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藝術素養是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升學生漢字藝術素養,具有傳承中華文明、提升學生審美能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等時代價值。然而,在中小學漢字藝術素養教學實踐中,卻存在著學生學習動力不足、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社會家庭層面認識不足等諸多困境,需從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明確教學目標,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實現語教、五育融合新突破等多方面入手,培養學生漢字藝術素養,傳承中華文明,提升文化自信。
隨著2016年《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落地,中小學漢字藝術素養的培養越來越受到重視。2024年9月,《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規范漢字書寫教育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中指出,漢字是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和鮮明標志,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離不開漢文字的維系。令人遺憾的是,隨著數字化技術的發展和智能手機的普及,非紙筆書寫逐漸成為常態,影響了學生漢字藝術素養的養成。培養中小學學生的漢字藝術素養,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審美意識與核心素養,更是承繼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手段,對于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具有重要意義。
1 提升學生漢字藝術素養的時代價值
1.1 傳承中華文明,增強民族自信
漢字作為迄今為止世界上連續使用時間最長的主要文字,也是原始時期以來誕生的各大文字體系中唯一傳承至今的文字[1]。方塊字潛藏著華夏文明豐富而又深邃的詩意美和文化意蘊,有著獨特的文化魅力。每一種漢字藝術形態的演變都隱藏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離不開漢字藝術的維系。漢字藝術與中華民族文化的特性相關聯,玄牝之門,生演萬物,就是漢字對于中華民族自身的必然影響。提升學生漢字藝術素養,能夠讓他們更好地了解和傳承這一悠久文化,增強文化自信和民族認同感。
1.2 領略漢字藝術魅力,提升審美能力
漢字藝術具有獨特的形態和結構美。漢字藝術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熠熠生輝的瑰寶,其別具一格的形態構造,深藏著悠久的歷史文化積淀。漢字,作為一個集形態美、音韻美于一體的獨特符號體系,其構造經歷了由象形、會意向形聲構形的發展,形成了豐富多樣的字體和書寫風格。漢字的結構講究平行等距、平衡對稱等原則,這些結構特點使得漢字在書寫時呈現出穩重、莊重的美感。同時,漢字的構造也體現了書寫者的技巧和審美追求。漢字書法是獨創性的表現藝術,被譽為無言的詩、無行的舞。書寫漢字時,書寫者將自身的觀念、情感和精神融入其中,使得漢字具有了區別于單純記錄事時地信息的藝術品格。通過學習漢字藝術,學生能夠培養和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領略各種形式藝術的魅力。
1.3 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助力終身發展
漢字書寫素養是漢字藝術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規范的漢字書寫習慣與能力有利于學生終身發展。學生的規范寫字姿勢,能有效解決“脊柱側彎”和“小眼鏡”等問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實現全面發展。漢字書寫素養要求學生姿勢正確,即頭正身直、臂開足安、呼吸自然、心理放松、精神振作,目注筆尖而力聚毫末,氣運全身而揮筆使轉,快慢有節奏,提按有輕重。學生在一定法度和規則的指導下長期堅持練習漢字書法藝術,可使他們心緒平靜、頭腦冷靜、思維集中、豁達大度,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2]。學生掌握正確的書寫技巧的過程中,還能培養他們的耐心、細心和毅力,提高觀察力、創造力,培養綜合素養,助力學生全面發展。
2 培養學生漢字藝術素養存在的困境
2.1 學習動力不足
學習動力是驅動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在力量,是激勵學生持續學習的精神源泉,是學習效果的重要決定因素。當前在中小學漢字藝術素養培養方面,存在著學生對漢字藝術學習熱情不高、內生動力不足等現象。一方面,現今信息技術迅猛發展,電腦、手機普及,改變了人們用漢字藝術交流交往的方式,尤其是漢字輸入方式的智能化,使學生在漢字書寫、運用方面能力得不到有效鍛煉[3]。另一方面,中小學漢字藝術學習內容較為基礎,比較單一枯燥,容易讓孩子感到枯燥乏味。同時,其他的學習任務和考試壓力耗費了學生的部分精力,抑制了他們學習漢字藝術的積極性。
2.2 課堂教學效率低下
教學效率就是指教學所取得的教學產出與教學過程中教學投入之間的比值[4]。當下中小學漢字藝術教學存在著教師教學能力不足、?教學目標定位不準?、教學重點不突出、書寫習慣要求不嚴等問題,導致了課堂教學效率低下。具體表現在:
(1)許多教師缺乏漢字藝術相關的專業知識素養,缺乏教學創新思維,缺乏有實踐性的教學技巧和手段,對漢字藝術素養沒有綜合深入的理解。(2)漢字藝術素養教學目標不明確,導致學生缺乏漢字藝術學習動力,教學任務無法落實。(3)漢字藝術教學過程過于注重形式,缺乏創新,沒有實施多元化教學,學生學習興趣不高,識字能力提升不明顯。(4)教師對學生漢字藝術素養培養的關注度不夠,學生的漢字藝術素養無法得到提升。
2.3 社會家庭層面認識不足
??教育需要社會、學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這是實現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前提。當下中小學漢字藝術素養培養在社會家庭層面存在著社會、家長教育主體意識弱化、?家庭教育不到位、認知水平發展不平衡、教育方法不當?等問題,具體表現為:
