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靈 黃浩兵
■摘 要:廣西機電技師學院以技能大師工作室為平臺,堅持“專業技能+職業素養”雙培養,以技能大師為引領,通過事跡宣揚、環境建設、技藝親授、實踐感悟,構建了“一平臺、四舉措”技能大師引領的工匠文化創新模式,經過多年實踐,在校園精神文明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技能大師;工匠文化;創新模式
為貫徹落實2019年1月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要求,結合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需要,技工院校如何打造執著專注、精益求精的工匠文化,以及培養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成為新課題。筆者所在學院堅持以“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使命,以“人人皆可成才,培養卓越工匠”為目標,以技能大師工作室為平臺,以學院技能大師為引領,通過事跡宣揚、環境建設、技藝親授、實踐感悟4個舉措,打造執著專注、精益求精的工匠文化。經過近幾年的實踐,在校園精神文明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把立德樹人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和工匠精神。以新時代精神文明新高地建設為載體,以技能大師工作室為平臺,堅持“專業技能+職業素養”雙培養,打造執著專注、精益求精的工匠文化,培養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筆者所在學院以技能大師工作室為平臺,建立了“一平臺、四舉措”技能大師引領的工匠文化創新模式。
(一)事跡宣揚
學院通過宣傳欄、校園廣播、官方微信公眾號、德育課程等平臺,傳播大國工匠的先進事跡以及定期邀請技能大師、大國工匠入院開展工匠文化主題宣講活動,營造校園工匠文化的良好氛圍。例如,每年秋季學期開展“開學第一課暨勞模工匠宣講會”活動 ,鼓勵學生要“以工匠為榜樣,要立足崗位學,向老師學,向師傅學,向書本學,向實踐學,積極培養工匠精神”。2023年5月22日,學院邀請了廣西首位大國工匠鄭志明入院宣講工匠文化。鄭志明以《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工匠成長路上的追夢人》為題,分享了他的真切感受和學習大會精神的深刻感悟,并結合參會過程和心得體會,從個人成長經歷、大師工作室運行情況及人才培養等方面,講述了自己從一名普通的學生一步步成長為行業技能領軍人物的勵志故事。鄭志明說:“從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關懷和問候中感受到了黨和國家對一線產業工人的深厚關切和期盼,這給予了我很大的鼓舞和信心,也是激勵我不斷前行的強大精神動力。”通過鄭志明大師的宣講,學生深受鼓舞,紛紛表示更加堅定了技能成才的目標,并愿意為之而努力奮斗。
(二)環境建設
學院一墻一角皆文化,一草一木皆教育。在校園環境建設中,選取優秀的大中型企業文化或管理理念、優秀的職業素養理念上墻展示,打造校園企業文化墻,將各行各業大國工匠的先進事跡做成展牌,布置在校園中,學生漫步校園就像“徜徉”在工匠文化氛圍里,能時刻學習、了解優秀的企業文化。同時,讓企業相關職業規范內容和工匠文化進教室、進基地、進教材、進課堂,創設真實的“6S”職業工作環境,實現實訓教室與生產車間合一,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體悟工匠精神,感受優秀職業品質的力量。
(三)技藝親授
通過技能大師、企業能工巧匠進課堂,親授技藝、言傳身教,學生領略了工匠風采,學習了工匠精神。學院現有國家級技能大師 4位,自治區級技能大師7人,同時聘請了一批企業能工巧匠擔任兼職教師,組建起了以技能大師為引領的專、兼職師資隊伍,以課堂為陣地,大師親授技藝,在向學生傳授專業技能的同時,將崇尚勞動、熱愛勞動、辛勤勞動、誠實勞動的勞動精神以及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始終貫穿其中,為學生成長為卓越工匠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四)實踐感悟
