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喜 吳新軍 何英才 吳笛 闕興貴 龍嬋


摘要:本文對桃源縣再生稻豐產增效技術示范應用基本情況、品種選擇、栽培技術,以及生產效益進行了闡述,為桃源縣推廣種植再生稻,實現節本增效、改善米質、調整生產結構、保障糧食產能提供了技術支撐和參考依據。
關鍵詞:再生稻;豐產提質;示范應用;栽培
桃源縣地處湘西北,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多年平均氣溫為16.5℃,年平均降水量為1 447.9 mm,無霜期283 d。縣域面積4 442 km2,其中耕地面積8.216萬hm2,是典型的農業大縣。2022年,全縣糧食生產總面積為13.17萬hm2,其中水稻面積11.92萬hm2,
總產量達76萬t,糧食產量和面積位列全省雙第一[1]。為保證糧食生產安全、合理利用農村勞動力、調整種糧大戶生產結構,應大力推廣再生稻豐產提質增效技術;同時,其也為穩定全縣糧食產能、保障糧食安全,發揮了示范帶動、增效豐產的積極作用。2022年,我們選取“Y兩優911”“甬優4949”2個品種,在桃源縣漳江街道金雁村[1]進行再生稻豐產提質增效技術示范,探究兩個品種在桃源縣的表現,為再生稻大面積推廣高產栽培提供技術支撐。
1 示范基本情況
示范地點選擇在交通便利、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條件好、排灌方便、溫光資源充足[1],且有利于再生稻生產的東部平原鄉鎮漳江鎮[1-2];品種選擇適宜桃源縣氣候特點[2],全生育期在140~150 d[2]的“Y兩優911”“甬優4949”[2]2個品種進行示范;示范推廣面積6.7 hm2[2];采取軟盤拋栽種植方式[2]。經測產,“甬優4949[2]”兩季[2]總產達1 070.4 kg,“Y兩優911”兩季總產達972.77 kg;示范品種兩季[1]平均收入達到1 300元/667 m2以上。
2 栽培技術
2.1 適時播種,管好秧田
秧田底肥:撒施復合肥600 kg/hm2、尿素112.5 kg/hm2。3月中旬(本示范3月13日播種)選擇晴天播種育苗,播種前用噻蟲·咯霜靈(10 mL拌芽谷6 kg)拌芽谷,防病、防蟲,用種量30 kg/hm2,353孔大孔軟盤1 500張,農膜覆蓋育秧。待秧苗2.5~3.0葉用多效唑300 mg/L兌水均勻噴施秧苗,促進秧苗壯根分蘗,增強秧苗抗逆性。拋栽前5~7 d用2%含量尿素水噴施秧苗,以保證移栽后秧苗營養供給。秧苗拋栽不超過4.1葉,秧齡不超過30 d,3.5葉前拋栽為最佳。軟盤育秧水控管理原則上秧盤不發白不灌水,灌水宜采取跑馬水方式浸灌。
2.2 適時移栽,科學管水
當秧齡達到25~30 d或秧苗達到3.5葉時適時移栽;示范品種“甬優4949”與“Y兩優911”在4月10日左右即可移栽大田,“甬優4949”拋栽基本苗數達到120萬左右/hm2,“Y兩優911”拋栽基本苗數達到140萬~150萬/hm2為宜;確保分蘗后最高苗數分別達到420萬/hm2、480萬/hm2左右。管水上推廣好氣性灌溉,即灌1次水(3 cm深度),讓其自然落干,然后再灌;孕穗期、抽穗灌漿期保持不脫水;做到深水活蔸,淺水分蘗,有水抽穗,濕潤壯籽,干濕交替[2-3]。頭季曬田2次,第1次曬田在苗數達到300萬~380萬/hm2時曬田,曬至田邊開細坼,下田不陷腳,白根跑滿面[4-6];第2次曬田,在收割前7~10 d進行田間全部斷水,曬至開坼,做到收割機下田不陷泥。頭季收割后及時灌水至3 cm左右,有利再生苗的萌發[7]。
2.3 科學施肥,重施底肥
根據不同品種頭季需肥量不同,秈粳雜交品種“甬優4949”需肥量比較大,底肥大田施用51%含量復合肥[8]750 kg/hm2、分蘗肥施用尿素187.5 kg/hm2、壯苞肥施用氯化鉀[9]112.5 kg/hm2;秈稻雜交品種“Y兩優911”底肥大田施用51%含量復合肥[8]600 kg/hm2、分藥肥施用尿素150 kg/hm2、壯苞肥施用氯化鉀112.5 kg/hm2;再生季在頭季收割前7 d左右及時施用促芽肥,大田施尿素[8]150 kg/hm2,頭季收割后1~3 d補施尿素112.5 kg/hm2作發苗肥[10],同時用“920”15g/hm2兌水噴施促進快速發苗,再生季齊穗90%時第2次用“920”30g/hm2兌水噴施[10],促進齊穗,并增加再生季實粒數和千粒重,輔助提升單位面積產量。
2.4 防治病蟲,保產保收
采取多種農業綜合措施切實加強水稻病蟲害防治,并根據病蟲發生情況輔以化學防治[11]。頭季用藥防治一般3次左右,防治時間以當地植保部門水稻病蟲害測報信息為參考。就該示范而言,第1次用藥5月10日左右主要防治二化螟兼防稻瘟病;第2次用藥6月10日左右主要防治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紋枯病及稻瘟病;第3次用藥收獲前20 d左右(7月10日左右)主要防治稻瘟病、紋枯病、稻縱卷葉螟及稻飛虱[12]。