(1)許多家長認為教育是學校的責任,將孩子的漢字藝術素養教育完全交給學校和老師,忽視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這種觀念導致家長在孩子漢字藝術素養教育過程中的作用被弱化,或者家長采用讓孩子死記硬背等枯燥的教學方法,導致孩子對漢字藝術失去興趣,漢字藝術素養底子薄弱。家庭教育的功能缺失。(2)缺乏社會環境的支持。社會未能提供一個全方位、整體性的學生漢字藝術養成環境,嚴重影響了中小學階段學生書寫教育質量的有效提升。
3 提升中小學漢字藝術素養的對策
3.1 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美育融合
?學習興趣是個體對學習抱有的積極態度和情緒反應[5]。在中小學教學實踐中,首先,要不斷提升學生對漢字藝術的興趣,注重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感受、了解漢字藝術的魅力。其次,豐富學習內容和形式,通過游戲、實驗、故事等多種形式來呈現學習內容,讓漢字藝術學習變得更加有趣。
在提高學生學習漢字藝術興趣的基礎上,強化漢字藝術素養美育教育環節。美育教育,又稱為美感教育或審美教育,是一種旨在培養學生認識美、理解美、欣賞美和創作美能力的教育方式。一方面,要在深入理解漢字豐富文化內涵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漢字在社會生活中的獨特作用與影響力,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在漢字藝術實踐教學中,帶領學生探究漢字的特點,剖析漢字的美學元素,體會漢字在藝術、科學以及文化層面的美感,領悟漢字所蘊含的人文精神特質。另一方面,要加強?書法在美育中的作用?。書法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在美育教育中發揮重要作用。漢字書法藝術教育應挖掘漢字書法的發展規律及風格技法,以大眾化方式讓學生得到美育陶冶,注重字外功夫,感知實踐魅力。要在漢字藝術審美教育教學實踐中營造一個自由、寬松、愉快的學習環境,通過加強學生對漢字藝術的審美感知,讓他們真正體驗到漢字藝術之美,領略漢字藝術的至高境界。
3.2 明確教學目標,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教學目標?是指在教學活動中預先確定的,通過教學可以達到的,并用現有技術手段能夠測量的具體、明確的學習結果。它是教學活動的重要導向?。?在中小學教學階段,要清晰界定漢字藝術素養教學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具體目標,即明確學生應該學習的漢字藝術素養的知識內容及學習掌握的程度,確定本階段漢字藝術素養教育方法與途徑,構建漢字藝術素養目標與知識體系。提升課堂教學效率,首先,要增強教師教學技能,為教師提供定期的書寫教學技能培訓,加強授課技巧,培養教師的漢字藝術素養教學創新設計能力。其次,編訂漢字藝術素養教材,提升教材質量,保證漢字藝術素養教材的客觀性、準確性、適宜性和完整性。最后,突出漢字藝術素養教學重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重視漢字藝術字形教學,確保學生對漢字藝術字形的識記深刻、準確。
3.3 實現語教、五育融合新突破
(1)要實現語言文字與教育工作的融合。?語教融合意味著在單個課時內,將語文學科的知識與漢字藝術素養的教學內容有機結合,打破傳統單一學科的教學模式,讓課堂教學變得更加多元、活潑,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這種教學模式強調語文學科的整體性、包容性與開放性,通過跨學科整合,豐富語文學習的方式,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提升漢字藝術素養。從語言文字角度切入,聚焦漢字藝術素養教育的育人功能,以漢字藝術書法教學等為抓手,采用融入藝術元素、情境模擬、協作學習、探究性學習等多種教學策略,以多樣化學生的學習路徑,拓展課堂教學的廣度和深度,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實現語言文字與教育工作的有機結合,能為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服務,在加快教育強國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2)要拓展五育融合新空間。五育融合是一種教育理念,強調各育之間的相互交叉、互相滲透,形成整體的育人模式。教育活動對個體產生的教育效果,難以明確區分為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育單一領域。在中小學要更加聚焦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從提升漢字藝術素養、傳承發展中華優秀文化、提高審美情趣、促進身心健康、參與社會活動等角度切入,社會家庭各主體通力合作,兼顧文化傳承、審美能力、健康教育、社會實踐等方面,營造一個和諧、積極的漢字藝術素養學習氛圍,拓展“五育”融合實踐新空間,進一步提升學生漢字藝術素養。
4 結語
提升中小學漢字藝術素養是一項系統工程。作為二十一世紀社會主義事業的繼任者,當代學生應了解和掌握漢字構形與字體演變規律,掌握書寫規則,明晰文化內涵,涵養審美意識,具備漢字藝術素養,提升文化自信,弘揚漢字文化?。
引用
[1] 韓叢耀.中華圖像文化史:原始卷[M].北京:中國攝影出版社,2017.
[2] 鄒志生,王惠中,史家順.毛筆書法教程[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24.
[3] 陳壽義.《課標》視野下初中漢字教學的缺失與重建[J].教學與管理,2012(19):65-67.
[4] 黃富琨,王洪蘭.“教育實踐類”課程思政有效教學達成研究——以“教學技能綜合”為例[J].湖北工程學院學報,2024,44(3):46-52.
[5] 顏芬,廖晉弘,朱俊怡,等.CTCL范式下學習興趣提升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的實證研究[J].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3,45(6):35-43.
作者簡介:趙玉霞(1978—),女,甘肅隴南人,中小學一級教師,就職于禮縣北城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