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春玲 王亞欽 閆振華
胃癌為全球高發惡性腫瘤之一,因其早期癥狀較為隱匿,部分患者就診時已處于中晚期,失去手術根治機會,因此病死率較高[1]。目前,臨床針對晚期胃癌綜合治療手段有限,一線治療失敗后,二線療效個體差異大,缺乏有效的后續治療措施。其中以奧沙利鉑、卡培他濱組成的XELOX 方案為臨床常用化療方案,該方案雖在胃癌中有一定療效,但此類化療藥物會導致機體免疫功能紊亂,出現不同程度的毒副反應[2]。近年來隨著腫瘤免疫學的深入研究,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成為強有力的抗癌藥物[3]。目前,卡瑞利珠單抗作為程序性死亡受體-1(PD-1)抑制劑,無論單藥或聯合用藥在胃癌治療中的療效已被證實,并獲得多項實驗支持[4]。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血小板內皮細胞黏附分子-1(PECAM-1)參與多種腫瘤的發生、發展過程,有研究認為其在胃癌篩查、療效評估中有重要意義[5,6]。但臨床關于卡瑞利珠單抗聯合XELOX 方案治療對胃癌患者PARP-1、PECAM-1 水平影響的研究較少,因此,本研究選用此方案治療,以觀察其對胃癌患者T 細胞亞群及PARP-1、PECAM-1 等促癌因子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選取2021 年5 月~2023 年4 月收治的60 例胃癌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30 例,對照組予以XELOX 治療,聯合組予以卡瑞利珠單抗+XELOX 治療。兩組臨床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臨床資料比較
納入標準:受試者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符合胃癌診斷標準[7];經臨床檢查確診;年齡30~65 歲;Ⅲ~Ⅳ期;美國東部腫瘤協作組(ECOG)評分為0~1分;可測量病灶至少有1 個;預計生存期≥6 個月;不能行根治性手術者;初次化療者;造血功能、心肝腎、免疫功能正常者。排除標準:病灶大小無法測量者;無法耐受化療者;有化療禁忌者;卡氏評分<60分者;感染新冠病毒者;病情危重者;已全身廣泛性轉移或全身衰竭者;妊娠、哺乳期女性;存在活動性出血者;易過敏體質者;認知功能障礙或精神障礙者。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予以XELOX 方案:卡培他濱(國藥準字H20073024,上海羅氏制藥,規格:0.5g)口服,1 000mg/m2,2 次/d,d1~14;奧沙利鉑(國藥準字H20-000337,江蘇恒瑞醫藥,規格:50mg)130mg/m2,靜脈滴注3h,d1;3 周為1 個療程。治療4 個療程。
1.2.2 聯合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卡瑞利珠單抗(國藥準字S20190027,蘇州盛迪亞生物醫藥,規格:200mg)靜脈注射,200mg/次,d1;3 周為1 個療程。治療4 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1.3.1 近期療效 治療4 個療程后評估,參考實體瘤療效標準[8],包括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疾病穩定、疾病進展,客觀緩解率(%)=(完全緩解例數+部分緩解例數)/總例數×100%。
1.3.2 腫瘤標志物 于治療前、治療2 個療程及4個療程后,采集兩組患者空腹外周靜脈血6mL,分為兩組,低溫放置30min 后,以3 000r/min(半徑10cm)離心10 min,獲取上層血清,-80℃待檢,采用化學免疫發光法檢測糖類抗原724(CA724)、糖類抗原242(CA242)、糖類抗原199(CA199)。
1.3.3 T 細胞亞群 于治療前、治療2 個療程及4 個療程后,采集兩組患者空腹靜脈全血3mL,置于含有乙二酸四乙酸三鉀的抗凝管內,在4h 內使用流式細胞儀(美國BD,型號FACSC antoII)檢測CD4+、CD8+、CD3+,計算CD4+/CD8+。
1.3.4 促癌因子 取上述待檢血清,以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PARP-1、PECAM-1、LAG-3 水平。
1.3.5 毒副反應 記錄治療期間發生的毒副反應,包括胃腸道反應、貧血、反應性毛細血管增生癥、白細胞計數下降、肝功能異常、甲狀腺功能減退。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5.0 軟件分析數據,以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n(%)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采用Ridit 分析等級資料,行u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近期療效比較聯合組客觀緩解率(63.33%)高于對照組(3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267,P<0.05)。見表2。

表2 近期療效比較[n(%)]
2.2 腫瘤標志物比較治療2、4 個療程后兩組CA724、CA242、CA199 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聯合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腫瘤標志物比較(,U/mL)

表3 兩組腫瘤標志物比較(,U/mL)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aP<0.05
2.3 T 細胞亞群比較對照組治療2 個療程后CD3+、CD4+、CD4+/CD8+表達量與治療前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治療4 個療程后CD3+、CD4+、CD4+/CD8+表達量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2、4 個療程后聯合組CD3+、CD4+、CD4+/CD8+表達量均高于治療前且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T 細胞亞群比較()

表4 兩組T 細胞亞群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aP<0.05
2.4 促癌因子比較治療2、4 個療程后兩組PARP-1、PECAM-1、LAG-3 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聯合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促癌因子比較(,μg/L)

