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妮
摘要: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是一種新型的種植模式,可以顯著提升農作物產量和種植戶的經濟效益,同時對改善土壤質量和生態環境有積極影響。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優勢,提出了合適的種植模式及科學防控病蟲害的方法。
關鍵詞: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栽培技術
隨著農業技術的發展,帶狀復合種植技術逐漸成了一種重要的種植方式。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是指將大豆和玉米進行交替種植,此種種植方式具有超產的特點。該種植模式可以充分利用2種作物的生長特性和資源優勢,從而提高單位面積的產量和經濟效益。同時,該技術還可以改善土壤品質、提高土壤肥力、減少化肥和農藥的使用、降低農業生產成本、保護生態環境,因此,有必要探討大豆玉米帶狀復合高產種植技術。
1 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優勢
將玉米與大豆這兩種農作物組合在一起復合種植,是一種較為新穎的種植方法,由于兩種農作物本身存在高矮落差,進行套種可以保證兩種作物在生長過程中都能夠得到充分的日照;同時由于不同農作物的根系對土壤微生物環境的影響不同,進行復合種植可以提高土壤生物環境的多樣性,從而將邊行種植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在種植過程中,會將玉米和大豆按照一定比例種植,通過合理的種植方式和田間管理,實現玉米和大豆的共生共養,從而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糧食總產量。這種種植方法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發揮邊際效應,提高復種指數,同時改善農田生態系統,提高農業綜合生產力。玉米與大豆的共生期較短,有利于大豆的生長,大豆根系可以固氮肥田,減輕農業生產的負擔。應用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模式有助于實現“宜糧則糧、宜豆則豆”的理念,能夠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糧食總產量,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2 選擇合適的種植模式
2.1 選擇合適的復合種植品種
在應用大豆玉米帶狀復合高產種植技術的過程中,選擇合適的玉米和大豆良種是非常重要的。要根據當地的土壤、氣候等條件,選擇適合當地生長的玉米和大豆良種。在選擇玉米品種時,可以選擇一些抗病性強、耐密植、適合機械化作業的品種,如:“登海618”“登海661”“魯單981”等。這些品種具有較高的產量潛力和適應性,能夠適應大豆帶狀復合種植的需要。大豆方面可以選擇一些抗逆性強、耐蔭性好、適合機械化作業的品種,如:“魯豆12”“齊黃34”等。這些品種具有較強的適應性,能夠在玉米的蔭蔽下正常生長,同時具有較高的產量潛力和品質優勢。值得注意的是,在選擇良種時,要綜合當地的種植條件,選擇適合當地生長的良種,并注意品種搭配和種植模式的合理選擇,確保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的高產和優質。
2.2 選擇合適的播種機械
山東濱州地區可以選擇一些適合當地土壤和氣候條件的播種機械,如: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專用播種機、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精量播種機等。這些播種機械可以根據不同的種植模式和種植密度,實現精確播種,提高播種效率和播種質量。需要注意的是,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調整和優化,確保大豆和玉米的正常生長和產量。也就是說在播種前要先進行嘗試作業,確定播種深度、農機調動轉彎等實際作業中的相關問題,滿足符合種植方式下的植物的行距,避免由于行距過近或過遠影響到播種質量。同時,也要加強機械設備的維護和保養工作,保證農業生產安全和穩定。
2.3 選擇合適的種植模式
在應用大豆玉米帶狀復合高產種植模式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本地自身的農機條件,可以選擇
4∶2與4∶3兩種種植模式。4∶2模式是一種常見的種植模式,指的是在大豆種植區域中,使用玉米播種機在壟上先播4壟玉米,同時占據相鄰兩壟的壟溝播
2行大豆的種植方式。4∶3模式指的是在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中,玉米和大豆的種植比例為4∶3的種植模式,使用玉米播種機在壟上先播4壟玉米,同時占據相鄰兩壟的壟溝播3行大豆的種植方式。以上兩種比例的帶狀復合高產種植模式都具有高效利用土地資源,提高糧食總產量的優勢,并且能夠保證大豆與玉米共生期較短,十分有利于大豆的生長。
2.4 播種前準備工作
