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莉
新課標把學習任務群作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的內容組織與呈現方式推出,并指出了落實的方向“以語文實踐活動為主線,以學習主題為引領,以學習任務為載體”。這對于一線教師來說,顯然屬于全新的任務、挑戰。那么,教師如何在教學實踐中落實任務群教學呢?下面以五年級下冊“中國古典名著閱讀”單元為例,談談具體的實踐策略。
“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的“教學提示”是:“可以根據學段學習要求,圍繞多樣的學習主題創設閱讀情境。”“中國古典名著閱讀”單元安排在五年級下冊,屬于第三學段,教師在創設閱讀情境的時候,需要提煉學習主題、設計系列任務、明確活動步驟。
1.提煉學習主題
“中國古典名著閱讀”單元中安排學習的課文,有兩篇精讀課文,《草船借箭》是根據古典名著《三國演義》相關回目改編的,《景陽岡》節選自古典名著《水滸傳》;還有兩篇略讀課文,《猴王出世》節選自古典名著《西游記》,《紅樓春趣》節選自《紅樓夢》。很顯然,這些內容無須重組均可納入“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教師可以借助單元人文主題“走進中國古典名著”和語文要素學習目標“初步學習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提煉單元學習主題“感受古典名著之美”。基于這樣的單元學習主題,教師可以創設真實的學習情境:以開展校園讀書節活動為契機,要求學生結合學習實際籌備閱讀活動,確定讀書節活動的主題“感受古典名著之美”,通過開展讀書分享會、課本劇表演、評書連播、辯論會等活動,展示班級在古典名著閱讀活動中的成果,評選出參加學校會演的活動內容。這樣的學習情境,能夠驅動學生投入古典名著的閱讀實踐中。
2.設計系列任務
在任務群學習中,有了適宜的學習情境還不夠,還需要教師根據學習主題及確立的學習目標,設計互相關聯的系列學習任務。結合“感受古典名著之美”單元學習主題,學習任務設計主要以活動的形式呈現。任務一:我喜歡的人物與故事;任務二:我們能夠演繹的經典美;任務三:我眼中的名著中的人物。這些任務的落實,需要學生從經典名著閱讀的多個層面進行認真細致的準備,這也是學生需要逐一落實的任務。根據上述設置的任務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討論需要做好哪些活動準備,在學生考慮不周之處進行引導與補充,使學生明確:“中國古典名著閱讀”學習單元以“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任務群加以落實,需要努力做到把原文讀好,找出自己喜歡的細節,說出自己喜歡的理由,這樣才能完成學習任務。
3.安排具體步驟
在完成上述系列學習任務的過程中,不同的任務有不同的步驟或流程,這些同樣需要教師進行安排。作為“中國古典名著閱讀”任務群學習,自然離不開對名著原文的閱讀。這種閱讀也是需要按照基本方法和具體步驟開展的。以“任務一:我喜歡的人物和故事”看,所謂“喜歡”是通過比較獲得的結果,比較的開展必然建立在全面閱讀的基礎上。“中國古典名著”屬于白話小說,文白夾雜是典型的語言特點,加上作品創作的年代久遠,所表達的事物與生活都遠離學生當下的現實,小學生閱讀這樣的作品會遇到不少障礙。因此,教師需要安排多一些步驟完成閱讀活動:步驟一是初讀,在了解故事情節的基礎上把握整體內容;步驟二是再讀,理清人物關系,繪制人物關系圖;步驟三是品讀,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描寫,感知人物形象;步驟四是細讀,抓住細節描寫,體會表達上的精妙;步驟五是賞讀,選擇自己喜歡的人物與故事,讀出自己的理解與把握。學生在步驟一中需要運用猜讀、跳讀等方法,而在步驟三和步驟四中,需要采用精讀的方法。
語文學習任務群的落實是指向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新課標指出,語文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建構并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可見,落實“中國古典名著閱讀”學習任務,需要開展多樣化的語文學習實踐活動。
1.開展讀書分享活動
在“中國古典名著閱讀”單元開展讀書分享活動,以不同的方式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古典名著中找到閱讀的收獲,促使他們能夠持續閱讀自己感興趣的古典名著整本書。這些分享活動可以有以下一些情形:交流自己讀了哪些書(節選、片段),自己最喜歡書中的人物和故事是什么以及喜歡的理由;朗讀自己認為最精彩的語言表達,說出精彩在哪一方面;分享自己所用的有效閱讀方法,解決了哪些閱讀障礙;交流閱讀進度、體會與問題,討論閱讀感受;以批注、摘錄、手抄報等方式,展示閱讀成果。
2.開展課本劇表演活動
“中國古代名著閱讀”單元安排學習的課文,除了《紅樓春趣》,其余三篇都有適合課本劇表演的內容。教師可讓學生自由組合,開展課本劇表演活動。這一活動需要分步驟進行:一是確定適合表演的內容后,認真研讀文本內容,合作完成劇本的改編任務;二是為自己喜歡扮演的角色設計特色名片、制作人物性格思維導圖、找準人物性格發展軌跡;三是合作排練。課本劇表演,實際上體現的是跨學科學習活動,融合了語文、美術、音樂、表演等多方面的知識與技能,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實踐性,可以使古典名著閱讀的過程從平面閱讀向立體閱讀延伸。
3.開展辯論活動
古典名著中的人物、故事盡管歷史上多數有定論,但是每個學生在閱讀時未必都認同,當學生閱讀文本對其中的人物、故事有了自己的看法時,個性化閱讀就會產生;這些個性化閱讀必然有差異,能夠引起學生之間思維的碰撞。教師抓住這樣的契機,模擬真實的辯論會現場,讓學生以正方或反方的角色開展辯論活動。辯論活動同樣需要分步驟開展,步驟一是論題的選擇與分析,步驟二是辯論隊的組成與準備,步驟三是辯論的開展與評價。
“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落實同樣需要借助評價來看效果,這種評價通常由教師設置系列評價工具與標準,在多元評價中實現“教學評”一體化。
1.各個環節中的多元評價
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將逆向設置的評價工具與標準呈現出來,讓學生運用評價工具對照評價標準,對自己的學習活動進行評價,看看哪些已經達標,哪些還有欠缺以及需要改進的地方。如課本劇表演活動,對于課本劇的改編這一環節,教師以“舞臺環境設置合理、人物個性鮮明、故事情節集中”為標準,讓學生對照評價,不斷修改劇本,為整個活動開展打下良好基礎。這樣的過程性評價就具有“教學評”一體化的特點。
2.各項活動中的及時評價
在“中國古典名著閱讀”任務群學習活動中,各項活動的開展都離不開評價的及時跟進,推進活動持續、順利地開展下去。如在完成任務一“我喜歡的人物與故事”學習活動中,教師提供的評價標準有“能否清楚地說出喜歡人物的鮮明特點、能否說出喜歡故事的關鍵情節、能否說清楚自己喜歡的理由”,這樣的評價標準,適合學生自主評價,也可以用作學生互助評價,而且這樣的評價能夠為學生有效完成任務二和任務三的學習實踐活動打基礎。
總之,在“中國古典名著閱讀”單元學習中,教師以“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任務群加以落實,能夠讓學生在多樣化的學習實踐中,達成培養語文核心素養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