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 1月27日,由北京市朝陽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和北京雍陽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主辦的“雍陽有約——王濤作品賞析會”在北京雍陽美術館舉辦,展出了王濤的中國畫和書法作品50余幅。
王濤,安徽合肥人,號寄醉園主、問溪亭茶客。20世紀80年代,王濤積極尋找探索自我的繪畫語言,并在構圖和筆墨色彩上做了大膽嘗試。近年來,他的作品題材集中于中國古代文人造像、人文故事和宗教典故,以及對新安畫派的研究與弘揚,其作品既有傳統筆墨的格調考究,又巧妙融入現代手法,表現出強烈的人文關懷和詩意境界。
中國美術家協會分黨組成員、副秘書長王平認為,王濤的大寫意人物繪畫,既注重形式語言的創新,又在運筆用墨上狂怪求理,并且做到了“以神寫形”來建構畫面。他強調造型的錘煉和素描的消化,重點突出人物的精神面貌,并注重審美上的雅格、文心以及筆墨的情趣,從而使得他的人物繪畫作品非常放松和自由。
陜西省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副主任張渝表示,由于浸潤了俠之風骨的“意氣”,王濤在“述志”與“懷古”之間的藝術創作,不論題材如何多變,總體的審美風格都是“鐵樹開花”“雄姿壯采”。張渝表示:“如果我們沒有在其裹挾了俠義精神的筆墨之中,體會到情至深處的有關故土、故人的慷慨浩歌,我們便不能更好地解讀其作品為何既有凄迷憂傷的一面,又有沉郁蒼涼的維度。”
王濤在展覽“新春吉語”中寫道:“借古人長袍大袖,抒我之情懷,好古人之高潔,仰高士之風,懷隱士之情,身為新安后人,心存敬畏,溫故知新,嘗以將古法和新意結合……逸筆草草,豈不快哉!”(賀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