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試從多重視角入手對《駱駝祥子》的悲劇結構與內蘊進行闡釋與解讀。首先,從西洋古典悲劇框架以及現代性悲劇的視角對小說中以祥子為代表的洋車夫的悲劇進行分析;其次,從女性主義的視角對小說中以虎妞為代表的女性形象的悲劇進行分析;最后指出無論是以祥子為代表的男性人物形象還是以虎妞為代表的女性人物形象的悲劇,都可以歸結為個體賴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質與生理需求得不到滿足的宿命悲劇。
【關鍵詞】《駱駝祥子》;悲劇;宿命
【中圖分類號】I207?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4)10-0004-04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10.001
《駱駝祥子》是一部講述舊社會人力車夫悲慘命運的小說,但其中的悲劇內涵卻可以有多重解讀。首先老舍寫作的意旨是具有隱蔽性和可解讀性的,老舍在談到自己的寫作時曾指出為了避免“挨四十大板”而把思想“像變戲法似的設法隱藏起來” ①,其次他同時受到中西方兩種文化與宗教的影響,兼具啟蒙與民間雙重視角,再次《駱駝祥子》的寫作時間是20世紀30年代,并選取了當時的北平城作為小說故事的發生地,小說的內容不可避免地會受到那一復雜的時代背景的影響。可見,《駱駝祥子》的文本具有較為豐富的可闡釋性,本文擬從多重視角對《駱駝祥子》這一小說的悲劇性進行解讀與闡釋。
一、以祥子為代表的洋車夫的悲劇言說
(一)兩希文明影響下的悲劇結構
老舍曾談到自己的文藝修養“來自閱讀西洋古典文學” ②,而西洋古典文學具體來說可以分為古希臘文學與希伯來文學,我們在《駱駝祥子》中以祥子為代表的黃包車夫的悲劇故事里也可以看到一些古希臘與基督教悲劇元素。
首先是古希臘悲劇元素,從內容上來說,祥子的悲劇與古希臘神話中英雄悲劇的內容特征頗有相似之處。小說從開篇就對祥子的健美身軀進行了詳細的描繪:“很大很高”“結實”“扭頭看看自己的肩,多么寬,多么威嚴” ③,無論是作者還是祥子自身都對健美的身軀表現了毫不吝嗇的贊美,體現了希臘文化中的身體崇拜。除了給予祥子一副健美的身軀,老舍還賦予了他美好的人格,祥子具有強烈的自尊與進取精神,從不搶老弱殘兵的買賣。另外,對于祥子的身世,小說中以“生長在鄉間,失去了父母和幾畝薄田” ④一句話帶過,祥子的故鄉、過去與親屬關系都處在一個含混與缺失的狀態中,加之老舍把祥子比作富有生氣的樹,沒有具體故鄉,父母與成長經歷都處于缺失狀態的祥子仿佛具有自然靈性的神之子,而正是這樣一個有著健美身軀、美好品格的如神之子一般“最真確的人”,“連一陣風,一場雨,也給他的神經以無情的苦刑” ⑤,這樣的情節與古希臘神話中同樣具有美好品格的神普羅米修斯在高加索山上遭受無休止的苦刑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最終,通過祥子的淪落,健美身軀與美好品格的毀滅構成崇高感的毀滅,從而達到了古希臘悲劇“引起憐憫與恐懼來使這種情感得到陶冶” ⑥的效果。從結構上來說,《駱駝祥子》買車買車、三起三落的清晰情節結構也遵從了亞里士多德關于悲劇行動的完整性的要求,即“具有開頭、中間、結尾”,“恰當地構造” ⑦故事。
其次是基督教悲劇元素,老舍早年曾受洗并擔任北京一所基督教堂的地方服務團董事,與基督教淵源頗深,老舍的宗教背景也體現到了他的寫作中。學界已有不少研究指出《駱駝祥子》與但丁的《神曲》在結構與內蘊上的同構性,老舍本人也曾多次在演講或是寫作中提到《神曲》并借鑒《神曲》的形式。這里需要注意的是,《神曲》由“地獄”到“煉獄”至“天堂”,因此被但丁取名為“喜劇”,然而老舍在《鬼曲》的詩末說明中指出,自己的作品雖然“有點像《神曲》中的‘地獄。但只有‘地獄而無‘天堂” ⑧,老舍寫作《駱駝祥子》也只是想展示“地獄究竟是什么樣子” ⑨。因此,《駱駝祥子》的結構雖與《神曲》有同構性,但卻只截取了《神曲》的部分結構,是一部帶有宗教元素的悲劇。
不僅如此,祥子的形象與圣經故事中的亞當也頗為相像,祥子初到北平時“是從鄉野的泥土中生長出來的” ⑩, “一個臉上身上都帶出天真淘氣的樣子的大人” ?,與未嘗到智慧果滋味的亞當一樣具有孩童般的純真,祥子與虎妞初嘗禁果之后被一齊驅逐出人和車廠來到毛家灣大雜院的情節與亞當被夏娃誘惑之后被驅逐出伊甸園來到人間的情節也具有同構性。
