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成濤 魚芳
1商洛市中心醫院胸外科,商洛 726000;2商洛市中心醫院腫瘤內科,商洛 726000
肺癌是全球公認的高致死率惡性腫瘤,截至2022 年全球癌癥數據統計報道,肺癌的發病率及病死率分別居所有類型惡性腫瘤的第二和第一,且其中超過85%的肺癌均為非小細胞肺癌(NSCLC)[1-2]。由于NSCLC 早期并無典型的臨床表現及特征,多數患者確診時已是晚期,5 年總生存率不足15%[3]。早期研究中,化療、放療作為治療晚期NSCLC的主要方法,療效欠缺[3]。近些年分子靶向治療憑借其選擇性高、不良反應少等優勢在抗腫瘤治療中的應用愈加廣泛。研究發現,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突變是NSCLC中常見的致癌驅動突變,可導致腫瘤細胞的增殖活性及侵襲能力增強,促進癌癥進展[4]。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劑(EGFR-TKI)是目前治療EGFR 敏感突變的晚期NSCLC 的一線藥物,其中吉非替尼是第一代EGFR-TKI 藥物,通過與三磷酸腺苷競爭性結合酪氨酸激酶結構域,抑制EGFR 發揮作用[5]。而研究報道,第一代、第二代EGFR-TKI 治療NSCLC 的客觀緩解率雖最高可達60%左右,但部分患者多于治療8~14個月后出現EGFRT 790M 耐藥,無進展生存期(PFS)為9~15 個月[6-7]。伏美替尼是近兩年新研發的治療EGFRT 790M 耐藥突變的三代EGFR-TKI 藥物。但由于伏美替尼在晚期NSCLC 中的臨床研究數據有限,其療效及安全性仍需大量研究不斷驗證[8]。基于此,本研究對比伏美替尼與吉非替尼治療EGFR 敏感突變的晚期NSCLC 的效果,為后續臨床研究提供參考。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隨機、對照、單中心臨床研究方法設計。選擇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商洛市中心醫院接診的90例晚期NSCLC 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試驗組篩選45 例,剔除2 例,最終43 例納入分析;對照組篩選45 例,剔除3 例,最終42 例納入分析。(1)診斷和納入標準:①均符合NSCLC 的臨床診斷[9],經病理穿刺確診;②不符合手術適應證;③預計生存期>3 個月;④TNM 分期ⅢB~Ⅳ期;⑤年齡>18 歲;⑥基因檢測EGFR 突變陽性;⑦首診確診,均采用伏美替尼或吉非替尼聯合化療的一線治療方案;⑧患者家屬簽寫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惡性腫瘤;②肝、腎功能衰竭;③合并尿毒癥、膿毒癥等其他重癥;④嚴重精神疾病;⑤入組前3 個月內接受糖皮質激素治療或其他靶向治療;⑥肺部手術史;⑦血液系統疾病或免疫缺陷;⑧妊娠期、哺乳期女性;⑨對本研究藥物成分過敏。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表1),具有可比性。

表1 兩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本研究通過商洛市中心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ls20210309)。
(1)藥品。甲磺酸伏美替尼片,規格:每片40 mg,國藥準字:H20210008,江蘇艾力斯生物醫藥有限公司。吉非替尼片,規格:每片0.25 g,國藥準字:H20213551,蘇州特瑞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鈉,規格:200 mg,國藥準字:H20153186,江蘇奧賽康藥業有限公司。(2)試劑盒。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采用美國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公司生產的試劑盒。
兩組患者均靜脈滴注培美曲塞500 mg/m2,1 次/21 d,每個治療周期首日用藥。對照組口服吉非替尼片250 mg/次,1 次/d;試驗組口服甲磺酸伏美替尼片40 mg/次,2 次/d。21 d 為1個治療周期,兩組均維持治療3個周期。
(1)主要指標:短期療效、腫瘤標志物[癌胚抗原(CEA)、糖類抗原19-9(CA19-9)、細胞角質顆粒蛋白21-1(CYFRA21-1)]、不良反應、生存預后。亞組指標:基質金屬蛋白酶-9(MMP-9)、基質金屬蛋白酶抑制蛋白-1(TIMP-1)。于治療前、治療3個周期后,采集受試者肘靜脈血3 ml,抗凝。以3 800 r/min、半徑13.5 cm離心分離12 min,取上清。采用ELISA 檢測血清CEA、CA19-9、CYFRA21-1、MMP-9、TIMP-1水平。(2)療效判定按文獻[10]中的方法進行評價,分為進展(progressive disease,PD)、穩定(stable disease,SD)、部分緩解(partial response,PR)、完全緩解(complete response,CR)。客觀緩解率=(PR+CR)例數/總例數×100%,記為有效。(3)不良反應參考文獻[11]評價嚴重程度分級。(4)生存預后。所有患者自首次接受治療開始,根據病房查房、門診復查及電話隨訪結果,跟蹤記錄18個月內的生存情況,記錄PFS 和總生存期(OS)。以截止隨訪日期或隨訪期間死亡為隨訪終點,失訪患者計入刪失。
采用SPSS 24.0分析研究數據,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以Kaplan-Meier繪制生存曲線,行Log-rankχ2檢驗。
表2 兩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治療前后血清學指標比較(μg/L,)

