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紹騁
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
剛剛在內蒙古落幕的第十四屆全國冬季運動會是北京冬奧會后舉辦的全國冬季項目大型體育賽事,也是內蒙古首次承辦的大型綜合性體育盛會。熱情好客的內蒙古人民和來自全國各地的冰雪健兒共同呈現了一屆精彩紛呈的體育賽事,通過“冰雪+文旅”“冰雪+體育”“冰雪+產業”,推動“冷資源”迸發“熱活力”。數據顯示,2023年入冬以來,內蒙古累計接待游客5002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696億元,分別是上年同期的5.01倍和6.78倍。
霍啟剛
全國人大代表、香港體育協會暨奧委會副會長
以籌辦、承辦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為契機,圍繞“ 三地三中心”,全力打造體育灣區,推進體育模塊“硬聯通”,落實體育規則“軟銜接”,把體育文化“心相融”,完善制度和規則銜接,建立高效協調溝通機制。在推動“三大球”振興的大背景下,中國足球協會、中國香港足球總會、中國澳門足球總會三方聯合申辦2031年女足世界杯。未來將努力推動以大灣區名義舉辦更多體育賽事,發揮好香港對外橋梁的作用。
陶璐娜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射擊射箭運動中心主任
體育在推動社會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不僅是人們休閑娛樂的一種方式,還是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舉辦重大體育賽事、加強與國際體育組織的合作等,是提升國家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的重要舉措。
陳立人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拳擊協會主席
要通過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斷推進體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凸顯體育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展示國家文化軟實力等方面的功能價值,尤其要適應群眾體育、青少年體育、學校體育的多元需求和個性化發展,開門辦體育、辦人民滿意的體育。希望通過聚焦需求側,推動體教融合落地落實見效,推動體育運動在青少年群體中普及發展,夯實我國競技體育青訓體系。
鮑明曉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體育大學中國體育政策研究院執行院長
無論是體育強國建設還是體育改革,立足點都應是百姓的需求。我們看到無論馬拉松還是飛盤、露營、冰雪運動,都呈現出極強的上升勢頭,群眾參與體育的內生動力很強,這是體育工作者應該關注的,也給“體育有為”提供了更大空間。在構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過程中,諸如高水平馬拉松賽事供給不足、冰雪運動消費偏高、戶外運動場地設施不足的問題仍舊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舊凸顯,破解這些困難、問題,都是體育界別委員需要努力的。
汪玉成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安吉縣余村黨支部書記
“ 村超”、“村BA”等鄉村體育賽事活動的出圈,讓全社會意識到豐富多彩的鄉村體育賽事對于激發鄉村活力、活躍鄉村生活、提升農民風貌、建設美麗鄉村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剛剛過去的春節假期,余村打造了國潮燈會、漢服滑雪、舞龍舞獅等一系列鄉村民俗體育活動。2023年,余村累計接待游客約115萬人次,村集體經濟收入約2247萬元。去年,余村與“體育合伙人”聯合開展了“潮玩運動嘉年華”、“第一屆村BA邀請賽”等一系列品牌賽事活動,今年還在謀劃越野賽。體育已成為余村鄉村振興中的閃亮名片。
丁亞琳
全國政協委員、湖北省體育局副局長
老年體育是滿足老年人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手段,要從主觀健身參與意識和客觀健身要素保障上雙向發力,幫助更多老年人參與健身、獲得健康收益,加快優化和升級老年體育服務,除傳統的體育活動和服務外,還需要提供以健康風險控制為目的的老年體育指導服務。
文曉燕
全國人大代表、殘奧會冠軍
杭州亞運會和亞殘運會的成功舉辦,以體育推動殘健融合已成為社會共識。受殘疾影響,殘疾人受教育水平總體偏低,自我發展能力較弱,社會融合程度較低,相關政策支持不夠。建議整合資源,加大支持殘疾人創業,努力培養殘疾人技能人才,落實和拓展殘疾人創新創業服務,加快建設殘疾人創新創業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