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普通外科黃耿文教授和李新營教授團隊在感染性胰腺壞死的生存預測上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以“Prediction of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infected pancreatic necrosis: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感染性胰腺壞死患者的生存預測:一項前瞻性隊列研究)為題在外科學頂級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國際外科學雜志)上發表。
感染性胰腺壞死(IPN)是急性胰腺炎最嚴重的并發癥之一,病死率可高達30%以上,如何早期識別IPN患者的死亡危險因素對于改善患者的預后至關重要。現有的預后模型如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評分(APACHE II)、急性胰腺炎嚴重程度床邊指數(BISAP)和Ranson評分等多用于急性胰腺炎嚴重程度的預測,對IPN患者死亡率預測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均較低,并且現有的評分需納入大量的實驗室變量,臨床應用較為繁瑣。因此,建立一種便捷、有效且能準確地評估IPN患者死亡率的預測模型至關重要。
為此,研究團隊歷經10年建立了前瞻性臨床研究隊列,采用隨機森林生存和條件生存等統計方法,提出器官衰竭的數目、持續時間、年齡、首次外科干預的時機、出血、血流感染和嚴重程度的分類是IPN患者死亡最關鍵的7個預測因素。由上述預測因子構建的條件生存列線圖和Logistic回歸列線圖可以幫助臨床醫生準確、實時地預測IPN患者的生存率,從而優化臨床決策。
湘雅醫院普通外科博士生寧彩虹和歐陽輝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黃耿文教授和李新營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為唯一作者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