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勤紅
早期鑒別診斷良惡性乳腺腫塊是制定科學合理的治療方案的關鍵, 但由于乳腺組織結構的特殊性以及多種乳腺疾病都會出現腫塊癥狀, 致使臨床誤診、漏診情況屢見不鮮[1]。超聲是早期鑒別診斷良惡性乳腺腫塊的常用方法, 但誤診率較高, 而高頻超聲技術能夠更好顯示微小病灶及病變細節, 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乳腺癌的檢出率, 其準確率仍然需要進一步的優化[2]。超聲引導下粗針穿刺活檢是一種微創、具有高度準確性的術前病理診斷技術, 包括細針穿刺活檢和粗針穿刺活檢, 其中細針穿刺活檢獲取乳腺組織量有限, 可能存在假陰性的可能, 而粗針穿刺活檢能夠獲取足夠的乳腺組織, 能達到組織學診斷水平, 也能滿足免疫組化分析要求[3]。腫瘤標志物在早期鑒別診斷良惡性乳腺腫塊中的作用越來越受到臨床的重視, 對于指導乳腺腫塊的臨床治療也具有重要意義[4]。本研究旨在探討超聲引導下粗針穿刺活檢在乳腺腫塊鑒別診斷中的價值及其與腫瘤標志物的關系。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9 年1 月~2022 年1 月收治的140 例乳腺腫塊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經手術術后病理檢查確診乳腺癌72 例、乳腺良性病變68 例。乳腺癌患者年齡33~70 歲, 平均年齡(54.32±7.24)歲;腫塊最大直徑1.0~8.6 cm, 平均腫塊最大直徑(3.48±1.71)cm;疾病類型:浸潤性導管癌57 例、導管原位癌10 例、導管內癌5 例;TNM 分期:Ⅰ期19 例、Ⅱ期32 例、Ⅲ期21 例。乳腺良性病變患者年齡35~67 歲, 平均年齡(54.68±7.36)歲;腫塊最大直徑1.2~8.8 cm, 平均腫塊最大直徑(3.55±1.75)cm;疾病類型:乳腺纖維瘤53 例、乳腺增生9 例、纖維樣囊腫6 例。乳腺癌和乳腺良性病變患者的年齡和腫塊最大直徑比較無差異(P>0.05), 可作比較。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①均為女性;②術后經組織病理學檢查明確診斷;③均為首發病例;④患者知情同意。
1.2.2 排除標準 ①存在遠處轉移;②入組前接受過放射治療、化學治療等;③合并其他系統原發性惡性腫瘤;④存在嚴重心、肝、腎功能障礙。
1.3 方法 所有患者術前均接受高頻超聲檢查、高頻超聲引導下粗針穿刺活檢及腫瘤標志物檢測。
1.3.1 高頻超聲檢查 患者檢查時取仰臥位, 暴露兩側乳腺及腋窩, 使用飛利浦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作橫切和縱切掃描, 探頭頻率為10~12 MHz, 記錄可疑病灶的腫塊位置、大小、邊界、形態、內部回聲、鈣化及血流情況, 檢測結果由2 位經驗豐富的影像學醫師負責評判, 記錄相關數據。
1.3.2 高頻超聲引導下粗針穿刺活檢 超聲檢查后確定穿刺點、進針路徑, 使用美國巴德公司全自動18G活檢槍, 對穿刺點皮膚進行常規消毒, 使用2%的利多卡因進行局部麻醉, 超聲引導下穿刺針沿探頭長軸斜行刺入, 待針尖達到腫塊部位擊發活檢針, 并快速拔針, 在腫塊不同區域至少進行3 次穿刺, 取約2 cm 組織條3~4 條, 將采集的標本組織固定并送病理檢查。
1.3.3 腫瘤標志物檢測 患者入院后均于次日取空腹靜脈血5 ml, 離心分離血清, 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CEA、CA199、CA125 水平, 嚴格按照試劑盒方法操作。
1.4 觀察指標 比較不同檢查方法(高頻超聲、高頻超聲引導下粗針穿刺活檢)對乳腺癌的診斷效能, 計算準確率、靈敏度、特異度;比較乳腺癌和乳腺良性病變患者的腫瘤標志物(CEA、CA199、CA125)水平;比較不同高頻超聲引導下粗針穿刺活檢結果患者的超聲表現特征及腫瘤標志物水平。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分析軟件, 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不同檢查方法對乳腺癌的診斷效能比較 高頻超聲引導下粗針穿刺活檢將4 例乳腺癌誤診為乳腺良性病變, 將1 例乳腺纖維瘤和2 例纖維樣囊腫誤診為乳腺癌。高頻超聲引導下粗針穿刺活檢診斷乳腺癌的靈敏度、特異度及準確率分別為94.44%、95.59%、95.00%, 均明顯高于高頻超聲的68.06%、79.41%、73.57%(P<0.05)。見表1。

表1 不同檢查方法對乳腺癌的診斷效能比較(n, %)
2.2 乳腺癌和乳腺良性病變患者的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 乳腺癌患者CEA、CA199、CA125 水平均明顯高于乳腺良性病變患者(P<0.05)。見表2。
表2 乳腺癌和乳腺良性病變患者的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 ±s)