表5 兩組促癌因子比較(,μg/L)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aP<0.05
2.5 毒副反應兩組毒副反應主要為Ⅰ~Ⅱ級,僅聯合組出現1 例Ⅲ級貧血,經對癥處理后癥狀緩解未停止治療。聯合組胃腸道反應、貧血、反應性毛細血管增生癥、白細胞計數下降、肝功能異常、甲狀腺功能減退發生率分別為33.33%、16.67%、6.67%、16.67%、26.67%、6.67%,與對照組的40.00%、10.00%、0、20.00%、23.33%、0 相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6。

表6 兩組毒副反應比較[n(%)]
據報道,我國胃癌仍處于高發階段,且死亡率高、生存率低,其早期癥狀無特異性,檢出率較低,導致諸多患者就診時已達中晚期,治療預后差[9]。對于晚期患者首選化療方案,其中XELOX 方案在消化道腫瘤治療中被臨床廣泛應用,可控制疾病進展,延長生存期[10]。但受個體差異影響部分患者會出現耐藥,或因化療引起的毒副反應降低患者治療依從性,使抗腫瘤效果不佳。因此迫切需要可提高療效及長期有效的新療法。
卡瑞利珠單抗在多種腫瘤中表現出廣泛抗腫瘤活性,在我國胃癌治療中也有顯著療效。有學者將卡瑞利珠單抗聯合化療在晚期胃癌一線治療中做對照研究,發現聯合治療患者客觀緩解率與疾病控制率均高于單純化療患者[11]。鑒于此,本研究采用卡瑞利珠單抗聯合XELOX 方案治療胃癌,結果顯示,治療后聯合組客觀緩解率高于對照組,顯著改善T 細胞功能,且兩組毒副反應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聯合治療能提高近期療效,具有一定安全性。PD-1 與其配體PD-L1 相互作用會導致免疫應答下調,促進腫瘤細胞逃逸。卡瑞利珠單抗與PD-1 結合,阻斷免疫細胞PD-1 受體與PD-L1 特異性結合,首先能激活蛋白激酶、誘導磷脂酰肌醇-3-激酶磷酸化反應,阻止相關信號通過參與的免疫抑制反應,促進葡萄糖代謝、干擾素分泌,激活體內內源性抗腫瘤反應,發揮抗腫瘤作用;其次能減少抑制性T 細胞凋亡,提高T 細胞對腫瘤細胞識別、清除能力,抑制腫瘤免疫逃逸。此外,卡瑞利珠單抗可激活血管內皮細胞,穩定腫瘤新生血管平衡,改善腫瘤微環境,阻滯腫瘤負荷及浸潤。但值得注意的是,卡瑞利珠單抗在激活血管內皮細胞的同時,可引發毛細血管增生癥,而奧沙利鉑具有抗血管生成作用,降低微血管密度,減少毛細血管增生癥發生。本研究還發現聯合組腫瘤標志物水平明顯降低,可能因聯合卡瑞利珠單抗治療在殺滅腫瘤細胞同時能避免機體免疫系統過度損害,通過增強抗腫瘤免疫反應增強化療敏感性,提高抗腫瘤效果,從而降低CA724、CA242、CA199 水平。因此聯合治療可增強T 細胞免疫應答,提高抗腫瘤效果,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近年來研究發現,PARP-1、PECAM-1、LAG-3參與多種腫瘤發生、發展過程,在腫瘤細胞侵襲、轉移等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12,13]。袁梅琴等[14]針對晚期胃癌患者研究結果顯示,PECAM-1 高表達患者總生存時間短于其低表達患者,且預后較差,提示PECAM-1 可作為晚期胃癌不良預后因子。王婕等[15]發現PARP-1 水平變化與胃癌分期、分化程度、淋巴轉移情況密切相關,是減少胃癌患者生存期的獨立危險因素。因此,本研究嘗試性以PARP-1、PECAM-1、LAG-3 變化趨勢,分析卡瑞利珠單抗聯合XELOX 方案治療胃癌患者療效,結果顯示,治療后聯合組上述指標均明顯改善。其中PARP-1 參與細胞周期調整、代謝、凋亡全過程,其高表達能促進癌細胞增殖、浸潤、遷移[16]。LAG-3 可阻斷T 細胞分化、增殖,導致其無法清除癌細胞,從而發生腫瘤免疫逃逸[17]。PECAM-1 可促使內皮細胞、血管基膜降解,促進大量基質水解酶及生長因子生成,致腫瘤細胞浸潤并向其他部位遷移,增加腫瘤增殖、轉移風險[18]。推測原因與卡瑞利珠單抗聯合XELOX 方案治療協同抑制腫瘤細胞免疫逃逸、促進內皮細胞基因穩定作用有關,可增強抗腫瘤效果,從而降低上述促癌因子水平,抑制腫瘤新生、增殖、轉移,進一步證實了聯合治療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卡瑞利珠單抗聯合XELOX 方案治療胃癌可提高近期療效,改善T 細胞功能,增強抗腫瘤作用,安全有效。但本研究尚有一定局限性,第一,因受試樣本量較少,未按PD-L1 聯合陽性分數進行人群劃分;第二,因樣本量少、時間限制,未能進行遠期療效評估;第三,聯合治療時間及使用劑量的掌控欠佳,如未能詳細觀察長期使用是否有依賴性,且未針對個體化進行用藥指導等。今后應聯合多中心、多樣本量進一步研究,同時關注幽門螺桿菌感染、個體化及腫瘤特征差異,實現個體化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