另外,小說中對雨天的一段評論“雨下給富人,也下給窮人;下給義人,也下給不義的人。其實,雨并不公道,因為下落在一個不公道的世界上。” ?也是對《馬太福音》化用,天父“叫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老舍此時對基督教信仰已然產生懷疑,《馬太福音》里的降雨是公平的,義人與不義的人都會被照顧到,而《駱駝祥子》中老舍卻說“雨并不公平”,因為下落的世界是不公平的,在這個“不公道的世界”,祥子也并沒有得到主的救贖,而是走向了滅亡。
(二)現代性悲劇
老舍在講授西方寫實主義小說時曾談到,小說中的人物“好象機器,受著命運支配,無論怎樣也逃不出那天然律” ?,而機器化與宿命性正是一種現代病的特征,在祥子身上我們同樣可以看到類似的現代病特征,是一個趨于機械化(機械性的日復一日地拉車活動)、封閉化(強烈的個人主義)、動物化(小說的結局祥子成為精神趨于虛無的行尸走肉)的現代性焦慮幽靈(祥子最終的結局是以鬼為伴,陪人送殯,“預備著到亂死崗子去。” ?
這樣,祥子從人變為幽靈的過程也就可以看作是一個被現代性異化的人的悲劇,進城之后的祥子不僅沒有表現出對鄉村的親近感與“懷鄉病”,反而更親近城市,被抓的時候第一反應就是想要回到北平而不是他的出生之地,然而,城市亦不能作為他的歸屬來成就或是拯救他,反而逐漸摧毀了他,把他變為了“沒有心”的“高大的肉架子” ?,他從而成了一個既不屬于城市也不屬于鄉村,無處可去的末路鬼。
現代都市人在原子化的影響下比以往的城市居民更加冷漠、封閉,祥子身上正具有這一典型特征,他“不想別人,不管別人,他只想著自已的錢與將來的成功。” ?然而最終結局只是空受辛苦與委屈。小說中的老車夫就以螞蚱作比,指出“干苦活兒的打算獨自一個人混好,比登天還難” ?的殘酷現實。但在當時啟蒙和民眾革命自覺尚不充分的社會背景與市民環境下,打開自己融入市民集體也并沒有使得祥子得到拯救,反而正是因為融入了不思進取的墮落車夫群體中,最終成了“文化之城”中的“走獸”,“他吃,他喝,他嫖,他賭……等著潰爛。” ?可見,祥子的墮落是現代性癥候引發的必然悲劇。
二、以虎妞為代表的女性悲劇言說
老舍在《婆婆話》一文中曾對他的結婚觀、女性觀有一個較為集中的討論,通過這篇文章能發現,老舍對女性的審美標準與對兩性關系的看法與傳統男權社會中的普遍觀念存在一定的一致性,他談到“吃、喝、性欲、繁殖在結婚問題中比什么理想與學問也更要緊”,“要娶,就娶個能作賢妻良母的” ?。在老舍較為傳統的兩性觀念以及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女性生存環境的雙重作用下,小說中以虎妞為代表的女性形象必然會成為悲劇性形象。
在《駱駝祥子》中,女性的形象正面與否由男性來進行評判,而在男性的評判中,不符合其審美期待與價值認同的女性會被輕而易舉地異化、妖魔化。根據老舍的女性審美觀念,虎妞很顯然不是一個他所認同和喜歡的女性形象,于是,當虎妞不以女性形象出現的時候,她是個聰明善理財,能把人和車場打理得井井有條的優秀管理者,是父親不可或缺的好幫手,但一旦與祥子發生關系,女性特征得以顯露,必須作為女性形象而被評判的時候,她就馬上變為了一個“丑,老,厲害,不要臉”“吸人精血的東西”“兇惡的走獸。” ?同樣的,以男主人公對其產生兩性情欲為節點,夏太太也從一個女人變為了害他得了性病的妖精。
其次是女性被物化的悲劇,在劉四爺的眼中,虎妞本質上是維持人和車廠運行的賺錢工具,在祥子眼中,虎妞則是與買車的錢綁定在一起,娶了她就等于有了買車的錢,因此,當虎妞點明他不是娶媳婦而是娶這點錢的時候,一貫沉默溫厚的祥子才像是忽然被揭穿,而產生了想要掐死虎妞的沖動。而小說中另一位重要的女性形象小福子同樣被物化為可以轉化為貨幣的肉體,先是被父親賣給軍官換取錢財,后是為了養家糊口被迫賣身。
再次,在小說中女性似乎被視為了損害男人事業的重要因素,車夫們將身體的損耗歸咎于女人的損害,告訴祥子“干咱們這行兒的,別成家……一成家,黑天白日全不閑著, 玩完!”這一論斷更加深化了祥子對于家里的女人是個吸人血的妖精的印象。