通過崗位實訓、實踐教學、技能競賽等實踐方式,學生感悟了持之以恒、崇尚技能、精益求精的工匠文化。學院對接企業崗位,以企業真實生產情況為藍本,打造工學一體化教學基地,在對學生進行崗位技能培養的同時提升職業素養,培養學生愛崗敬業、團結協作、追求卓越的職業精神。學院與100家大中型企業建立了長期的校企合作關系,建立校外實訓基地,安排學生到企業開展崗位實習或參觀學習。學院創建了產教融合與創新創業中心,該中心是學院集產、教、研、培、創新創業于一體的綜合性生產實訓基地,“校中廠”職業文化讓廣大學生零距離感受企業管理、職業標準,始終浸潤在職業文化的氛圍中。學院每年舉辦技能競賽節活動,累計參賽師生達 1.6萬人次,選拔、培養優秀選手500多人,技能競賽作為展示技藝水平、傳承工匠精神的主陣地,成為學院競賽文化品牌。
(五)小結
通過以上4個舉措,學院創新技工院校新時代精神文明新高地建設模式,打造了技能大師引領的工匠文化,培養了學生崇尚技能、吃苦耐勞、刻苦鉆研的學習精神。發揮了技能大師榜樣引領的作用,使學生堅定技能成才的目標,并為之奮斗。
規范技能大師工作室工作,使技能大師工作室更好地發揮技能領軍人才在帶徒傳技、技能攻關、教科研創新、技術推廣等方面的作用,同時,以技能大師工作室為平臺,增加技能大師文化傳承職責,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和工匠精神。學院修訂了《技能大師工作室管理辦法》,明確了技能大師的主要職責為技術攻關、技藝傳承、教育教學研究、技術交流、文化傳承。其中,技藝傳承是以技能大師工作室為平臺和橋梁,負責對相關師生與企業員工開展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培養。
在技能大師工作室制度建設方面,以有利于資源有效發揮為基礎,以技術攻關和高技能人才培養雙贏為前提,充分發揮政府、行業、企業和學院的積極性,形成多方參與,共同推進技能大師工作室健康發展的工作格局,形成一套管理科學、特色鮮明的工作模式,以更好地承擔高技能人才培養的重任。以高技能人才培養為核心,校企融合,建立技能大師工作室,給技能領軍人才創設了良好環境,提供了交流平臺,使其能更好地發揮其技能攻關、帶徒傳藝、技藝傳承、文化傳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目前,學院組成了包括4名國家級技能大師、7名自治區級技能大師、3名柳州市技能大師、6名全國技術能手、56名廣西技術能手、42名龍城技術能手在內的技能大師團隊。學院以技能大師工作室為平臺,堅持開展技能人才培養,堅持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和工匠精神,取得了人才培養和精神文明建設雙豐收。
近幾年,學院積極參與開展全球工匠職業技能培訓,參與職業技能大賽和職業教育學術交流會議等活動,促進了學院的現代化、國際化、高質量發展。2023年8月16日,在長沙召開的全球工匠聯盟學術研討會暨全球工匠聯盟(亞太區)成立會上,學院獲授“全球工匠聯盟(亞太區)委員單位”。學院與老撾首都萬象技能發展中心對接,結對幫扶老撾學校的技能人才培養、師資隊伍建設等,2022年為老撾培訓了10名電子商務專業教師。今后,雙方將在技能人才培養、專業建設、技能培訓等方面繼續開展深入合作。
學院多次受邀在“全國機械行業職業教育與產業發展高峰論壇”“廣西職業教育校企合作論壇”等會議上介紹經驗,上級有關部門和專家多次來學院考察調研,近60所職業院校來學院交流考察。
經過68年的發展歷程,學院始終堅持踐行、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在新時代,學院以技能大師為引領,以技能大師工作室為平臺,通過事跡宣揚、環境建設、技藝親授、實踐感悟四個舉措,構建了“一平臺、四舉措”技能大師引領的工匠文化創新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為社會培養了20多萬名技能人才,他們有的已成為全國技術能手、大國工匠。
[1]鐘安妮.講好世賽故事,培養德技并修的大國工匠:廣東省機械技師學院競賽團隊“三全”教育培養技能人才典型案例[J]. 職業,2022(20).
[2]王玥.淺析新時代中職學校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J].職業,2020(7).
(作者:李燕靈,廣西機電技師學院辦公室主任;黃浩兵,廣西機電技師學院教務科黨支部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