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佳佳,楊夢萍,胡 娟
(蘇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江蘇蘇州,215004)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了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重要任務。學前教育被視為高質量教育體系中最基礎的起始環節。[1]因此,加強高素質學前教育教師隊伍的培養,提高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專業發展作為學前教育研究中的重要議題,對此具有特殊意義。教師專業自主發展意識是教師基于現實的需求和對自身專業發展現狀的認識,對照專業發展的要求而形成的自覺的專業發展規劃意識,不僅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前提與動力源泉,還影響著教師自身的成長與對職業的滿意度。[2]
民辦園作為學前教育事業的重要構成主體,為我國幼教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并在學前教育的改革與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2022年全國教育事業數據統計結果顯示,我國民辦園數量達到16.05萬所,在全國幼兒園總體數量中占據55.49%。[3]民辦園教師隊伍規模龐大,已成為學前教育一線的師資主力。然而,已有研究表明,民辦園教師面臨著邊緣化、專業支持不足、社會尊重認可度不高和工作滿意度較低等一系列現實問題,對民辦園教師的工作穩定性產生負向影響。[4]因此,對民辦園教師的專業自主發展意識與職業滿意度開展研究具有現實必要性。
鑒于此,本研究旨在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揭示民辦園教師專業自主發展意識與職業滿意度的現狀及關系。這對于促進民辦園教師專業發展意識、提升職業滿意度、夯實民辦園師資隊伍具有重要意義。
研究采取整群抽樣法,面向C市四所民辦園教師發放問卷,共回收問卷220份。剔除無效問卷8份,有效問卷為212份,有效回收率為96.36%。本次樣本群體中年齡在30歲及以下的人數居多,教齡大部分在5年及以內,受教育程度以專科為主,收入主要集中在2000—5000元范圍內,擔任配班職務的教師最多。調查對象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調查對象基本信息
1.專業自主發展意識問卷
本研究采用自編的“民辦園教師專業自主發展意識調查問卷”。問卷包括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信息調查,包括性別、年齡、教齡、學歷、職務、待遇等基本情況;第二部分是教師專業自主發展意識調查,分為6個維度。問卷采用“非常差、較差、一般、較好、非常好”1—5的五級計分。該量表的Cronbach’s α為0.952,各維度與總分間的相關在0.861—0.915之間,工具信效度良好。
2.職業滿意度問卷
采取王永賢編制的“教師工作滿意度問卷”[5],包含5個維度,采用5級計分,1表示非常不滿意,5表示非常滿意,得分越高表示職業滿意度水平越高。該量表的Cronbach’s α為0.977,各維度與總分間的相關在0.812—0.865之間,工具信效度良好。
1.總體現狀
如表2所示,民辦園教師專業自主發展意識總體水平較高,平均值為4.35,各維度得分水平均顯著高于理論中值3,介于較好和非常好之間,說明民辦園教師專業自主發展意識總體處于較高水平。其中,教師的調節意識水平最高,處在4.5—5之間。其次是目標意識和職業認知,而工作積極性的水平一般(3.74±0.48)。

表2 專業自主發展意識總體情況
2.年齡差異
如表3所示,民辦園教師的年齡與專業自我發展意識中的目標意識、調節意識、學習主動性的水平和總體發展水平存在顯著差異。事后檢驗發現,在目標意識上,教師年齡為30歲及以下和31—40歲教師的目標意識發展水平要顯著高于41歲及以上的教師。在調節意識上,31—40歲的教師的調節意識水平顯著高于41歲及以上的教師。在學習主動性上,31—40歲教師的學習主動性水平顯著高于30歲以下的教師和41歲及以上的教師。在專業自主發展意識總體水平上,31—40歲教師的專業自主意識水平顯著高于30歲及以下的教師。這些結果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民辦園教師的專業自主發展情況,并為教師隊伍建設提供參考依據。

表3 專業自主發展意識年齡差異分析
3.教齡差異
如表4所示,不同教齡的民辦園教師在反思意識和工作積極性這兩個維度上存在顯著差異。事后檢驗發現,在反思意識維度,教齡為11—20年的教師的反思意識水平顯著高于教齡為5年及以內的教師。在工作積極性維度,教齡為11—20年的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水平顯著高于教齡為5年及以內的教師。

表4 專業自主發展意識教齡差異分析
4.職務差異
如表5所示,民辦園教師職務在工作積極性上存在顯著差異。這意味著不同職務的教師在專業自我發展意識的工作積極性方面有不同的表現。事后檢驗發現,幼兒園管理人員的調節意識、反思意識和工作積極性顯著高于主班教師和配班教師。管理人員的學習主動性水平顯著高于配班教師。說明管理人員對工作葆有熱情與奮進的姿態,這與幼兒園的管理者的職務特點不無關系。這些發現有助于學校管理者更好地了解教師群體的特點和需求,并制定相應的管理和培訓策略,以促進教師的專業自主發展。

