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瑤 (合肥工業大學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09)
國土空間規劃是具有權威性和約束力的國家法定規劃。旅游發展專項規劃作為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下的一類專項規劃,應以生態保護優先為原則、以綠色規劃和發展為基本方法[1],銜接國土空間規劃,完善旅游發展專項規劃的方法和實施措施。
根據《安徽省國土空間專項規劃銜接技術導則(試行,征求意見稿)》中對專項規劃的相關要求和解讀,細化落實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在特定區域或特定領域的空間安排、銜接國土空間詳細規劃的作用,具有專門性、專業性、工程性。專項規劃劃分為特定區域類、全域空間布局類、城鎮空間布局類這三大類別,旅游專項屬于全域空間布局類。規劃要求主要內容包括但不局限于規劃目標和戰略、空間布局、空間利用分析、空間管控要求這四個方面的內容。其中銜接的重點為全域空間布局類專項規劃項目選址布局圖需重點分析項目選址與“三線”及歷史文化保護等規劃控制線的關系。
在《旅游發展規劃管理辦法》中,針對旅游規劃要求基本內容包括對旅游業基本條件分析、發展的綜合評價、明確發展目標和空間布局,由此提出實施規劃的政策措施。
除了以上內容,在國土空間背景下,旅游發展專項規劃還需以國土空間規劃為基礎底圖進行銜接,以生態優先為準則,合理配置旅游發展的各類空間資源,使得旅游資源更好地被保護、開發和利用,也使得旅游資源用地更好地落實管控?;诖?,探究總結出國土空間背景下旅游發展規劃體系的要點。
①基礎研究為依托
調查研究區域的旅游資源,通過分析評價得出優勢資源,并通過對整體現狀的問題研判,提出問題和解決對策,完成旅游規劃的基礎研究,為后續的布局與空間管控奠定基礎。
②空間布局為主體
依據現狀資源分析,梳理思路,明確發展目標與定位,樹立品牌形象,謀劃空間結構[2]。以其特有的空間布局去打造發展模式,達到旅游發展目標。
③空間管控為支撐
通過分析“三調”成果數據,形成統一的工作底圖。通過大數據和相應軟件進行數據獲取和分析,強化各類保護紅線控制[3]。合理確定可建設規模、發展集聚區及優先發展的地段,根據劃分的景區范圍提出管控范圍及控制要求。
依據《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旅游資源分8個主類,23個亞類,最后形成110 個基本類型。8 個主類按照資源類型分為自然旅游資源和人文旅游資源兩類。通過調查分析,霍山縣豐富的旅游資源全面覆蓋了八大類別,在110 個基本類型也占到了60%。資源種類繁多,有極大的旅游產品開發潛力。
霍山旅游資源共計422 處,其中人文旅游資源占到總數的69.43%,共計293 個;自然資源也占到了總數的30.57%,共計129 個。文化底蘊深厚,人文旅游資源占有一定的優勢。基于霍山全域而言,自然資源呈現分布廣、體量大等特點??傮w來說,自然旅游資源與人文旅游資源形成兼收并蓄、相得益彰的格局。
通過對霍山縣旅游資源進行綜合分析評價,得出特品旅游資源共9 處、優良級旅游資源共153 處、普通旅游資源共計260處。
