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 畢馬云設計 編輯 / 郭艷
在BIM 的各專業中,裝飾BIM 比土建BIM 和機電BIM 更加復雜。由于硬裝涉及的構件和物料種類繁多以及各部位間的搭接關系復雜,使得BIM 在硬裝領域的應用更具挑戰性。本文旨在深入探討裝飾項目中硬裝部分的BIM 模型管控要點,并通過與CAD和SketchUp 等傳統設計模式的對比,展現BIM 在硬裝領域的創新性應用。
硬裝部位的主體包括:墻飾面、棚飾面、地飾面、門檻石、門底收口條、窗臺板、吊頂造型側板、門窗壁龕側口、主題墻、明暗裝踢腳線。墻飾面附屬構件包括:墻板陽角條、塊材陽角條、墻板陰角條、墻板分隔條、墻板的板頂扣條。棚飾面附屬構件包括:吊頂造型側板、吊頂底部陽角條、吊頂頂部陰角條、頂棚收邊條、天花造型、立檔或暗藏式窗簾盒。地飾面附屬構件包括: 地嵌條、地拼造型、各種形狀的地面收口條、嵌入式地墊。墻頂地飾面的基層包括:防水層、調平龍骨、加固龍骨、吊桿吊件、結合層、填充物等。
上述硬裝部位的構件并非獨立存在,均需與相鄰的構件有搭接或扣減關系。各硬裝部位及其主要管控要求如下:
墻飾面:應正確反映墻頂、墻地的搭接關系,例如棚飾面是到墻飾面邊還是到結構墻邊等。墻飾面還應正確反映門窗側口的收口關系,確保室內側的飾面能擋住門窗側口的縫,呈現更完整的飾面效果,此點在瓷磚、石材類的飾面空間尤其重要。瓷磚、石材類的飾面還應正確反映縫隙處理工藝,包括密封拼接、勾縫劑寬度等。
在裝配式裝修的場景中,墻飾面還應正確反映陽角條、陰角條的收口和嵌套關系,因為收口的10 mm 會影響墻板是否為標準板的判斷,對采購和加工的影響較大。裝配式墻板在有頂角條時,應確保同一飾面的頂角條按標準長度打斷。在踢腳線為暗裝踢腳線時,應能正確反映與飾面的扣減關系,避免影響墻板的標準高度判斷。在有主題墻、燈箱時,應正確反映對飾面的扣減關系,確保不需要飾面的地方無冗余模型,如此才能正確反映工程量。
在多個工藝或材料拼接處的墻飾面,還應正確反映收邊條的做法。在陽角處能正確反映海棠角、陽角條的工藝做法,在陰角處應能正確反映陰角條的搭接關系,尤其是偏心陰角條的搭接關系。
棚飾面:除正確反映墻頂的搭接關系外,還應正確反映跌級的上下頂棚與吊頂造型側板的搭接關系,明確是板托墻還是墻壓板,以及各個棚飾面做法層的退讓關系。棚飾面在蜂窩大板、鋁扣板、鋁板、方通時,應能正確反映頂棚收邊條,同時頂棚的材料的規格,和直鋪、工字鋪等鋪裝方式也應正確體現。窗簾盒、檢查口、天花造型、大型燈具能對棚飾面進行扣減,避免工程量不準確。在現代輕奢風格的吊頂造型的陽角處,往往會涉及金屬收邊條,此構件也應正確反映。吊頂造型內的LED 燈帶應能正確反映位置、截面,確保立面出圖乃至節點大樣圖的尺寸關系正確。
地飾面:除正確反映墻地的搭接關系外,還應正確反映門底收口的做法以及門檻石的寬度、長度,以及收口條的位置。門檻石的寬度應等于墻厚+兩側飾面的厚度,長度應與門套貼臉的寬度對應,實現整體性強的效果呈現。門底收口方式為收口條時,木門類一般為門扇中間,移門類為移門側。門檻石的標高一般與地飾面不同,應正確反映。門檻石、窗臺板的陽角處一般均需磨邊,邊型的樣式也應正確反映。地拼造型、嵌入式地墊、淋浴區羅槽造型、地嵌條應對飾面進行正確扣減,以免影響工程量計算。地漏、下水口的位置應與瓷磚、石材的縫隙找好關系,避免分隔過碎、整體感不強的弊端。