最后,小說中的男女關系往往被描述為女性單方面引誘男性壓迫和控制男性,如祥子與虎妞發生關系在小說中的表層描述是虎妞引誘了祥子強迫了祥子,夏太太與祥子的關系也被描述為“暗娼”對祥子的勾引。但實際上,從一些細節上來看,虎妞似乎也并非全然故意設局引誘祥子,而在與虎妞的結合中,祥子自己也同樣得到了愉悅,譬如小說中寫祥子走進虎妞的屋后迷迷糊糊地看著她舍不得出去,與虎妞結合的過程,小說也專門花費一定篇幅進行了一段優美而舒展的意識流式描述,發生關系之后,祥子還經常忍不住想要去找虎妞。
在《駱駝祥子》這一復合性的小說文本中,女性人物形象也進行了一定的自救與抗爭,從而產生了文本內部的張力。虎妞一方面是父親維持車廠生意的工具,另一方面不自覺抗爭父親,與男性爭奪車廠權力,并以征服祥子作為手段達到反抗父親的目的;一方面是祥子車的替代品和祥子眼里物化的錢,另一方面祥子也是虎妞爭奪自己身體與主體性的工具。同樣的,小福子也以追求祥子為手段企圖實現對父親壓迫的擺脫。然而,在當時環境下女性個體的自救力量仍然是單薄的,自救手段也只是將自身的所有權從一方轉移到另一方,虎妞在與父親的車廠爭奪賽中失敗,嫁給祥子之后難產而死,小福子則未能實現與祥子結合擺脫父親控制的愿望,最終自殺身亡,《駱駝祥子》中的女性依然走向了死亡的悲劇。
三、個體生存的宿命悲劇
《駱駝祥子》帶有濃厚的宿命意識。譬如祥子和虎妞發生關系是祥子走向末路的悲劇開端,祥子把這一悲劇開端的發生歸為了無法逃脫的命:“他覺得像掉在個陷阱里……是洋車夫的命當如此。”看到老馬小馬爺孫的背影之后意識到老馬就是未來的自己,對車夫不可抗爭的命運的領悟使得他“想飛跑一氣,跑忘了一切,摔死也沒有多大關系。” ?再比如虎妞難產即將去世的時候,祥子的反應是毫無辦法,只能聽天由命等死,虎妞即將死亡時的氛圍也極具神秘感與宿命感,作者安排了喊佛請神的蝦蟆大仙這一角色。
老舍的宿命觀念不僅是受到基督教影響的結果,也受到了佛教的一定影響,老舍從小受到宗月大師的接濟,與佛教淵源頗深,結識許地山之后又受其影響對佛學產生興趣并做過題為《靈的文學與佛教》的演講。同時,這種觀念也是中國傳統小市民的一種普遍觀念,即無法尋求苦難的原因也無力尋求,于是只好將所有降臨在自己身上的苦難與廣泛存在的生存困境歸結于“都是命”。
留意到老舍作為一個關注小市民生存境況的人民藝術家的身份,我們適當剝離前文中所涉及的一些精神層面上的復雜性悲劇,可以看到《駱駝祥子》對作為一個人最基本的生存得不到滿足的滅亡悲劇的呈現。
一是性欲這一最原始的生理需求的扭曲化悲劇,在苦難的現實生存境遇下,小說中無論是男性人物還是女性人物形象的性欲需求都趨于了動物化與變態化,男性人物的視角下的虎妞退化為“貓”、跑腿的“母狗”。白房子的妓女被代稱為“白面口袋”,不再是一個完整的人而退化為只有“一對極長極大的奶”,女性人物視角下的祥子則退化為“一塊肉”“被貓叼住的小鼠”“產奶的奶牛”“肥壯的男狗。” ?男性人物一方面妖魔化女性,將女性視為會吸食自己精氣的妖精,認為與女性性交會損害自己的身體與事業,另一方面又對耽于無羞恥的性欲。女性人物則也在現實的遭遇中性欲扭曲化,如虎妞對祥子的征服與壓制,白面口袋“甘心”上白房子“混”,并將這種生活當作享受的行為。
二是糊口這一最基礎的物質需求落空的基本生存之悲劇。老舍談祥子的創作起源時說:“‘山大的一位朋友跟我閑談,隨便的談到他在北平時曾用過一個車夫。這個車夫自己買了車,又賣掉,如此三起三落,到末了還是受窮……朋友又說:有一個車夫被軍隊抓了去,哪知道,轉禍為福,他乘著軍隊移動之際,偷偷的牽回三匹駱駝回來。” ?老舍把第二個幸運的故事放在小說的前面部分,把第一個故事的“到末了還是受窮”作為小說的末尾部分,比較小說加工后的結局與小說原型故事的結局,我們能發現,加工后的“墮落”被附加了精神意義上的悲劇性,而小說原型的“受窮”只是單純的物質意義上的悲劇。
四、結語
老舍復雜的文化宗教背景和20世紀30年代極具悲劇色彩的時代背景共同構建了《駱駝祥子》文本內部的多重悲劇言說,無論是古典悲劇框架以及現代性悲劇結構之下的祥子的悲劇,還是女性主義視角下的虎妞的悲劇,最終都可以歸結為舊時代個體生存的底層困境和宿命悲劇。
基于此,老舍雖然將小說的時代背景設置在革命年代,也描寫了一定的革命情節,塑造了信奉社會主義的曹先生以及從事革命活動的青年學生阮明等人物形象,但并沒有將革命放置到祥子的身上,祥子作為一個具有強烈個人主義特質、固守傳統小農生產意識的底層窮人,只關心個人最具有實感的物質需求的實現情況,尚未形成想要改變自身悲劇命運應當聯合起來進行反抗的意識,也不滿足為革命獻身的條件,這也是當時社會中普遍存在的底層群眾的生存意識和現實狀態,而這樣一種傳統小農生產意識主導下底層個體的努力必然是無法改變物質生存困境的宿命悲劇的。
