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辛怡
新課標最大的變化,就是借助任務群構建,助推學生語文素養發展。統編教材是按照語文素養與人文主題進行雙線編排的,為構建學習任務群創造了條件。筆者結合實際,以統編教材六年級下冊為例,淺析大單元框架下的學習任務群構建策略,助推大單元教學走向精彩。
教材是最好的例子。構建學習任務群,開展相應的學習活動,都需要建立在教材的基礎之上,通過學生自己去完成。相對而言,小學生的思維較為具體形象,而教材的內容又相對抽象,這就需要教師構建相應的學習任務群,借助具體形象的情境,將抽象的內容轉化為具體的畫面,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需要注意的是,情境創設要根據課程的具體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基于學情,喚醒他們的生活體驗,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助推學習探究持續深入。
比如,教學統編教材六年級下冊,教師可以從人文角度來分析,圍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概念,將相應內容統整為三大模塊。第一模塊,主要基于文化傳承與價值認同;第二模塊,主要基于學生的思考;第三模塊,主要基于未來發展與夢想。三個模塊,從歷史到當下,再從當下到未來,環環相扣,層層推進,都是基于“少年錦時,逐夢而歌”這一主題進行的。
好的主題,更需要好的教學策略,以便引導學生廣泛地參與學習。基于學生現實生活創設的情境,更能喚醒他們的生活體驗,激發他們的參與興趣。比如,在“尋根·家國情懷”這一大單元框架里,基于“家風風俗”這一模塊,由于不同地區的差異,以及不同時期文化的傳承,不少學生對老北京的春節風俗感到陌生,對《北京的春節》《臘八粥》等課文中描寫的內容認同度較低。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先展示學校所在地區的春節風俗,然后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感受,接著再通過多媒體呈現老北京的春節風俗,繼而引導他們進行鑒賞,研討交流。基于此,教師可以創設如下學習任務群。
任務1:組織學生圍繞《北京的春節》《臘八粥》等課文內容,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制作一期以春節或者元宵節為主題的手抄報,并且在班級里展覽。
任務2:采訪長輩,或者查閱資料,以我國傳統節日習俗變遷為主題撰寫一個小報告。
任務3:請家長用手機將整個活動拍攝下來,通過班級微信群或者朋友圈進行展示。
任務4:借鑒教材中關于節日的寫作技巧,寫一篇關于自己家鄉節日的習作。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學習的主人,學習效果需要學生來體現。教師構建學習任務群,必須以學生為中心。
比如,統編教材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主題是“冒險與生存”,主要課文有《魯濱遜漂流記》《湯姆·索亞歷險記》等名著節選。基于小學畢業班學生的學情,教師可以制定學習目標:一是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二是嘗試思辨閱讀,三是在生活中遇到困難,嘗試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困難。以《魯濱遜漂流記》一課為例,教師可以設計整本書學習任務。
任務1:結合自己的理解,給魯濱遜設計個人名片,或者制作個人簡歷。
任務2:結合魯濱遜在荒島上遇到的問題,了解他的生活技能。
任務3:幫助魯濱遜制作荒島生活清單及病歷卡。
任務4:制作荒島地圖并概述基本情況。
任務5:圍繞魯濱遜在荒島上制陶的過程制作思維導圖。
任務6:魯濱遜原先認為荒島上只有他一個人,當他發現一個足印之后,立刻陷入極度恐慌之中。請梳理魯濱遜之后采取的措施。
任務7:針對野人“星期五”,魯濱遜在救他之前曾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思想斗爭,請繪制思維導圖將魯濱遜的顧慮標注出來,或者嘗試用文字進行描述,想一想,魯濱遜為什么要救“星期五”。
任務8:嘗試用思維導圖羅列“星期五”給魯濱遜的生活帶來的變化。
任務9:結合名著中三個不同部分,幫助魯濱遜設計微信頭像、微信名字以及具有獨特個性的簽名。
任務10:給魯濱遜撰寫個人傳記,編排“荒島大事記”。
由于課堂時間有限,整本書閱讀自然無法在課堂上完成。學生在課外自主閱讀《魯濱遜漂流記》整本書,存在一定的難度。教師可以借助學習任務群,層層推進,幫助學生完成整本書閱讀任務,培養學生的思辨思維,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相對而言,大單元教學涉及篇幅較多,容量較大,教師可以借助學生的學習情境,創設問題,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活動。對于學生來說,語文學習的重點是培養技能,發展思維,繼而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教師開展的教學活動,歸根到底還是指導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就需要借助主問題,幫助學生營造自主、合作與探究的學習環境,提升大單元學習效果。
比如,統編教材六年級下冊“讓真情在筆尖流露”這一習作單元,語文要素主要有兩點,一是體會文本的情感,二是嘗試選擇合適的方式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學情,創設“校園采果節”的學習情境,設計相應的學習任務。
任務1:請設計“校園采果節”活動方案。
任務2:請幫忙制作品果邀請卡,并將此卡與所采集的果實一起送給被邀請者,請全校師生一起分享豐收的喜悅。
任務3:圍繞采果的過程,寫一篇習作。
任務4:舉辦習作誦讀會,學生在班級里朗讀自己的習作,與同學一起分享自己的喜悅。
上述四個學習任務,都是教師基于學生的真實生活情境設計的,通過相應的勞動,適時滲透勞動以及感恩教育。
總而言之,大單元框架下的學習任務群構建,與傳統的問答形式最大的不同,就是借助情境創設、學習互動、研討探究等形式,引導學生在更深層次與文本、作者進行深度對話,在助推大單元教學持續生成精彩的同時,也能全面發展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