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肇星
(貴州省安順市平壩區農業農村局 貴州 安順 561100)
傳統茶葉種植融入精細化栽培理念,有助于茶葉增產增值。在精細化栽培理念指導下可節約大量的資源和成本,明確劃分職責,促使茶葉種植加工更為規范化和標準化,為企業帶來更多經濟收益,讓茶葉行業能夠持續健康發展。
我國大部分地區擁有良好的種植茶葉的地理條件,但是在茶葉種植管理方面存在一些不足,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1.1 茶園分散種植。從山區的地形特點來看,無法大規模的種植茶樹,而人們基本不會在良田上種植茶樹,一般選擇在山坡上開墾荒地種植茶樹,這使得茶園比較分散,不夠集中。茶園分散種植情況下不利于采用機械化的方式進行采摘和管理,最終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人工。
1.2 茶園基礎設施建設比較落后?,F代標準化茶園基本上都配備先進的基礎設施,如電力系統、排水灌溉系統等[3],可實現機械化的管理和維護。然而,一些小產區的茶園基礎設施不夠先進,茶園管理基本靠人力,限制了茶葉機械化的生產。
1.3 制茶技術人員匱乏。調查研究顯示,目前從事制茶技術的人員多為老一輩制茶人員,年輕人基本都外出打工,不再從事茶葉生產以及茶葉加工工作[4]。盡管老一輩的制茶人員經驗豐富、技術老到,但是未能嫻熟掌握新式的制茶機器,無法有效維護和保養新式的制茶機器。長此以往,制茶技術人員將日益匱乏,不利于茶葉產業的長遠發展。
1.4 缺乏精細化管理和栽培。我國大部分茶園在種植茶葉時,技術方面缺乏科學性和規范性,主要表現為:其一,由于不同的茶葉品種對種植條件要求不同,因而所采用的種植技術也有所不同,導致茶葉種植技術無法統一化,無法制定統一的技術標準;其二,茶葉種植地區和種植方式不同導致種植技術有一定差異。一般情況下,地理環境較好且道路交通條件好的地區適宜大面積種植茶葉,其種植技術也比較規范化和科學化,而經濟條件比較落后的地區無法大面積且規范化的種植茶葉,其種植技術也比較落后;其三,茶農的種植技術不夠高,沒有專業人士進行指導,導致茶產業的整體發展受限。
1.5 缺失綠色理念。隨著人們日益重視綠色生態,茶葉種植技術也引入生態種植理念,這要求有關人員摸索綠色生態的種植技術[5]。事實上我國茶葉種植技術缺少綠色生態理念,在此方面的投入比較少。部分企業雖然引入了綠色生態種植理念,但是多停留在表面,未落到實處。
茶葉的品質受到天氣、地理環境以及制作工藝等因素影響,為了提高茶葉的品質和產量,必須使用先進的茶葉種植技術。精細化栽培導向下茶葉種植技術具有以下優勢:其一,茶葉種植科學化;其二,建立標準的茶葉種植技術;其三,保質保量[6]。從茶葉種植科學化的角度來看,由于精細化栽培本身具有精細化和科學化特點,因此在具體種植時會使用大量的精細化和科學化技術,使得茶葉的種植更為精確。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茶葉種植的發展依賴于精細化栽培管理技術,通過精細化栽培管理技術確保茶葉種植的整個環節規范化和科學化。因此,精細化栽培導向下開展茶葉種植技術是未來發展的趨勢。精細化栽培導向下融入茶葉種植技術能夠有效實現種植環節的科學化和規范化,持續增加茶葉的產量。除此之外,茶葉種植技術日益規范化和標準化有利于滿足消費者需求,從源頭上控制茶葉的品質,實現茶葉種植技術的標準化發展。精細化栽培導向下保證茶葉質量的關鍵在于種植茶葉期間是否使用科學的管理手段,減少病蟲害以及惡劣天氣對茶葉品質的負面影響。
3.1 整合資源,打造品牌。在種植茶葉技術期間,需要提高品牌效果,突出品牌特色,建立規?;约捌焚|化的茶葉發展概念[7]。在整合資源期間,需要提高農戶對茶葉種植技術的推廣認可度,做好品牌銷售環節。
3.2 選擇合適的種植技術。我國茶葉品種比較多,常見的茶葉類型有:紅茶(主要有功夫紅茶、小種紅茶等)、黑茶(主要有普洱、四川邊茶等)和綠茶(主要有碧螺春、龍井、普龍茶等)。茶葉的成活率與茶葉的品質密切相關,茶農在種植茶葉時需把握種子的品質,選擇成活率高的茶樹苗。
3.3 在信息化技術下進行精細化的日常管理。精細化栽培導向下種植茶葉需與時俱進,借助信息化技術加強日常管理。日常管理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其一,加強信息化的基礎建設,引進先進的基礎設備,注重茶葉種植基地的調研工作,制定信息化的建設方案,合理控制成本;其二,借助信息化的技術和設備助力種植管理,例如,收集土壤信息,選擇合適的灌溉方式,確保茶樹能夠及時補充水分,避免水資源浪費;其三,注重培養管理技術人員的信息技術能力。
3.4 在生態綠色理念下種植茶葉。精細化栽培導向下,茶葉企業需積極響應國家的政策,在生態綠色理念的指導下種植茶葉,走綠色健康發展道路,在滿足廣大人們群眾茶葉消費需求的同時保障下一代人的茶葉消費權益[8]。首先,樹立綠色發展的生態理念,根據茶葉種植需求采取合適的綠色環保種植技術。例如,在防治病蟲害上選擇殘留性比較低的農藥,在茶樹追肥時選擇有機農家肥。其次,當地政府有關部門需帶好頭,加強對綠色生態環保理念的宣傳,給予企業稅收優惠,保證茶農的基本權益。最后,培養生態種植技術方面的專業人才。有關部門需重視生態種植技術方面的專業人才,為茶葉的種植和加工輸送高素質的人才??蓮囊韵聨讉€方面培養生態種植技術方面的專業人才:其一,建立人才培養基地,為其提供學習機會;其二,優化人才方面的待遇,吸引更多的人才投身于生態茶葉種植技術事業。
3.5 在數字化技術輔助下動態化監測茶葉種植狀況。優化茶葉種植技術需借助數字化技術,實時動態化監測茶葉種植情況,把握茶葉品質。首先,分類管理種植區域的茶樹,對每一棵茶樹設置編號并建立檔案,詳細記錄茶樹的生長過程。其次,定期評估茶樹的檔案信息,對潛藏的問題予以管理和及時解決,保證茶樹能夠正常生長。最后,注重對原始數據的收集和整理,確保信息數據的準確性和及時性。在數字化技術的幫助下,種植茶葉時需因地制宜。
3.6 合理應用統計數據,優化茶葉種植技術。在種植茶葉時,合理應用統計數據可找出具體問題,再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方法。優化茶葉種植技術時需有效銜接信息化技術和數字化技術,設置統計數據專業崗位,由專人負責,確保數據統計工作能夠順利開展;除此之外,還需要及時反饋統計數據結果,匯總數據信息,列舉關鍵問題所在,最終優化茶葉種植技術。
綜上所述,精細化栽培導向下的茶葉種植技術趨于科學化和標準化,有利于茶葉產業的長遠發展。在茶葉產業發展期間,出現的諸多問題(如茶園分散種植、茶園基礎設施建設比較落后、制茶技術人員匱乏、缺乏科學性以及規范性、缺失綠色理念),需有關人員及時解決,促使茶葉產業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