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玉娟
大單元整合教學是指在原有教材編排單元基礎上,通過內容重組、教學整合、資源補充或優化,形成具有結構性、系統性、發展性的特點的教學。筆者以統編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為例,談談高年級開展大單元整合教學的策略。
語文大單元教學先要提取大概念,也就是基于統編教材雙線組元的編排特點,綜合新課標要求、關鍵能力、文體特征和學生學情等角度進行考量。具體到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來說,單元語文要素學習目標是“借助語言文字開展想象,體會藝術之美”,編者在本單元教學中讓學生在感受“藝術之美”的學習中,培養學生熱愛藝術的意識。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培養學生審美素養的學習有個關鍵能力方面的明確要求,即“借助語言文字開展想象”。這樣邊讀邊想象就成了在本單元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策略,即借助文本中的語言文字開展多角度、多層次的想象,領悟多種藝術魅力。教師由此可以提取本單元的大概念“以想象作為重要方式來體會藝術之美”。
在單元大概念統攝下,教師可以結合單元內容和學情,確立教學目標。一是通過多種形式閱讀單元課文及補充內容,感受不同時代的不同藝術形式的魅力;二是能夠正確把握文本內容,學會抓住關鍵的語言文字開展指向藝術活動的想象,借助故事講述、視聽欣賞等方式進一步體會與文本有關的藝術之美;三是欣賞自己喜歡的音樂、書畫、雕塑等藝術作品,通過想象相關的畫面與場景,感受作品的藝術魅力,并把想象到的情景用合適的形式表達出來。這樣的三個目標具有逐層遞進的特點,指向達成“體會藝術之美”的教學目標。
在提取大概念與確立教學目標后,大單元整合教學還需要建構大情境,對教學內容進行有效重組,適應大單元教學的需要。
首先是建構大情境。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大概念要求,創設一個與真實生活聯系緊密的大情境,使學習的意義和價值得到凸顯。在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教學中,針對教材結構與內容中涉及的多種藝術表現形式,教師可以結合編者在助學系統中提出的學習要求,將背景探索、故事講述、畫面想象、體驗視聽與鏈接生活等,都歸入探尋藝術之美的旅程。基于此,教師可以創設大情境:在班級公眾號設置“藝苑談美”欄目,每個人都要選擇自己喜歡的藝術形式推送在本單元學習中撰寫的文稿。
其次是基于大情境學習的內容重組。本單元涉及的藝術形式有音樂、美術和戲曲,并沒有出現專門的藝術論述,只是在文章的一些具體內容中出現與藝術美有關的表述,屬于零散的表達;學生在閱讀相關文本時,如果不加以重視,往往難以產生藝術審美效果。教師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必要的重組,按照每一種藝術形式來重構或補充教學內容:教學音樂藝術方面的文本,可以讓學生聯讀《伯牙鼓琴》和《月光曲》;教學繪畫藝術方面的文本,可以讓學生閱讀《書戴嵩畫牛》和《一幅名揚中外的畫》。
在創設大情境后,教師還需要設置系列學習任務和學習活動來推進大單元教學的落實。
在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教學中,基于為公眾號“藝苑談美”欄目推送稿子的大情境,教師可以設置意象學習任務。任務一是美的藝術,教師以一種藝術形式為基點,選編談論這種藝術美的說明性文章,讓學生通過閱讀深入了解這一藝術形式的審美特點。任務二是美的故事,學生可以選擇一種藝術形式中自己感興趣的代表性人物的傳奇或故事,從故事閱讀中了解該藝術形式的特點。任務三是美的傳遞,教師以一種藝術形式為基點,表達自己對該藝術的體驗成果。在每個學習任務下,教師還可以進一步設置系列學習活動,具體落實學習任務。以任務一為例,假如學生選擇的是音樂藝術,可以開展的學習活動有:談談什么是音樂藝術;本單元課文中涉及的音樂藝術有哪些;理解、感受、欣賞音樂藝術時,經常運用的術語有哪些。學生分不同藝術形式開展的系列“藝苑談美”活動,能夠實實在在地把大單元整合教學落到實處。
總之,在高年級大單元整合教學中,教師需要以大單元架構進行設計和落實,讓學生在真實的學習活動中發展語文核心素養。
[本文系甘肅省蘭州市教育科學規劃2023年度教師個人課題“小學高年級語文大單元整合教學策略研究”研究成果,課題編號:LZ(2023)GR1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