頭季病害重點要防治好“兩蟲兩病”即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紋枯病和稻飛虱[12],確保頭季稻不缺蔸死稈,收割時葉青籽黃,以保證頭季高產穩產[2],為再生季實現高產奠定有利基礎;再生季原則上非必要不用藥,確保再生季稻米品質綠色健康。具體施藥情況見表1。
2.5 適時收割,頭再“雙收”
當頭季水稻黃熟達90%時,采用能減少碾壓面積的窄履帶(28 cm寬)收割機收割。根據生育特性,該示范“甬優4949”8月2日收割,“Y兩優911”8月8日收割。留樁高度可根據不同品種、不同收割期有所不同,最高不宜超過40 cm。“甬優4949”是低位節發苗,留樁高度相對低一點,只留15~20 cm;“Y兩優911”留樁高度相對高一點,在25~30 cm范圍內;再生季應完全成熟后才能收割,“Y兩優911”10月23日收割,“甬優4949”11月1日收割。
3 主要表現
3.1 生育期
由于7月起持續干旱,營養生長期縮短,成熟期提前。見表2、表3。
3.2 產量及經濟性狀
3.2.1 產量
8月2日,對再生稻試驗示范品種“甬優4949”頭季進行了機收測產,頭季干谷產量10 714.35 kg/hm2;8月8日,對“Y兩優911”進行了頭季機收測產,頭季干谷產量9 008.55 kg/hm2。見表4、表5。
10月23日,對示范品種“Y兩優911”再生季進行了機收測產,再生季干谷產量5 583 kg/hm2;11月1日,對示范品種“甬優4949”再生季進行了機收測產,再生季干谷產量5 341.8 kg/hm2。
3.2.2 效益
“甬優4949”頭季稻單位面積產量按市場價2.7元/kg計算,折算畝產值1 928.583元,除去種子、肥料、農藥、人工及收割成本1 300元/667 m2,純收入628.583元/667 m2;
再生季產量單位面積產量按市場價3.0元/kg計算,折算產值1 068.36元/667 m2,除去(肥料、人工、收割)成本170元/667 m2,純收入898.36元/667 m2,兩季純收入共1 526.943元/667 m2。
“Y兩優911”頭季稻單位面積產量按市場價
2.7元/kg計算,折算產值1 621.539元/667 m2,除去種子、肥料、農藥、人工及收割成本1 200元/667 m2,純收入421.539元/667 m2;再生季按市場價3.0元/kg計算,折算產值1 116.6元/667 m2,除去(肥料、人工、收割)成本170元/667 m2,純收入946.6元/667 m2,兩季純收入共1 368.139元/667 m2。
參考文獻
[1] 何英才,闕興貴,李娟,等.桃源縣再生稻品種篩選試驗[J].現代農業科技,2022(19):59-62.
[2] 孟令芳,聶志國,閔志標,等.2019年桃源縣再生稻高產示范推廣探析[J].現代農業科技,2020(22):32-33.
[3] 孟令芳,聶志國,閔志標,等.2010年桃源縣超級稻示范推廣工作探析[J].現代農業科技,2020(16):43-45.
[4] 鄭智華.隆兩優華占在浦城作中稻種植表現及栽培技術[J].福建稻麥科技,2016,34(1):2.
[5] 徐禮和.兩種緩釋肥與普通復合肥在水稻上的應用效果研究[J].基層農技推廣,2020(3):3.
[6] 梁有勇,黃飛燕.免耕拋秧稻幼穗分化肥施用效果試驗[J].南方農業學報,2006(1):2.
[7] 何英才,闕興貴,李娟,等.桃源縣再生稻品種篩選試驗[J].現代農業科技,2022(19):59-62.
[8] 肖志江,何書文,吳培洋,等.2017年潛江市水稻新品種耐高溫耐低溫試驗[J].農業科技通訊,2018(4):96-99.
[9] 周明,吳偉,陳世芬,等.糯稻新品種SYN-6引種比較鑒定試驗初報[J].農業科技通訊,2011(7):86-87.
[10] 宋開付,張廣斌,徐華,等.中國再生稻種植的影響因素及可持續性研究進展[J].土壤學報,2020,57(6):1365-1377.
[11] 李成業,呂智勇,吳曉峰,等.水稻新品種湘優616選育、品種特性和高產栽培技術[J].江西農業學報,2014,26(10):32-34.
[12] 敖禮林,樊泉源,饒衛華.水稻"三控"栽培——節本增效更環保[J].科學種養,2013(8):14-15.
[13] 湯明明,鄧樹青,徐松清."春江糯2號"特征特性及栽培技術[J].上海農業科技,2003(4):36-37.
[14] 李瓊英.2012年超級雜交稻品比試驗總結[J].農技服務,2013,3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