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ID)主要是指睡眠質量差或睡眠不足。ID 的病因通常與丘腦功能障礙有關。本研究使用靜息態功能磁共振成像技術(fMRI)來研究雙側丘腦、前扣帶回和雙側島葉(顯著網絡)、島葉和背側扣帶回(負面情緒網絡)以及額頂葉網絡(默認模式網絡)之間的異常功能連接(FCs)。通過經皮耳迷走神經刺激(taVNS)來確定這些FCs 是否易受調節。采用Hwato牌電子針灸儀來進行干預。20名患者的雙側taVNS的脈沖頻率為20Hz,刺激持續30min。在taVNS治療前后即刻收集功能磁共振影像數據。納入20名年齡和性別相匹配的健康受試者作為對照組進行比較。 在taVNS之前,功能磁共振影像顯示失眠患者大腦葡萄糖代謝水平增加,表明靜息態功能連接(RSFC)增強,ID患者的覺醒度較高。在接受taVNS治療后,丘腦和右角回、前扣帶回及楔前葉之間的RSFC降低,導致覺醒度的改善。 結論:本研究發現丘腦與右角回、左前扣帶回及楔前葉之間功能連接的變化似乎是taVNS治療失眠的基礎。
(戴潔 譯)
Zhao B, et al. Altered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of the Thalamus in Patients with Insomnia Disorder after Transcutaneous Auricular Vagus Nerve Stimulation Therapy. Front Neurol. 2023, 14:1164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