注釋:
①舒濟:《回憶我的父親老舍》,《新文學史料》1978年第1期,第145-146頁。
②胡絜青:《老舍論創作》,上海文藝出版社1980年版。
③④⑤⑨???????????老舍:《駱駝祥子》,浙江文藝出版社2018年版。
⑥⑦亞里士多德:《詩學》,新文藝出版社1979年版。
⑧老舍:《老舍全集》,人民文學出版社2013年版。
⑩趙園:《論小說十家》,浙江文藝出版社1987年版。
?老舍:《文學概論講義》,北京出版社1984年版。
?舒乙編:《老舍散文精編》,漓江出版社2003年版。
參考文獻:
[1]舒濟.回憶我的父親老舍[J].新文學史料,1978,(01):
145-146.
[2]亞里士多德.詩學[M].北京:新文藝出版社,1979.
[3]胡絜青.老舍論創作[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1980.
[4]老舍.文學概論講義[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
[5]趙大年.老舍的一家人[J].花城,1986,(4):200.
[6]趙園.論小說十家[M].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1987.
[7]孟丹編.廣來論著集 老舍研究[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1.
[8]肖四新.神性意識與神性拯救的萌芽——一種對古希臘“命運悲劇”的闡釋[J].戲劇,2000,(03):37-42+48.
[9]老舍著,舒乙編.老舍散文精編[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3.
[10]陳思和.《駱駝祥子》:民間視角下的啟蒙悲劇[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03):5-16.
[11]李素貞.資本主義父權制下的多重性別關系——重讀《駱駝祥子》的性別化現實[J].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7,(03):69-92.
[12]司玉英.命運觀與古希臘悲劇的審美架構[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04):114-117.
[13]江臘生.《駱駝祥子》的還原性闡釋[J].文學評論,2010,(04):121-125.
[14]王桂妹.《駱駝祥子》:虛假的城鄉結構[J].文藝爭鳴,2011,(15):53-59.
[15]老舍.老舍全集[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3.
[16]詹虎.《駱駝祥子》人物形象塑造藝術再探——祥子形象的心理學多維闡釋[J].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9(03):146-151.
[17]石小寒.《駱駝祥子》新論[J].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5,(04):77-85.
[18]孟慶澍.“反成長”、罪的觀念與個人主義——重讀《駱駝祥子》[J].文藝研究,2017,(03):58-67.
[19]老舍.駱駝祥子[M].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2018.
[20]張旭東.作為現代寓言和政治哲學的《駱駝祥子》[J].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9,(07):1-29.
作者簡介:
房佳雯,女,漢族,湖北仙桃人,重慶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現當代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