霍山縣422 個資源單體分布于整個縣域,在16 個鄉鎮的分布數量差異較大。其中,旅游資源單體分布數量在30個以上的鄉鎮有5 個,即但家廟鎮、衡山鎮、漫水河鎮、下符橋鎮、諸佛庵鎮。旅游資源單體數量較少(低于10 個)的有太平畈鄉、黑石渡鎮。僅從數量分布來看,西北部地區旅游資源的分布相較于中部和東南部略多一些。但是,從資源的構成和優良級上分析,西北部、中部和東南部三大片區各具特色,綜合分析,霍山縣全域旅游資源較為優異,有望形成全域旅游開發超級體系。
3.3.1 特色區域,奠定生態大基底
霍山擁有皖西六大水庫中的三座,也是下游合肥、六安等大城市的“生態水缸”。旅游資源豐富,首屈一指的是大別山主峰白馬尖、佛子嶺景區、康養圣地的陡沙河溫泉小鎮等。通過“三線”影響分析,霍山縣生態紅線范圍較大,可供開發建設的旅游用地頗為緊張。從國土空間層面分析,生態、農業空間于全縣面積來說占比極大,為94.8%,生態保護紅線約占霍山縣總面積的一半。
解決對策:在旅游開發的同時,需要嚴格對接生態紅線,以康養度假為主題,充分挖掘特色資源,發展特色旅游產品,打造霍山度假品牌。
3.3.2 文化特色化鑄就紅色文化新風采
霍山作為安徽省唯一的全景赤化縣,是著名的革命老區,許多三線軍工廠曾選址在霍山縣,如今時代變遷,雖然只留下廢墟,但它們具有不可復制的歷史文化價值。霍山還有各種民間藝術文化。針對多種類型的特色文化,目前打造力度尚且不足,許多紅色資源擁有諸多國家榮譽,但是缺少知名度。旅游市場較為單一,客流消費低,效益不明顯。
解決對策:創新景點模式,活化文化展示,開發紅色產品,豐富游覽方式,打造豐富的特色文化旅游產品。
3.3.3 融入合肥、長三角經濟圈機遇明顯
霍山縣位于長江經濟帶下游,具有良好的區位條件。外部環形高速的快速發展刺激了霍山縣的短途游、周邊游市場。但是霍山縣交通樞紐不足,省道為主,只有一條高速,沒有高鐵與機場。內部小交通不夠通暢,景區之間交通聯動性需加強,景區內部小交通有待完善,并且山路崎嶇狹窄,導致區域景點之間的聯動性較弱。

圖1 區位分析圖
解決對策:提升交通通達性,增加交通樞紐;依托內部環線和旅游線路打造風景廊道。
3.3.4 產品遍地開花,開創旅游大格局
霍山縣有5 個4A 級以上景區,兩大國家級旅游度假示范區。但是產品呈現“只有星星沒有月亮”,規?;?、國際化產品不足,集聚化程度有待提升。全域旅游缺乏核心龍頭項目帶動,缺少國家級、5A級景區等。
解決對策:霍山亟需整合創建5A 級景區或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打造霍山旅游新名片,打造龍頭品牌項目,以高知名度和建設成熟的大型景區景點為核心引擎,打造超級IP。
通過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生態山水度假旅游品牌,構建深度體驗旅游產品體系和高品質旅游服務體系,將霍山打造成為大別山休閑旅游首選地、長三角康養度假新居地、全國全域旅游霍山樣板,最終成為國際知名的青山清水輕康養度假目的地。
基于以上對于霍山縣旅游資源的基礎研究及問題研判,以“度假引領、重點融合、多元支撐”為理念,構建“一環引領,雙核共振,四廊串聯”的全域旅游空間布局。
一環——霍山最美旅游環線。以G35 高速霍山段、大別山國家風景道、G346 為軸線,整合沿線自然風景,串聯霍山全域多個核心景區,打造屋脊山、宋家河、金竹坪、百家山等系列攝影觀景節點。

圖2 最美環線示意圖