表5 專業自主發展意識職務差異分析
5.班額差異
如表6所示,不同班額的民辦園教師在職業認知維度上存在顯著差異。事后檢驗發現,教師所在班級為20人及以下的情況下,教師的職業認知水平顯著高于班級人數為41人及以上的教師。

表6 專業自主發展意識班額差異分析
1.總體現狀
對民辦園教師職業滿意度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結果如表7所示。民辦園教師職業滿意度總體平均分為3.71,各維度得分水平均顯著高于理論中值3,介于一般和比較滿意之間,說明民辦園教師職業滿意度總體處于一般水平。在各項維度中,教師對工作本身的滿意程度最高,其次對園長管理和工作報酬的滿意度較高,然而對進修與晉升的滿意度水平相對較低,說明民辦園教師亟需進修渠道及合理的晉升機制。

表7 職業滿意度總體情況
2.差異分析
對不同年齡、教齡教師的職業滿意度進行分析后發現,在進修及晉升維度上均存在顯著差異,但在學歷、班級、班額等變量上未發現顯著差異(已嘗試進行分析但結果仍不顯著)。事后檢驗發現,30歲及以下的教師在進修與晉升方面的職業滿意度顯著高于41—50歲的教師,教齡5年及以下的教師職業滿意度顯著高于教齡11—20年的教師,具體如表8和表9所示。這種顯著差異由于以下原因造成:一方面,年輕教師進入職場后,他們的工作投入度和職業期待更高,因此更加關注進修培訓機會和晉升空間;另一方面,41歲及以上的教師通常已經成為園所的骨干教師甚至管理層,他們的晉升空間較為有限。此外,他們還需要平衡家庭與工作之間的壓力,這也可能會影響到其對職業的滿意度。

表8 教師職業滿意度年齡差異分析
表10顯示了民辦園教師專業自主發展意識與職業滿意度之間的相關分析結果。數據表明,專業自主發展意識各維度與職業滿意度呈正相關。其中,學習主動性維度與職業滿意度總體水平的相關程度最強,r=0.541。

表10 專業自主發展意識和職業滿意度的相關分析
本研究以職業認知、目標意識、調節意識、反思意識、學習主動性、工作積極性維度為自變量,以教師職業滿意度總分為因變量投入回歸分析,結果如表11所示。學習主動性和職業認知進入回歸模型。說明學習主動性和職業認知對職業滿意度有顯著的正向預測作用。兩個預測變量共同解釋了教師職業滿意度水平31.5%的變異量,回歸效果達顯著水平。結果表明,教師的學習主動性和職業認知度對職業滿意度具有正向預測作用。

