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穎
(太岳山國有林管理局 山西 介休 032000)
疏伐主要針對同齡林,在林分郁閉后的幼齡林或中齡林階段,當林木間關系從互助互利生長開始向互抑互害競爭轉變后進行的撫育方式之一。伐除密度過大、生長不良的林木,留勻間密、留優去劣,進一步調整林分樹種和空間結構,為目標樹留出適宜的應用空間。
王陶林場2023 年森林撫育作業面積333.3 hm2,林分主要樹種為油松,共區劃為2 個作業區,即金泉莊林班作業區和大峪林班作業區,本次撫育采伐作業類型采用疏伐。金泉莊作業區,林分起源為天然林,作業面積279.1 hm2,共消耗蓄積量2 928.963 1 m3;林齡42~49 年,郁閉度0.80~0.90,樹高8.3 ~9.9 m,平均胸徑14.2 ~25.0 cm,撫育株數強度為4.0% ~24.6%,蓄積強度為1.5%~14.4%。大峪林班作業區,林分起源為天然林,作業面積54.2 hm2,共消耗蓄積量437.715 5 m3;林齡42 ~47 年,郁閉度0.84 ~0.85,樹高7.7 ~12.1 m,平均胸徑15.1 ~16.7 cm,撫育株數強度為11.3%~27.2%,蓄積強度為3.1%~11.0%。
2.1 小班調查。開展外業調查作業小班面積不大于20 hm2,對每個作業小班確定3 個以上GPS 控制點并繪制到帶有公里網格的萬分之一地形圖上。用GPS 校準的萬分之一地形圖進行作業小班現地調繪,小班作業面積采用GIS 求算。調查記載小班內各項主要調查因子:林木權屬、林種、林分起源、樹種、郁閉度、胸徑、樹高、株數、蓄積量、立地因子以及災害情況等,現地確定作業小班邊界、撫育方式,填寫森林撫育小班調查設計表。
2.2 作業區和作業小班劃分。作業區以林班為單位劃分,依據國土三調數據成果,根據突出重點、規模推進、集中連片的原則確定踏查范圍。在踏查的基礎上,選擇符合撫育作業條件的林分。以國土三調數據為基礎(對應2005 年林權證小班),在現場全面踏查的基礎上合理區劃作業小班。根據區劃的小班進行現場標準地調查,依據小班林分現狀與經營歷史現場確定所調查小班作業區域、撫育方式和撫育類型。
2.3 主要技術指標確定。按《森林撫育規程》技術標準對標準地林分和樹種進行分類或分級,分類經營小班要明確目的樹種、輔助樹種,明確小班中的目標樹、輔助樹、干擾樹和其他樹。分級經營小班要明確目的樹種和輔助樹種,然后對林木按森林撫育規程劃定的五級分級法進行分級,即Ⅰ、Ⅱ、Ⅲ、Ⅳ、Ⅴ共5 個等級,最后進行檢尺(起測直徑5.0 cm),采用實測胸徑。樹高調查采用三株法,填入標準地每木調查表;郁閉度的調查方法采用標準地內沿對角線抬頭目測法;林齡通過平均木主干主輪數或查閱森林資源經營檔案確定;蓄積量測算采用《山西省主要樹種立木一元材積表》;其他硬闊類雜木材積采用遼東櫟的材積表核算,軟闊類材積采用山楊的材積表核算;采伐剩余物測算采用《山西省原木材積表》。
2.4 標準地的設置。根據作業小班森林資源分布狀況,選擇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地塊布設標準地。依照標準地總面積不小于作業面積的1%,每100 畝或不足100 畝設置1 塊標準地,每個小班至少設置1 塊樣地的要求綜合確定標準地數量。標準地面積為1 畝,邊長25.82 m ×25.82 m。記錄標準地中心的GPS 坐標,每個小班拍攝1 ~2 張反映小班標準地撫育前現實狀況的數字照片,并規范命名保存。