飾面基層:墻面防水層因存在多種高度的多種做法,應以實體模型展現,以方便工程量計算。找平層、粘接層等做法可基于出圖、成本管控等各種要求按需合并建模,以實現施工圖表達正確且模型面數可控的效果。墻面調平龍骨、吊頂主副龍骨因是相關裝配式、吊頂業務的關鍵點,且存在點位、門窗等部位加固布置的情況,也應以實體建模,方便把控品質與核定工程量。

地深入墻節點
窗臺板:窗臺板看似較小,但把控要點多,常因忽略而造成變更洽商或返工,故應獨立明確把控要點。窗臺板需要區分普通窗臺板與飄窗窗臺板,兩者的計量方式往往不同,普通窗臺板一般按延米計量,飄窗臺板按面積計量。在L 型、U 型窗臺板時應明確反映拼接方式,是按45°拼接還是直線拼接,兩者造價差異大。此外L 型、U 型窗臺板還應明確有局部缺角時,是按實際尺寸實測實量還是按最外擴面積求和,兩者面積在部分場景下差異可達20%以上,應注意面積計算方案的選擇。窗臺板耳朵的尺寸也應正確反映,除顯示效果差異外,其對工程量的影響比重也比較高。
各硬裝部位的非幾何屬性主要包括效果表現、材料標記等施工圖表達信息、采購下單等供應鏈及工廠加工信息。非幾何屬性不建議包括運維類信息,因為運維所需信息的添加內容,尤其是有價值的內容較少,信息添加的方式也不明確,且添加方式也多,不屬于裝飾BIM 的范疇。
效果表現類的屬性,至少能正確反映飾面的鋪裝規格尺寸、鋪裝方式、鋪裝方向,在金屬、玻璃、布藝等材料還能正確反映光滑度、透光率等質感。相關屬性設置應能支持Enscape、Unreal、VRay 渲染引擎的調用,避免多個軟件參數不兼容的設置。
采購下單類供應信息,因涉及產業鏈的角色不同,且涉及價格等敏感信息,往往不在模型中直接體現,而是以編碼的方式與WMS等系統對接。供應方式、供貨周期、產地、單價、包裝方式等均應以SKU 的方式建立基礎數據系統,基礎數據系統與WMS 以編碼對接。如此既減少了建模時非幾何屬性的添加工作量,又可實現模型與系統間的數據同步,是非幾何信息在產業鏈不同角色、不同階段間傳遞的最佳實踐。
工廠加工類的信息,部分數據僅支持在模型內添加,并應明確屬性的內容和參數值。例如墻板的開槽方式,是單邊開槽還是4 邊開槽,應結合具體位置和周邊墻板關系確定;選用的墻板標準高度是2400 mm 還是2700 mm 等應基于配置標準確定,等等。有些裝配式裝修的供應商還要求明確施工序號,模型應能正確反映相關編號。
非幾何屬性的內容范圍和要求一般都會忽略添加的方式,此點是制約BIM 應用的關鍵點。各種BIM 的系統是以上述信息均存在為基礎,忽略了上述信息添加的巨大工作量和難度,如果純靠人工添加的方式必然增加巨大的工作量,給BIM 的推廣增加障礙。
畢馬云有基于Revit 的建模工具,也有基于Web 端的管理系統,能實現幾何屬性的快速建模,把控相關要點自動生成。非幾何屬性結合相關的創建和編輯功能,在構件創建時實現了全自動的數據預埋。例如硬裝材料在綜合天花圖、地坪布置圖、立面布置圖中,均需要做材料類型、材料編號、規格尺寸的標記,這些標記的信息均是由相關裝飾的工具在創建構件時自動從云端調取SKU屬性,并在模型中自動寫入。畢馬云的解決方案還整合了表現、施工圖、提量的硬裝建模流程,實現了方案圖與施工圖是一個模型,施工圖與深化圖是一個模型,施工圖與提量是一個模型的效果。工程量的提取采用在云端云計算的方式,實現了“一鍵式”操作,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徹底擺脫了人工操作。