表11 回歸分析
本研究發現,民辦園教師專業自主發展意識總體水平較高。由表2可知,民辦園教師專業自主發展意識總體水平為4.35,處在4—4.5之間,總體上達到了較好的水平。其中,教師的調節意識水平最高,其次是目標意識和職業認知。這一結果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當下的現實情況。一方面,隨著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社會和家長對幼兒教師的專業化水平及教育品質的要求逐漸提高。這種趨勢推動著民辦園教師不斷提升自己的發展意識,以適應教育領域的變革與挑戰。另一方面,民辦園的辦園體制受市場的調節與影響,學前教育市場需求及家長需求的變化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民辦園教師的生存與發展。
通過差異分析得知,在民辦園教師專業自主發展意識的不同維度上,年齡、教齡、職務和班額等變量都對其產生了顯著影響。具體而言,31—40歲的教師在其專業自主發展的調節意識和學習主動性方面高于其他年齡段教師。另外,教齡為11—20年的教師其反思意識和工作積極性顯著高于其他教齡的教師。通過數據對比發現,31—40歲的教師群體其教齡主要集中在11—20年的范圍內,此類教師正處于熟手型教師階段[6],逐漸擺脫新手教師的適應期和摸索階段,開始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在事業的上升期,他們追求更高的自我價值,因此專業發展的動力更為充沛。
管理者的工作積極性顯著高于配班教師的現象可以從多個角度進行解釋。其一,園長作為園所管理者承擔著更大的責任,面臨著更多挑戰,負責幼兒園的發展規劃、人員管理、教育質量保障等方面的工作。這種責任感和使命感激發園長產生更高的工作積極性。其二,園長需要經常接觸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熱點,掌握前沿教育動態。這種持續學習和接觸新知識的需求,激發園長對工作的熱情。
負責班級人數為20人及以下的教師的職業認知水平顯著高于負責41人及以上的教師。《幼兒園工作規程》明確指出,幼兒園班級規模以有利于幼兒身心健康,便于管理為原則,不宜過大,應根據不同年齡將班額控制在25—35人。[7]在班額較大的班級里,教師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與精力來照顧幼兒并與家庭進行溝通,因此可能會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綜上所述,通過對民辦園教師專業自主發展意識的調查和分析,揭示了年齡、教齡、職務和班額等因素對教師專業自主發展意識的顯著影響。這些發現不僅為幼兒園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了重要參考,也為管理者提供了改進工作環境和條件的建議。進一步研究和關注這些影響因素將有助于提高教師的工作滿意度和教育質量,推動幼兒園教育事業的持續發展。
調查結果發現,民辦園教師的專業自主發展意識的各維度與職業滿意度呈現正相關。這表明教師的專業自主發展意識越強烈,越能體會到工作的幸福感,越能感受到自身價值所在,從而獲得更愉快的情緒體驗,以最大的熱情投入工作中去。教師的專業自主發展意識不僅影響著教師個人的學習主動性和工作積極性,還能夠影響并左右其職業滿意度。高水平的專業自主發展意識意味著教師對職業有著科學理性的認知,對自身的專業發展有著強烈的動機,從而更有可能保持較高水平的學習主動性和工作積極性,以積極飽滿的狀態和面貌投入工作中。因此,專業自主發展意識的提升,最終有助于提高教師的職業滿意度。
回歸分析發現,學習主動性和職業認知對教師的職業滿意度具有顯著的正向預測作用,共同解釋率達到31.5%。這表明,教師的學習主動性越高、職業認知感越強,其職業滿意度也越高。[8]教師專業發展實質上是一種教師的自主發展過程,主要體現于個體對自身發展的自覺、主動和自我承擔。通過以主動學習者的身份進行自我認知、自我評價、自我調控,民辦園教師能夠不斷追求專業自主發展,努力改變專業發展現狀,從而強化自己作為教育主體的地位。因此,提高學習主動性、樹立正確的職業認知能夠使教師真正享有自主性,有助于提高其職業滿意度。
在當前競爭激烈的社會環境中,保持一定的危機感和競爭意識是個人職業生涯取得成就的必要條件。對教師而言,專業自主發展意識是其實現長遠發展的內在動力與重要基礎。因此,民辦園教師首先要做到轉變態度,將“要我發展”轉變為“我要發展”,不斷地增強專業自主發展的意識,明確意識到自己在專業發展中的主人翁地位,清晰地認識到自己的優勢與不足,成為一名具有自主意識的發展型教師。只有喚醒自身的專業自主發展的意識,才能變被動為主動,自覺了解自身專業發展的現狀并審視不足之處,激發專業發展的內在動力,緩解或消除職業倦怠,萌發并強化自我效能感。
主動性是增強教師專業發展意識和實現專業成長的直接推動因素。專業自主發展本質上是在內在動機的驅使下,教師意識覺醒并積極追求專業進步,強調了教師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掌握專業發展的自主權,是以主體地位身份進行的主動學習。在這一過程中,職業發展規劃扮演著重要角色,為主動學習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首先,民辦園教師要立足于當前的專業發展水平,深入剖析現存問題,著眼于自身發展需求,制定合理、清晰、細致、多元的職業發展規劃。這種規劃不僅包括時間層面上的長期和短期發展規劃,還涉及內容層面上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專業理念等方面的發展規劃。其次,教師需要分析專業發展的外部途徑,包括幼兒園的學習資源、學前教育領域的教育熱點、專業發展方向等信息,以便找到與個人專業發展相適配的目標。最后,在職業發展規劃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應勤于反思,自我調整,不斷完善自己的職業發展規劃。
健全民辦園教師專業發展體系的首要舉措是完善民辦園的進修培訓制度。針對新教師,采用師徒結對、教研活動、以賽促教等渠道助力新教師順利起航與適應。針對成熟教師和骨干教師,則給予更多參加專業活動的選擇權,使之依據自身需求自由選擇。同時,還需要關注處于“高原期”教師的發展狀態。通過創設服務型園所文化,探尋成熟期教師的心理變化與發展需求,引導其調整狀態,積極應對壓力,使其專業發展步入正軌,重拾專業發展的動力,順利度過專業發展的瓶頸期,獲得良好的職業體驗感。此外,制定合理規范的晉升制度,對教師的教學、教研、管理、業務等能力進行綜合考評,建立園內職稱制度,以提高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自我成就感。
在當前教育發展的大背景下,教師的專業自主發展意識和職業滿意度格外重要。對民辦園教師的調查研究,不僅深入了解了其專業自主發展的現狀和問題,也為提升教育質量和促進教師隊伍建設提出了一系列可行的建議和措施。只有在政府、學校和教師共同努力下,才能真正實現教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為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教育服務,助力學生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棟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