在應用大豆玉米帶狀復合高產種植技術的過程中,做好播種前準備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在播種前需要對土地進行翻耕,打破犁底層,增加土壤的透氣性和肥力。在土地翻耕后,需要進行除草和施肥工作,為玉米和大豆的生長提供良好的土壤環境。然后,要進行土地平整,表面平整的土地有利于玉米和大豆生長。同時,也要注意土壤的濕度和透氣性等因素,合理安排播種時間,確保大豆和玉米的正常生長和發育。
2.5 良種處理
播種前的種植處理是整個種植操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在播種前要晾曬種子,以此提高種子的吸水性和發芽率。經過篩選和去雜,將種子中的雜質和劣質種子去除掉,保證種子的質量和純度。然后要進行拌種操作,根據需要對種子進行消毒和拌種處理,可以使用殺菌劑、營養劑等,提高種子的抗病性和營養水平。如果是購買已經包衣的玉米種子且要進行二次包衣,則要明確第一次進行種子包衣時使用的藥劑以及藥劑的用量,避免使用的藥物超量影響到玉米出苗。在對種子進行包衣處理后要放在陰涼處通風晾曬,但要避免在高溫天氣晾曬[1]。
2.6 適時播種
在應用大豆玉米帶狀復合高產種植技術的過程中,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時機播種,確保玉米和大豆的正常生長和發育。在選擇大豆玉米帶狀復合高產種植模式進行種植時,山東濱州地區最佳的播種時期是六月中旬到六月下旬期間。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土地的上茬作物是小麥,且在收割后土壤的條件相對較好時,則要盡早進行播種。在播種大豆前要對近期的天氣預報進行密切關注,不可在大雨前一天播種大豆[2]。
2.7 種肥同播
種植方式不同則施肥方式也有所不同,正常情況下大豆的施肥量為10~20 kg/667 m2,最好使用大豆專用肥。如果土地前茬種植的是小麥,并且在收割時小麥的產量在600 kg/667 m2,那么在后茬種植大豆時可以不再施肥。一般情況下玉米的施肥量為40~50 kg/667 m2,同樣推薦使用玉米專用肥。在應用大豆玉米帶狀復合高產一體化播種機進行播種時,需要在距離玉米帶
25? cm的位置施肥,以此避免肥料對種子造成不良影響[3]。
2.8 規范播種
在應用農機進行科學播種的過程中,要保證農機保持勻速前進,并且要保持直線行駛,氣力式排種器的速度不能超過8 km/h,機械式排種器的前進速度不能超過5 km/h,在行駛過程中要關注種子與肥料的情況,車輛在轉彎行駛時要將播種機抬高,避免將開溝器損壞,嚴格禁止轉彎過急或者在不抬高開溝器的狀況下倒退,損傷播種機[4]。
2.9 精量播種
為了適應不同的作物種植模式,可以對播種機進行調整改裝。根據不同作物的種植要求,調整播種機的行距和株距,通過更換播種輪或調整播種輪的間距達到播種要求。同時,要更換播種盤或播種器,根據不同作物的種子大小和形狀,更換播種機上的播種盤或播種器,確保種子的精確播種和均勻分布。另外,要調整施肥裝置,可以包括更換肥料箱、調整施肥量和施肥方式等。為達到種植要求,可以安裝附加設備,如:鎮壓輪、覆土器、噴藥裝置等,以此提高播種質量和效率。同時,要考慮不同作物的播種深度要求,調整播種機上的深度控制裝置,保證種子的適當深埋或淺埋[5]。
3 科學防控病蟲害
3.1 物理防控
首先,在播種前,對種子進行消毒處理,可以使用殺菌劑浸泡種子,減少種子攜帶的病菌和蟲卵的數量。合理安排種植計劃,實行輪作換茬,避免重茬種植,減少土壤中病蟲害的發生和繁殖。利用地膜覆蓋、隔離膜等物理手段,將玉米和大豆的植株進行隔離,減少病蟲害的傳播和感染。對于一些小型的病蟲害,可以采取人工捕殺的方法,如:拔除患病植株、清除蟲卵等。其次,也要加強病蟲害監測和預警工作,及時發現和處理病蟲害問題,避免造成更大的損失。可以布置殺蟲燈,以此誘殺害蟲,將殺蟲燈的距離控制在80~160 m,以此誘殺斜紋夜蛾、玉米螟、金龜科蝽科等害蟲的成蟲;也可以應用可降解色板殺蟲,包括籃板、黃板等,可以放置25張/667 m2,達到誘殺蚜蟲、跳甲、飛虱等的目標,可以用線繩或竹竿進行固定,然后以月為周期進行更換;還可以安裝太陽能殺蟲燈,此種方法對防控鞘翅目及鱗翅目的成蟲有很好的效果[6]。
3.2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病蟲害是非常重要的,通過引入寄生蜂、寄生蠅等天敵,利用生物之間的自然關系來控制病蟲害的發生和傳播;也可以使用微生物農藥等生物防治藥劑,對病蟲害進行防治,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降低對環境的污染。同時,在施肥過程中,注意氮、磷、鉀等元素的平衡,避免過度施肥導致病蟲害的發生;通過培育具有抗病性的品種,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和傳播;也可以在田間均勻地布置專門的誘芯與誘捕器,放置高度控制在10~15 cm,放置密度控制在每畝耕地放置一套誘芯與誘捕器,然后連成片布置應用[7]。
3.3 化學統防
