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婧薇
摘要:2021年11月,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強調,要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致力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糧食主產區的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且決定了中國整體的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本文從農業可持續發展、農業現代化投入、農業現代化產出、農村社會發展4個維度構建農業現代化評價體系,借助熵值法計算糧食主產區13個地區農業現代化水平得分,并通過系統聚類法將13個地區分為四類,探究糧食主產區農業現代化水平的區域差異。
關鍵詞:農業現代化;糧食主產區;熵值法;聚類分析
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攸關整個國家現代化事業的進程。“三農”問題是我們黨工作時重點著手之處。實現農業現代化高速度發展、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由之路[1]。雖然我國國土面積很大,但適合進行種植的土地面積卻并不多,我國的糧食主產區集中在13個省份,分別是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內蒙古、河南、山東、江蘇、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2021年,全國糧食產量的78%集中在糧食主產區的13個省份,由此可見,糧食主產區對于中國農業現代化的重要程度。要更快地實現全國農業現代化高水平、高質量發展,應重點聚焦在糧食主產區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的提升上來。近些年來,一些文獻報道了研究農業現代化測度問題,郭冰陽[2]通過因子分析的方法來計算31個省份的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得分;邸菲[3]通過層次分析法和專家打分法相結合確定指標權重,進而測定2016年31個省農業現代化的水平;楊孟陽、楊念[4]從時間和空間維度上對河北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進行分析;辛嶺等[5]對全國1980個縣的縣域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進行分析,并根據測算的發展水平進行分類。
從現階段測度農業現代化水平的文獻中,對糧食主產區進行研究的較少,但糧食主產區的發展對整個國家的農業現代化崛起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本文將研究范圍聚焦在糧食主產區,通過測定糧食主產區13個省份的農業現代化水平,具體了解這些省份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優勢和劣勢,進而提出針對性的建議,為我國更早地實現農業現代化盡自己的一份微薄力量。
1 方法介紹
1.1 熵值法
熵值法是通過計算指標的信息熵,根據指標的相對變化程度對系統整體的影響來決定指標的權重。基本步驟如下:
①數據矩陣:
其中,xmn表示第m個樣本第n個指標的數值。
②數據預處理
對各指標數據進行標準化,進行標準化的原因是防止指標之間因為不同的量綱對評價的結果造成較大誤差。
③計算第個指標下第個樣本占該指標的比重
④計算第個指標的信息熵值
其中,,為自然對數,,式中常數與樣本數有關,一般,。
⑤計算第個指標的信息效用值
⑥計算各項指標的權重
1.2 聚類分析
1.2.1 聚類分析概念
聚類分析是研究如何對樣本進行量化分類的數據分析方法,按照某些相似性或者是差異性指標,對樣本間的遠近關系定量測定,進而分類。
1.2.2 聚類分析方法分類
聚類分析方法有系統聚類法、K均值聚類法、兩步聚類等。本文采用系統聚類法分類。
2 指標確定和數據來源
本文在前人評價指標體系的基礎上,按照全面性、科學性、可比性原則,從農業可持續發展、農業現代化投入、農業現代化產出、農村社會發展四個維度來構建農業現代化指標體系。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
原始數據來自2021年各省統計年鑒及中國農村統計年鑒,在收集數據的過程中,有的省份缺少相關數據,用臨近年份或發展水平相似的省份數據進行替補,以保證數據的完整性。
3 實證分析
3.1 糧食主產區各省份得分
3.1.1 數據的標準化
用熵值法進行賦權前,需對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本文運用功效系數法對數據進行標準化。計算的公式如下:
其中,為第項指標中的最好值,為最差值,本文取0.5。
3.1.2 權重的得出
本文利用熵值法計算權重,得到4個一級指標所對應的權重,詳見表2。
3.1.3 得分的計算
據表2權重及標準化后的數據,分別計算糧食主產區13個地區的四個二級指標得分和總得分,具體見表3。
由表3結果,可以得出以下結論:不同地區農業現代化發展不均衡。其中,江蘇的農業現代化水平最高,為0.7812;安徽的農業現代化水平最低,為0.6533。為了更好地給出針對性的建議,采用聚類分析方法對糧食主產區各個省份進行分類,以便更好地對各省份給出針對性的建議。
3.2 糧食主產區農業現代化水平的聚類分析
3.2.1 聚類結果
本文依據2020年糧食主產區13個省份農業現代化水平對省份進行聚類分析,選用系統聚類法,個案之間是歐氏距離,聚類方法是組間連接。當聚類數設置為3時,聚類結果如下表4所示:
13個地區分為以下3類:第1類:河北、內蒙古、安徽、四川、湖北;第2類:吉林、黑龍江、江西、遼寧;第3類:河南、湖南、江蘇、山東。
3.2.2 分組分析
由表4、5可以看出,3個類別省份的農業現代化水平總得分排名按從高到低的順序分別為:第3類省份河南、湖南、江蘇、山東;第2類省份吉林、黑龍江、江西、遼寧;第1類省份:河北、內蒙古、安徽、四川、湖北。
其中,第1類省份河北、內蒙古、安徽、四川、湖北的農業可持續發展得分和農業現代化投入得分高于13個地區平均水平,但農業現代化產出得分和農村社會發展得分在3類省份中是最低的;第2類省份吉林、黑龍江、江西、遼寧的農業現代化水平總得分在3類省份中居中間位置,但它的農業現代化投入得分和農村社會發展得分卻低于13個地區的平均水平;第3類省份河南、湖南、江蘇、山東的農業現代化水平總得分、農業現代化投入得分、農業現代化產出得分、農村社會發展得分在3類省份中均居于首位,但農業可持續發展得分卻低于糧食主產區平均水平,說明第3類省份在農業可持續發展方面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4 結論及建議
4.1 結論
4.1.1 各省農業現代化水平發展不平衡
第1類省份河北、內蒙古、湖北、安徽、四川的農業現代化程度較落后;第2類省份吉林、遼寧、黑龍江和江西的農業現代化程度一般;第3類省份山東、河南、湖南、江蘇的農業現代化程度較先進。
4.1.2 農業可持續發展面臨挑戰
第3類省份山東、河南、湖南、江蘇的農業現代化水平在3類省份中居于首位,從4個維度細分來看,第3類省份在農業現代化水平總得分、農業現代化投入得分、農業現代化產出得分、農村社會發展得分在3類省份中均居于首位,但農業可持續發展得分卻低于糧食主產區平均水平,排在3類省份的末位。
4.2 建議
4.2.1 制定差別化的農業現代化目標與政策
不同地區農業現代化水平的制約因素不同,糧食主產區農業現代化水平和質量的提升,需要結合各地區實際實施有差別的目標和政策。
4.2.2 改善生態環境,提高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
一是要避免過度消耗土地,依據科學知識對土地進行合理地有節制地利用;二是在利用土地的過程中要注意對它的保護,不要濫用化肥和農藥;三是科技人員應加大力度研發優質種子和有機肥,實現生產效率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雙贏。
參考文獻
[1] 豐安.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我國農業現代化治理的重要性及推動進路[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28(1):43-53.
[2] 郭冰陽.因子分析在我國農業現代化評價中的應用[J].經濟師,2005(9):18-19.
[3] 邸菲.中國農業現代化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與應用研究[D].中國農業科學院,2019.
[4] 楊孟陽,楊念.河北省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的綜合測度研究[J].統計與管理,2019(1):124-128.
[5] 辛嶺,王濟民.我國縣域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評價——基于全國1980個縣的實證分析[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4,35(6):673-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