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彩紅
“兒童立場”是成尚榮先生提出的教育理念,在教育界的影響極大。對于該理念的提出,成尚榮先生表示,教育本身決定了把兒童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不僅是對象,而且應當是教育的主體。如果對兒童本身沒有認識,教育者就不會收到成效。小學文言文教學更要基于兒童的視角,才能讓兒童喜歡學習文言文,并愛上文言文。選入小學課本的文言文篇幅短小,內容貼近兒童生活。小學生學習文言文,不僅要習得文言文的學法,還要為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打好底色。因此,教師要注重遵循兒童的特點,從兒童的視角進行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課標強調重視朗讀,借助語氣語調、重音節奏等傳遞漢語的聲韻之美,在反復朗讀中加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在小學文言文教學中,教師同樣應重視朗讀,通過多種方法,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流利,讀出節奏、韻味,最終在熟讀成誦中逐步領悟文言文蘊含的聲韻之美。
1.激趣導讀
雖然選入統編教材的文言文篇幅短小,但與學生語言習慣和實際生活都有一定的距離。
在教學《精衛填?!芬徽n時,教師出示精衛鳥的圖片,讓學生觀察并描述它,再由課文題目想開去:請同學們大膽猜想,這只鳥與課文題目有關系嗎?說說理由。學生一探究竟的興趣被激發,閱讀課文的積極性就被調動起來了。
2.讀出韻味
在學生自主嘗試朗讀課文的基礎上,教師可以變換多種形式讓學生體驗朗讀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
比如,三年上冊《司馬光》一課,是小學生接觸的第一篇文言文,教師教學時可以根據文言文節奏鮮明、韻腳響亮的特點進行兒歌式的唱和讀:“群兒戲于庭,戲于庭;一兒登甕,登甕;足跌沒水中,沒水中;眾皆棄去,棄去;光持石擊甕,擊甕;水迸,兒得活,兒得活。”師生、生生一邊拍手一邊朗讀,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文言文的聲韻之美悄然傳遞給了學生,他們學習文言文的興趣也愈發濃厚。
在讀好文言文的基礎上,教師抓住其特點進行有效教學,做到教學目標明確,既注重指導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及質疑能力的培養,又關注學生課外延伸閱讀,通過多種方法,運用各種手段,引導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走進故事,充分感受其帶來的美好。
1.創設情境
新課標提出增強課程實施的情境性和實踐性,促進學習方式變革。這一理念告訴我們,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教學要從學生的語文生活實際出發,創設豐富多樣的學習情境,設計富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在引導學生理解文言文時,教師更應關注情境創設,可以運用視頻、圖片等,讓學生學得入情入境。
比如,在教學《精衛填?!芬徽n時,為了讓學生感受故事中人物的持之以恒的精神,教師可以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女娃為什么填海,能填平嗎?”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討論,然后全班交流。之后,教師創設情境對話:“大東海,小木石,弱精衛,結果會怎樣呢?”學生想象大海嘲諷的話語,精衛卻毫不在意,持之以恒地填海,它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學生。為進一步升華學生的情感,教師可以繼續創設情境:“精衛在填海的過程中會遇到哪些困難?”學生反復朗讀“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進入故事情境,深入體會精衛堅持不懈的精神。
2.拓展閱讀
在文言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采取多種方法,運用多種手段,讓學生深入理解文本內容。除了創設情境,進行想象朗讀理解外,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拓展同一類型的文言文,讓學生將學到的文言文朗讀理解方法運用到同一主題的文言文學習中,從語言文字中揣摩人物的精神,領略文言文的精妙之處。
比如,教學《精衛填海》一文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這是一個古代神話故事,神奇在哪里”,學生思考交流后明白故事的神奇體現在精衛淹死后化為精衛鳥,銜木石填?!趯W生感受到故事的神奇之后,教師可以進一步引導:“這樣神奇的故事,《山海經》中還有許多,如《夸父逐日》《金烏負日》等,感興趣的同學可以找來讀一讀?!睂W生在進一步閱讀分享中,更加喜歡學習文言文。
選入小學統編教材的神話內容生動,貼近學生的生活。教學時,教師根據神話故事的特點,緊扣統編版教材單元語文要素“了解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學習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和“感受神話神奇的想象和鮮明的人物形象”,從學生喜歡故事的特點入手,讀議結合,講述精彩故事,把文言文教學的“讀好、讀懂、升華、拓展”等環節蘊含其間,減少學生學習文言文的陌生感。
1.讀議共情
文言文中那些距今幾千年的故事,雖然語言表述不同,但情感是相通的,如《精衛填?!分械呐奘茄椎鄣男∨畠?,被淹死的悲劇讓學生讀后感到痛惜,對大海的深惡痛絕也在情理之中。文中女娃的受寵、生活的幸福跟學生的生活接近,學生讀后特別喜歡她活潑可愛的形象。學生在朗讀、交流中與故事產生情感共鳴。
教學《精衛填?!芬晃臅r,教師可以啟發學生談談讀故事后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學生紛紛發言,有的學生說“這樣一個聰明可愛的小公主我也很喜歡,這是一個讓人悲傷的故事,炎帝的小女兒被淹死了,她家人一定很傷心”;有的學生說“我們讀了這個故事后也很難過,精衛的填海精神讓我們很感動”。這樣的文言文學習才是有血有肉的,無論是朗讀,還是理解,甚至是拓展,學生都是主動參與的,而不是為學文言文而學文言文了。
2.生動講述
學生深入理解課文,是講好故事的關鍵。教師要引導學生按照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把自己感受到的故事神奇和生動的人物形象通過語言講述出來,這也是重點學習內容之一。
比如,教師指導學生講述故事《精衛填海》時,先從起因入手,讓學生想象故事中“女娃是個怎樣的孩子”,深入體會“女娃是個生活幸福、活潑可愛的孩子,炎帝一定很愛她”,然后用輕松愉快的語氣,講述“炎帝之少女”和“女娃游于東?!钡淖杂勺栽凇Vv述故事的經過、結果時,教師引導學生感受“溺而不返”帶來的痛苦以及出乎意料的神奇“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學生在生動的講述中,再次體會到精衛的不屈不撓以及持之以恒的精神。這樣講故事,無論是講述者,還是聽者都會留下深刻印象。
綜上所述,小學文言文教學,教師首先要關注教學對象——兒童,遵循兒童身心發展及學習發展的規律,運用多種手段和方法,拉近兒童與文本的距離,讓兒童感興趣,學得生動。這樣的文言文教學,基于兒童的立場,從兒童喜歡的故事入手,抓住觸動兒童情感的內容進行教學,既消除了文言文與兒童的距離感,又增添了學習樂趣,在潛移默化中讓經典的傳統文化根植于兒童的內心。
[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立項課題“兒童立場觀照下情智讀寫的實踐研究 ”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D/2021/02/520;江蘇省教育學會“十四五”教育科研規劃2022年度立項課題“小學低段語文教學評一體化的實踐研究 ”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22A03YWSQ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