3.1 技術要求。①疏伐后林分郁閉度不低于0.6;②在容易遭受風倒、雪壓危害的地段,或第一次疏伐時,郁閉度降低不超過0.2;③林分目的樹種和輔助樹種的林木株數所占林分總株數的比例不減少;④林分目的樹種平均胸徑不低于采伐前平均胸徑;⑤林分分布均勻,不造成林窗、林中空地等;⑥林木株數不少于該森林類型《山西主要樹種不同平均胸徑、不同郁閉度下合理保留株數表》最低保留株數。
3.2 主要技術措施
3.2.1 保留帶設置。要注意保護林地環境,防止水土流失,山頂山脊留5 ~10 m,山麓和道路旁留3 ~5 m的防護帶。
3.2.2 標號作業。施工作業時應按照作業設計確定的林木分級或分類的撫育作業要求,由實施單位的管理和技術人員按照去劣留優、間密留勻、去弱留壯的原則,在林地內對林木進行分級或分類標記。林木分類為目標樹、輔助樹、其他樹和干擾樹。林木分類經營在林地內選擇干擾樹纏白膠帶,確定采伐林木。技術人員要跟班作業,先標號(纏膠帶),后采伐。
3.2.3 伐樹。對所有標記的采伐木進行采伐,伐樁高度不高于地徑的1/3,采伐作業時應做到不錯砍,不漏砍,不要碰傷保留木,保留優良木及適量灌木。
3.2.4 清林。采伐后及時將可利用的各類采伐剩余物運走,將無法利用的各類采伐剩余物截短(最長1.5 m),并將其均勻堆放在林內,增加林地肥力,做到撫育后的林地清凈為宜。
3.2.5 打枝、制材。將胸徑5 cm 以上伐倒木的枝丫從根部向梢頭依次打枝,緊貼樹干表面砍掉枝丫,不留茬和深陷、劈裂,最大限度地提高伐材的綜合利用率。結合市場銷路,對伐倒木進行合理制材。制材原則:量尺造材,材盡其用,提高綜合出材率。規格材標準:檢尺徑≥6 cm,長度≥2 m,在全材范圍內不存在漏節、腐朽、蟲眼,彎曲最大拱高不得超過彎曲內曲水平長的3%;非規格材標準:檢尺徑≥6 cm,長度0.4 ~4.8 m 的短小材,在全材范圍內不存在漏節、腐朽或蟲眼,彎曲最大拱高不得超過彎曲內曲水平長的3%;薪材:不符合規格材和非規格材標準,但仍可以作為燃料及木炭原料的木材;小桿:檢尺徑4 ~6 cm,長度≥2 m 的木材。
3.2.6 集材、歸楞。采用人力或機械畜力集材的方式進行集材,以方便、快捷、利于木材下山為原則,將生產的木材集材并搬運下山至林道。按不同材種,分別歸楞,堆放整齊。
4.1 生物多樣性保護。一是修復區內樹冠上有鳥巢的林木,以及動物巢穴、隱蔽地周圍的林木,應注重保留。二是保護好作業區內的國家重點保護動植物及其棲息環境。三是不影響作業或目的樹種幼苗、幼樹生長的林下灌木不得伐除。
4.2 環境保護。一是撫育作業中清除的帶病蟲源的林木、枝丫,應及時就近隔離處理,防止病蟲源的擴散與傳播。二是撫育枝杈等剩余物,應及時截短平鋪處理。三是撫育作業中廢棄物、生活垃圾等應及時按照環保要求進行無害化處理。
4.3 撫育采伐作業前公示。森林撫育工程采伐組織施工必須等本工程《撫育作業設計》行政批復后,資源管理單位核發《森林采伐證》后方能組織生產施工。施工前工程建設單位應按《作業設計》 編寫《森林撫育工程施工方案》,并將批復得作業設計與申領的采伐許可證按批復內容、采伐地點、采伐面積、消耗蓄積、采伐方式等在實施單位、項目實施區村莊、社區等所在地向社會履行公示程序,公示期為15d。
4.4 林地管理撫育作業時要加強林下植被、枯枝落葉層的保護,不得損壞林分中天然更新的幼苗幼樹,采伐木制材、集材、歸楞時應盡最大可能保護原有的林下植被,減少對林地內土壤的過度擾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