表2 兩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治療前后血清學指標比較(μg/L,)
注:兩組患者均靜脈滴注培美曲塞500 mg/m2,對照組口服吉非替尼片250 mg/次,試驗組口服甲磺酸伏美替尼片40 mg/次;CEA 為癌胚抗原,CA19-9為糖類抗原19-9,CYFRA21-1為細胞角質蛋白19片段抗原21-1,MMP-9為基質金屬蛋白酶-9,TIMP-1為基質金屬蛋白酶抑制蛋白-1;t1、P1為對照組治療前后比較,t2、P2為試驗組治療前后比較,t3、P3為兩組治療后比較
?
治療后,兩組患者的血清CEA、CA19-9、CYFRA21-1、MMP-9、TIMP-1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試驗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

表3 兩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治療后,試驗組的總有效率為69.77%(30/43),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47.62%(20/4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303,P=0.038)。
對照組消化道反應9例(Ⅰ級8例、Ⅱ級1例)、皮疹1例(Ⅰ級)、骨髓抑制3例(Ⅰ級)。試驗組消化道反應12例(Ⅰ級10例、Ⅱ級2例)、皮疹2例(Ⅰ級)、骨髓抑制3例(Ⅰ級)。試驗組的藥物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39.53%(17/43),對照組為30.95%(13/4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0.685,P=0.408)。
隨訪結束,試驗組失訪2 例,中位PFS 8 個月;對照組失訪2 例,中位PFS 14 個月,兩組PFS 生存曲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Log-rankχ2=3.608,P=0.045)(圖1)。截止隨訪日期,試驗組死亡8 例,對照組死亡17 例,兩組均未達到中位OS,兩組OS 生存曲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Log-rankχ2=4.939,P=0.026)(圖2)。

圖1 兩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無進展生存期(PFS)生存曲線比較

圖2 兩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總生存期(OS)生存曲線比較
在NSCLC 的診療中,以EGFR 為代表的致癌驅動基因的發現及EGFR-TKI 靶向制劑的研發,成為打破NSCLC 傳統治療方法的里程碑式變革,極大程度地延長了中晚期NSCLC 的PFS 和OS[12-13]。然而,隨著近幾年EGFR-TKI 在NSCLC治療中研究數據的不斷擴增,Park等[14]研究發現,約60%的NSCLC 患者在EGFR-TKI 治療約1 年后出現耐藥反應,且基因檢測顯示以EGFR 20 外顯子T790M 產生的耐藥突變(+)為主,繼而導致NSCLC對EGFR-TKI治療的敏感性降低,長期生存率仍不容樂觀,亟需尋求更為有效的抗腫瘤治療藥物以改善耐藥。
我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于2021 年正式批準并推薦國內自主研發藥物——第三代EGFR-TKI 伏美替尼應用于NSCLC 的臨床上,以期攻克NSCLC EGFR T790M 突變導致的耐藥[15]。與傳統化療方案比較,伏美替尼更有助于提高NSCLC 的客觀緩解率[15]。Shi 等[16]研究表明,與第一代EGFR-TKI 比較,伏美替尼治療中樞神經系統轉移性晚期NSCLC,更有助于提高患者的PFS 及目標反應率。本研究對比分析了伏美替尼與第一代經典EGFR-TKI 吉非替尼在NSCLC中的治療效果,結果表明,伏美替尼在抑制腫瘤標志物表達、提高客觀緩解率、延長PFS 方面療效更為突出。研究分析,NSCLC 可通過增強EGFR 信號途徑,促進腫瘤細胞的增殖、血管新生及遠端轉移[17]。EGFR-TKI 治療NSCLC通過靶向結合EGFR 的三磷酸腺苷結合位點,抑制EGFR 自身的磷酸化反應,延緩或阻斷腫瘤進展[18]。但吉非替尼與EGFR的結合具有可逆性,意味著藥物可與受體分離并允許信號的傳遞恢復,不利于NSCLC 的長期控制[19-20]。伏美替尼在奧希替尼有機結構基礎上,將強疏水性的三氟乙氧基吡啶鏈引入,強化了與EGFR 的結合特性[21-22]。此外,伏美替尼的活性代謝產物AST5902表現出與伏美替尼相似的抗腫瘤活性和靶向選擇性,均可與EGFR 不可逆性結合,發揮雙效抗腫瘤活性[23],是進一步提升NSCLC 治療效果的原因。藥物不良反應是影響腫瘤治療的另一關鍵因素。本研究顯示吉非替尼與伏美替尼的藥物不良反應相近。吉非替尼在NSCLC 治療中的用藥安全性與EGFR 的可逆性結合特性有關,使吉非替尼具有更快的藥物消除速度,降低了藥物不良反應[24]。而伏美替尼的代謝產物以選擇性的AST5902 為主,減少了非選擇性的代謝物生成,有助于減少藥物引起的不良反應。其次,藥代動力學顯示,伏美替尼80 mg/d給藥,于7 d后達血藥濃度穩態,半衰為56 h,藥代動力學良好,同樣有助于穩定藥物安全性[8]。
綜上,相比于吉非替尼,伏美替尼治療晚期NSCLC更有助于提高疾病緩解率,延長PFS和OS,安全性良好。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作者貢獻聲明樊成濤:起草文章,對文章的知識性內容作批評性審閱;魚芳:醞釀和設計試驗,實施研究,采集數據,分析/解釋數據,統計分析,獲取研究經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