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際命
“雙減”政策下課堂教學如何提質增效,一直是教育主管部門、學校、教育專家關注和研究的一個重要的“點”。實施“雙減”兩年多來,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課堂教學提質增效卻遇到了瓶頸,制約了“雙減”的有效推進。然而,如何做才能減輕學生負擔、促進課堂提質增效呢?筆者經過反復實踐,多次嘗試,覺得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首先是對課前的信息處理要周密。要想課堂精彩、高效,課前教師要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做好備、教、改、輔、研等工作。真正做到吃透課程標準,弄通教材,明確教學的重點、難點、易錯點。把握單元要求,關注新授知識與已授知識的邏輯關系和連貫性,聯系各個層次學生的學習能力。在此基礎上,精心設計課堂流程、教學的每一個環節、細節,預設課堂“事故”及解決辦法,合理準備教學用具,以便課時教法得當,能把握課中重點,突破難點,且語言簡潔風趣易懂,做到精講精練。學法設計要及時、準確,要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積極主動地去學,真正達到少教多學的目的。也許有老師會說,我們過去也是這樣做的。這很好!但在“雙減”形勢下,這些工作我們要想得遠、做得細、標準高!
其次是對課堂的環節管理要科學。“班風如水,一滴也能匯聚成海洋”。平常,教師要立足班級的實際,對班級的管理要科學、細致、到位,要注意營造一流的班風、學風,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有效利用每一堂課的每一分鐘,確保學生的每堂課都有高效率。課堂上教師要特別關注專注力不強,學習習慣不好,學習能力低下的學生,對他們及時提醒,對這類學生取得的微小進步都要及時提出表揚和鼓勵。同時,要建立好學習互助小組,以小組為單位幫助潛能生有計劃、有方向、有層次地學習和完成基本任務,力促同步成長。此外,建立學習互助小組激勵機制,對優秀的學習互助小組給予相應的表彰,對暫時落后的學習互助小組給予幫助、指導、鼓勵。
再次是對作業的分層設計要精準。“減輕學生作業負擔”就要進行科學的作業設計。一是作業設計的方向、梯度要準確,科學。作業既要體現課堂教學的重點,又要體現課堂教學的難點,還要關注課堂知識的易錯點,同時也要關注基礎知識的鞏固和新知識的拓展。二是作業設計的數量、時量要把握精準。優秀學生需要多少時間,潛能生需要多少時間,中層生需要多少時間都要十分清楚。三是作業的難易度要適中,即有優秀生、中層生和潛能生能承受的難度。要想各個層次學生的作業負擔大致相同,就需要及時全面掌握每一位學生對每一堂課的知識點的落實情況,那么,教師就要在課堂檢測方面多想辦法,精心設計課堂檢測,及時批閱,精準掌握情況,并以此為據,分層設計作業和布置作業,確保每一位學生的作業負擔基本一致。
第四是對“雙減”的運行過程要兼顧。學校要嚴格執行“雙減”政策,不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陽奉陰違,嚴格落實到位,落實到每一個細節。同時要執行政策不偏不倚,不走樣,不歪曲政策,不加碼,不避重就輕,做到精準執行。另外,加強指導、檢查、督促。教師怎么落實“雙減”,可能方向不明,尺度不準,學校就需要給教師精準解讀“雙減”政策,統一思想,制定學校實施“雙減”的工作方案,并指導教師精準落實。落實過程中,檢查教師的備、教、改、輔、研等工作,看是否能應對“雙減”政策下減負擔不減質量的要求和目標。檢查學生的作業,看是否符合“雙減”政策要求和分層設置作業。針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旗幟鮮明地提出整改意見并督促其及時整改到位。
總之,“雙減”政策下課堂教學的提質增效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我們把課前、課中和課后的很多工作結合起來,周密考量、精耕細作、統籌兼顧,才能突破瓶頸,真正實現課堂教學的不斷提質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