表2 乳腺癌和乳腺良性病變患者的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 ±s)
注:與乳腺癌比較, aP<0.05
類別 例數 CEA(ng/ml) CA199(U/ml) CA125(U/ml)乳腺癌 72 4.55±1.22 31.86±9.56 26.12±6.18乳腺良性病變 68 1.68±0.52a 12.10±4.33a 11.54±4.83a t 17.920 15.598 15.492 P<0.05 <0.05 <0.05
2.3 不同高頻超聲引導下粗針穿刺活檢結果患者的超聲表現特征及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 高頻超聲引導下粗針穿刺活檢良性與惡性患者的腫塊最大直徑、形態、邊界、內部回聲、淋巴結腫大、鈣化、血流信號等超聲特征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高頻超聲引導下粗針穿刺活檢良性患者的CEA、CA199、CA125水平均低于惡性患者(P<0.05)。見表3, 表4。

表3 不同高頻超聲引導下粗針穿刺活檢結果患者的超聲表現特征比較(n)
表4 不同高頻超聲引導下粗針穿刺活檢結果患者的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 ±s)

表4 不同高頻超聲引導下粗針穿刺活檢結果患者的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 ±s)
注:與惡性比較, aP<0.05
類別 例數 CEA(ng/ml) CA199(U/ml) CA125(U/ml)良性 69 1.74±0.55a 12.43±4.40a 11.62±4.88a惡性 71 4.53±1.26 31.88±9.68 26.25±6.20 t 16.894 15.230 15.486 P<0.05 <0.05 <0.05
超聲引導下穿刺活檢在鑒別診斷乳腺腫塊良惡性方面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是一種可取代術中冰凍切片的術前病理診斷技術[5], 超聲引導下粗針穿刺活檢較細針穿刺活檢能夠獲取更為充足的樣本量, 臨床診斷準確度更高。本研究結果顯示, 高頻超聲引導下粗針穿刺活檢診斷乳腺癌的靈敏度、特異度及準確率均明顯高于高頻超聲(P<0.05), 與術后組織病理學結果保持較高的一致性, 提示高頻超聲引導下粗針穿刺活檢具有開放性活檢效果, 同時超聲引導下粗針穿刺活檢能夠實現術前明確乳腺腫塊的疾病類型, 對于臨床治療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對于單純超聲無法鑒別的乳腺癌患者應及時進行超聲引導下粗針穿刺活檢[6]。
乳腺癌患者血清中腫瘤標志物常呈異常表達, 對于乳腺癌的診斷具有較好的靈敏度和特異度, 同時腫瘤標志物水平越高常提示乳腺癌患者預后越差, 因而,腫瘤標志物水平也可作為乳腺癌患者病情監測及預后評估的指標[7,8]。本研究結果顯示, 乳腺癌患者的CEA、CA199、CA125 水平明顯高于乳腺良性病變患者(P<0.05), 提示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對于乳腺癌早期診斷具有重要臨床價值。本研究結果顯示, 高頻超聲引導下粗針穿刺活檢惡性患者CEA、CA199、CA125水平明顯高于良性患者(P<0.05), 提示高頻超聲引導下粗針穿刺活檢結果與腫瘤標志物水平有關, 能夠對乳腺腫塊作出較準確的鑒別診斷, 從而為乳腺癌患者提供準確的治療指導。
本研究結果顯示, 高頻超聲引導下粗針穿刺活檢仍然可能存在誤差, 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粗針穿刺活檢相對于手術活檢, 其標本取樣量仍然有限, 同時受操作者技術、病灶情況的影響。當乳腺病變向惡性發展時,病變部位可形成大量新生血管, 為乳腺癌的發生、發展和轉移提供營養需求, 超聲檢查可顯示較大的血流信號強度, 且血流信號強度與乳腺病變惡性程度呈正相關[9]。微鈣化是乳腺癌患者一個重要超聲特征, 約35%~75%的乳腺癌患者可伴有微鈣化, 良性病變的微鈣化物質主要是草酸鈣, 而乳腺癌的微鈣化物質主要是羥磷灰石, 利用二者的影像學特征差異可對乳腺腫塊良惡性進行鑒別診斷, 另外鈣化特征也是影響乳腺癌預后的重要指標[10]。本研究結果顯示, 高頻超聲引導下粗針穿刺活檢良性患者與惡性患者的腫塊超聲特征存在差異, 高頻超聲引導下粗針穿刺活檢惡性患者的超聲圖像表現為腫塊最大直徑更大、形態多為不規則、邊界欠清晰、存在內部回聲、淋巴結腫大、常見微鈣化、血流信號多為Ⅱ~Ⅲ級, 表明高頻超聲引導下粗針穿刺活檢技術不僅能夠利用超聲進行精準穿刺,也能一定程度上對乳腺腫塊良惡性辨別提供參考, 能夠進一步提高粗針穿刺活檢技術的診斷準確率, 對于高頻超聲引導下粗針穿刺活檢技術診斷為陰性的患者,如果患者乳腺超聲圖像存在血流豐富、微鈣化等超聲表現, 可建議再次活檢或行開放手術確診。
綜上所述, 高頻超聲引導下粗針穿刺活檢能夠較好的鑒別診斷乳腺癌與乳腺良性病變, 其診斷效能明顯優于單純高頻超聲, 穿刺活檢結果與腫瘤標志物、超聲表現特征存在明顯關系, 能夠為乳腺腫塊治療提供指導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