況、財務狀況等。因此做好預算管理是農村商業銀行控制經營成本的有效手段。農村商業銀行可以從幾下幾方面做好財務預算管理工作:
第一,根據銀行經營情況構建財務預算管理體系,明確財務預算管理目標及各部門的預算管理職責,從而確保銀行全面預算管理工作順利開展,合理降低銀行的經營成本。例如,農村商業銀行利用成本控制方法將各部門業務活動中所產生的費用成本進行均攤,并利用預算指標執行管理體系,對各崗位的預算編制落實情況進行監管,全面提高銀行預算管理精細化程度,節約經營成本;第二,成立預算管理小組,并配備專業預算管理人員,及時為其劃定預算管理崗位職責,從而深化農村商業銀行預算管理工作的專業性與規范性,避免出現不合理資金配置及使用行為;第三,農村商業銀行需要結合外部及內部環境變化,構建以經濟增加值為核心的預算指標管理體系,加大預算編制執行力度,從而避免盲目擴大產業規模造成經營成本超支情況;第四,實施全過程預算管理。預算編制環節,結合銀行經營情況、業務需求設計預算編制;在預算編制執行環節,委派專人參與和監督管理,以此提高預算管理實效性,降低農村商業銀行的經營成本,提高財務管理成效[9]。
財務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需要以科學可行的管理制度作為基礎保障。對此,農村商業銀行應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
第一,對現行財務管理制度進行優化調整,剔除其中不合理、不規范、與新金融形勢不相符的管理內容。對財務管理目標、管理流程、管理范圍、管理內容等進行明確規定,從而提高農村商業銀行的財務管理工作規范性;第二,建立標準化的財務內控機制。針對農村商業銀行各項經濟業務活動做好事前分析、事中監管、事后總結,確保財務管理工作順利開展并發揮好應有價值;第三,建立財務風險評估與防范機制,進一步明確當前金融領域中頻發的風險特點及危害性,并制定應對策略,從而降低財務風險對農村商業銀行經營的不利影響[10]。
第一,按照現階段農村商業銀行的財務管理工作需求,定期為財務人員提供專業培訓機會。培訓內容應當包含經濟學、管理學、財經法律等理論知識,財務管理專業技能、信息軟件操作規范等專業技能培訓等。通過不斷豐富和更新財務人員的知識結構及專業能力,為農村商業銀行財務管理工作順利開展提供人才支持;第二,做好人才引進工作。農村商業銀行可以充分做好政府部門制定地方性人才引進政策、大學生返鄉創業幫扶政策等,招聘一批專業對口的財務人才,從而為財務管理隊伍注入新鮮血液,提高財務管理工作質量。
農村商業銀行財務管理工作也需緊跟信息時代發展步伐,加快信息化建設建成,以此提高財務管理效率與質量。
第一,農村商業銀行應該加強信息化建設資金投入,結合財務管理工作需求引進信息化設備,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統,為現代化財務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物質基礎;第二,逐步推動線下財務管理模式轉變為線上財務管理模式。整合業務與財務管理系統,以便業務部門及時向財務部門提交業務數據信息,提高財務管理全面性及高效性;第三,農村商業銀行應該結合業務特點構建此財務共享服務中心,以此真正實現全業務、全部門、全流程財務信息共享,提高財務管理效率,為銀行經營決策提供數據支持。
綜上所述,國內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趨勢等因素影響下,我國各大銀行經營環境均發生了改變,大量涌入的國外銀行給我國銀行帶來了極大沖擊與生存挑戰。而農村商業銀行作為地方性金融機構,外部因素對其所帶來的不利影響更為顯著。基于此,農村商業銀行應當充分認清當前的市場發展局勢,認識到財務管理對于銀行穩定運行及長遠發展的重要作用,更新財務管理理念。并通過完善財務管理制度、加強信息化建設、組建人才隊伍等多種方式,不斷提高本行財務管理水平及成效。這樣就可以進一步提高農村商業銀行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為農村農業現代化建設與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