要根據病蟲害的種類和發生情況,合理使用化學農藥,避免過度使用和濫用化學農藥。以統一防治的方式,提高防治效果和降低防治成本,組織農戶進行病蟲害防治。同時,在使用化學農藥前,需了解農藥的性能和病蟲害的特點,科學選擇農藥品種和使用方法,確保農藥的有效性和環保性;可以用無人機在不同時期進行施藥,包括苗后3~4片葉、大豆的結莢到鼓粒期、玉米喇叭口到抽雄期;另外,還需建立病蟲害監測和預警體系,加強病蟲害監測和預警工作,及時發現和處理病蟲害問題,避免造成更大的損失;同時,也要注意與其他防治方法結合使用,提高防治效果和降低環境污染。此外,還需要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確保化學農藥的使用符合規定,避免違法違規行為的發生[8]。
3.4 依據作物生長情況進行化控調節
針對大豆玉米帶狀復合高產種植模式,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化控調整,如果大豆營養期生長過旺,可以應用10%多效唑可濕性粉劑60~80 g/667 m2兌水
30 kg,在分枝到初花期的時候進行噴霧;然后將25%甲哌鎓水劑稀釋300~500倍,均勻地噴灑在葉片上。值得注意的是,在大豆結莢鼓粒期不適合應用調節劑[9]。
3.5 重視科學施肥
在大豆分枝期、初花期及鼓粒期,要根據病蟲發生情況統防施肥,按照30 kg水中加入90%的磷酸二氫鉀50 g/667 m2與50 mL/667 m2稀施美的劑量進行噴灑,在初花期可以加入8%胺鮮酯20 g。玉米已經進行種肥同播的后期可以進行施肥,如果有地塊的生長情況相對較差,可以根據生長狀況補充施加攻苞肥。
3.6 以科學的方式防范自然災害
3.6.1 干旱
在大豆的苗期適當的干旱有利于其根系發達,能夠達到蹲苗的效果;但若此時葉片存在缺水較為嚴重的情況,也要及時進行灌溉。每年7月底到8月初如果遇到干旱的情況就要及時進行灌溉,避免影響大豆與玉米生長。
3.6.2 大風
如果在大豆、玉米生長的后期階段遇到大風天氣,發生倒伏,則要在葉面噴肥,以此達到防治病蟲害的效果,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延長葉片功能,確保粒重達到理想效果。
3.6.3 漬澇
如果兩種作物生長期間正逢大量降雨時,農戶要具備超前意識,要在頻繁降雨來臨前做好降雨疏通準備,確保田地里渠道通暢,避免出現嚴重水澇的情況。在遇到極端天氣后要及時將田地中的水出去,避免造成嚴重的內澇。在大量降水后田地土壤的養分也會大量流失,在解決內澇問題后要及時對作物進行追肥,避免對作物生長造成嚴重影響。
3.7 機械收獲
在作物豐收時可以用機械操作,若兩種作物是在同一時間成熟的,可以用聯合收割的方式同時收獲兩種作物。
4 結語
綜上所述,大豆玉米帶狀復合高產種植技術是一種高效、高產、環保的農業種植模式,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通過合理的技術要點和注意事項的把握,可以有效提高作物產量和品質,改善土壤質量,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在推廣和應用該技術時,應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進行科學規劃和管理,充分發揮其優勢,為農民增收和農業發展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張景景.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要點[J].現代農村科技,2023(12):26+30.
[2] 張瑞霞.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探討[J].種子科技,2023,41(20):80-82+88.
[3] 秦紅.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的應用探索[J].種子科技,2023,41(19):75-77.
[4] 劉依依,鄧龍飛,陳俊汶,等.漢壽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及保障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23(19):54-57.
[5] 崔蘭英.豫東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技術初探[J].河南農業,2023(28):51-52.
[6] 朱海榮.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技術及推廣研究[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3(9):173-174.
[7] 王延玲,孫翔.滕州市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推廣實踐與思考[J].農業科技通訊,2023(9):41-43.
[8] 魏述萍,候世華.濟南市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推廣現狀[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3(8):75-76.
[9] 段佩佩.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高產栽培技術要點[J].農業技術與裝備,2023(8):17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