兩核——佛子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核、大別山國家康養旅游度假區核。佛子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以縣城和佛子嶺鎮為核心,依托佛子嶺水庫資源和縣城的商業資源,以文化慢城休閑為主題,打造霍山國際慢城休閑娛樂綜合體。以慢城為主題,以漢文化為背景,以酒文化特色,建設“一園一館一鎮兩街區”,建立慢游、慢吃、慢玩、慢宿于一體的慢游體驗系統,打造全方位慢游體驗。以陡沙河溫泉小鎮和太平畈霍山石斛小鎮為發展重心的大別山山林康養度假板塊,整合溫泉小鎮、石斛小鎮、銅鑼寨景區、千工堰水上漫城等資源,主打康養品牌和民俗體驗及觀光休閑業態,引導周邊村落發展中高端民宿,打造國家級山林康養旅游度假高地。
四廊——紅色研學體驗廊、運動拓展體驗廊、藝術文創體驗廊、農旅休閑體驗廊。紅色研學體驗廊串聯但家廟鎮、下浮橋鎮、黑石渡鎮、諸佛庵鎮、落兒嶺鎮、漫水河鎮等鄉鎮,依托紅色文化和三線文化,引入紅色文化沉浸式體驗業態和研學教育業態,激發紅色資源活力和文化價值,打造紅色文化研學教育體驗廊道;運動拓展體驗廊串聯落兒嶺鎮、大化坪鎮、太陽鄉、磨子潭鎮等鄉鎮,依托山地資源和良好的山水景觀以及霍山大峽谷漂流的知名度,開發系列探險休閑項目,打造運動拓展體驗廊;藝術文創體驗廊串聯諸佛庵鎮、佛子嶺鎮、單龍寺鎮、東西溪鄉等鄉鎮,以網紅“三家村”打造大別山藝術部落IP;農旅休閑體驗廊連接下浮橋鎮、橫山鎮、與兒街鎮、東西溪鄉等鄉鎮,整合串聯鄉鎮的農業資源,農旅融合,發展農業休閑觀光和鄉村旅游,完善餐飲、住宿、農事體驗等配套產品。

圖3 旅游規劃空間布局圖
以“度假引領、重點融合、多元支撐”為理念,構建“2+10+N”的全域旅游項目體系。
2 個引擎項目,即陡沙河溫泉旅游度假區、南岳山-佛子嶺水庫風景名勝區;10 個重點項目及N 個支撐項目,即大別山主峰旅游區、銅鑼寨風景名勝區、大別山(安徽·霍山)滑雪旅游度假區、六萬情峽景區、霍山大峽谷漂流景區、太平石斛小鎮景區、觀音巖景區、月亮灣作家村、仙人沖畫家村、屋脊山攝影家村等。

圖4 項目布局圖
通過對霍山縣現狀資源的基礎研究分析,明確發展目標,謀劃空間布局。通過銜接國土空間規劃,轉化概念思維為空間思維[4],從空間出發,遵循摸家底—定目標—定格局—落用途的路線,按照“頂層謀劃+空間落實”的路徑,制定科學的空間管控策略。
景區發展需要基于“三區三線”進行合理開發。作為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的基本依據,旅游規劃底圖需嚴格疊加“三線”。景區的開發需要遵循“三區三線”的管控要求及管控原則,遇到與控制線相沖突的部分,需要協調調整,向上位國土空間規劃反饋。
在旅游規劃底圖上針對重點景區畫“兩條線”,即總范圍線和建設線,總范圍線為景區最大范圍,明確景區范圍;建設線為景區內建設用地線。因此在規劃中,霍山重點景區的用地需求量需要明確,主要包含景區總體用地和建設用地。需要明確景區的具體位置和景區范圍[5],原則上后期建設不超出規劃用地范圍線。用地的落圖遵循“三區三線”疊加下的合理空間。
根據景區“兩條線”確定景區總范圍和建設范圍。景區總范圍內可進行景區游覽活動,景區內管控遵循國土空間各類用地管控原則。建設用地范圍內允許景區建設,建設用地范圍外不允許建設。其他特殊類型如自然保護地需要遵循自然保護地管控要求。
在國土空間大背景下,“多規融合”是趨勢,如何促使旅游規劃更好地銜接國土空間規劃以及開創旅游規劃新時期,是一個重要的研究命題[6]。本文通過探尋國土空間大背景下旅游專項規劃的體系構建,以安徽省霍山縣為例,從基礎研究、空間布局和空間管控三個方面闡述了國土空間背景下旅游專項規劃的編制思路。僅以初步研究提出一些思考,期望為后續的研究和規劃提供一定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