未來,硬裝BIM 工作流的整合,結合人工智能的發展必會在管理模式上實現由流程驅動轉為數據驅動的變化,由設計業務的單點應用轉變為設計、商務、工程等多業務的集成應用,由技術應用的范疇轉變為風險識別等技術管理類的應用。
裝飾BIM 的應用涉及到了方案、施工圖、概預算等多個產業環節,這些環節傳統的工具主要是CAD 和SketchUp。由于以Revit為代表的BIM 底層引擎在參數化能力、信息整合能力、三維設計能力的優勢,在建模、設計、數據統計效率等維度上的優勢,BIM替代CAD 指日可待。
以SketchUp 為代表的眾多傳統三維設計軟件,也都在蹭BIM 的熱度,如試圖補充參數化和信息集成的能力,但由于底層架構的限制,在所能達到的效果方面“天花板”很低,總有點用Photoshop 畫CAD 的感覺:并非不能實現,而是生硬別扭。
對比CAD 模式,BIM 模式首先贏在了三維設計:平立面圖紙都是三維模型在某一個位置的投影,平面修改立面就會聯動修改。在建筑BIM 中,因為立面出圖量少,平立面聯動的優勢并不明顯,但室內裝飾業務需要出具大量立面類圖紙,且還有大量修改的情況,平立面聯動帶來的效率優勢非常明顯,直接碾壓了CAD 模式。BIM 的標注和標記是模型信息的展現,CAD 的標注和標記是填寫的文字。在畢馬云設計這類的裝飾BIM 插件中已經實現了“一鍵式”標注,既能避免因為責任心、工作態度的漏標、錯標,還能提效十幾倍。這種因信息集成而產生的工作方式的改變,就像自動擋汽車代替手動擋汽車一樣,一旦嘗試過就再也回不去了。CAD 模式的平立面方案做完,如需出效果圖還需重新建立三維模型,BIM 模式則直接可以生成動畫、漫游。這種進步不能用提效多少來度量,而應該用“質變”來形容。
對比SketchUp 模式,BIM 模式還贏在了參數化。SketchUp 的中文名稱是“草圖大師”,其由“面片”推拉建模的方式非常適合進行體量推敲類的空間方案設計,但在參數驅動建模、構件定義方面與Revit 為代表的BIM 軟件有天壤之別的差距。Revit 的基本構件稱之為族,族可設定各種尺寸數字、URL(網站鏈接)、文本類的屬性,更可用公式、函數寫多個屬性的關系。實際上的區別就像數學里加減乘除與微積分,所產生的應用效果差別巨大。例如:常見的電視背景墻大同小異,但每個戶型的尺寸可能略有不同,在Revit 中可通過參變實現局部尺寸變小,在SketchUp 中則只能整體縮放。像陣列等普通的函數引用,在Revit 中只是起點,在SketchUp上普通設計師則已是望塵莫及。
此外,BIM 對 比SketchUp 贏在多個對象的關系上。還以主題墻為例,其背后的飾面無需裝飾,BIM 可以自動扣減,SketchUp 則需人工編輯進行扣除。BIM 對比SketchUp 最重要的區別是“元數據”的自動計算能力。例如墻這種最基本的元素,BIM 可以在多道墻相交時自動連接,多層墻還可以在門窗洞口處設置轉折的效果,SketchUp 則只能手動去“掏洞”。類似的還有吊頂造型對新舊棚飾面搭接關系的處理,不是SketchUp 不能做,只是對比BIM,其毫無效率、智能化的性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