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淺議仲景方之煎服法*

2024-04-09 06:09:27李景軒陳朝遠李爽李文秀張喜蓮
天津中醫藥 2024年2期
關鍵詞:張仲景

李景軒,陳朝遠,李爽,李文秀,張喜蓮

(1.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天津 300193;2.國家中醫針灸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天津 300193;3.天津中醫藥大學研究生院,天津 300193)

張機,字仲景,集東漢以前醫學成就并總結個人的臨床實踐經驗作《傷寒雜病論》一書,但因后世流傳中的諸多問題,導致原書內容缺失、條文順序錯亂等,經歷代醫學家的收集及整理校勘,分為《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兩部書,開創了中醫辨證論治先河,隨證選方用藥,療效顯著,書中組方配伍精當、用藥嚴謹、炮制考究,故被后世尊稱為“醫圣”,其專著譽為“眾方之祖”[1],書中方劑稱為“仲景方”。張仲景依據不同疾病的臨證特點,辨證施治,選取恰當的藥物煎煮、服用及藥后調理方法,諸法與發揮藥物臨床療效、瘥后身體的恢復情況關系密切;除湯劑、丸劑、散劑等常規內服劑型外,書中還包括栓劑、熏洗方、坐浴方等外用方,對當代臨床實踐用藥及藥物劑型開發等方面仍極具指導意義。文章就仲景方的煎煮法、藥物劑型、服藥方法以及藥后調理事宜等方面進行歸納及總結[2],以饗同道。

1 煎煮法

“湯者,蕩也。”張仲景湯劑配伍精當,變化靈活,辨證施治得當,患者服用后療效顯著,然現代人生活節奏快,求醫時對煎藥方法不重視,常不能謹遵醫囑煎服藥物;或出于醫務工作者的原因,如臨床工作繁忙以致對患者囑托不夠耐心詳細,患者對某些方劑或藥物的特殊煎煮方式不夠了解等[3],這些都會影響服藥效果,貽誤病情,甚或出現危及生命等不良后果。對此,清代醫家徐大椿曾指出:“煎藥之法,最宜深講,藥之效不效,全在乎此。”[4]由此可見,精當的藥物煎煮方法,對中藥方劑藥物療效的發揮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1.1 一般煎煮法

1.1.1 煎煮前處理 呋咀,古代指用口將藥物咬碎,以便煎服,后逐漸演變成用特定工具將藥物切片、搗碎或銼末等的步驟,旨在煎煮藥物時,最大限度地增加藥物與煎藥溶媒的接觸面積,更多地析出藥物有效成分,更高效地發揮中藥的作用[5]。“呋咀”一詞只在桂枝湯條文下注明“上五味,呋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其他條文則省去,但這并不意味著余方不必呋咀。唯大烏頭煎一方,注明“不呋咀”。

1.1.2 煎煮時間 由于中國古代缺乏精準的計時儀器,故判斷煎煮中藥湯劑是否完備,具有特定的治療作用,一是根據湯液物理狀態的變化,如小建中湯方后注“內飴,更上微火消解”等;二是依靠藥物煎煮過程中的用水量及耗水量估算煎煮時間,這也是應用極為廣泛的一種方法,沿用至今,《傷寒論》《金匱要略》中條文用方后注,表述大多為“以水數升,煮取幾升”,雖未對藥物煎煮的時間作確切的表述,但可通過其文字描述,根據中藥湯劑的用水量及耗水量進而推斷出湯藥的煎煮時間。漢代的度量衡,換算成現代的計量單位,“一合”約20 mL,“一升”約200 mL,“一斗”約2 000 mL。一般來說,解表劑多為辛散之品,多含有揮發油等成分,久煎恐耗散其氣味,降低藥物療效,故耗水量較少,煎煮時間稍短,故如麻黃湯、小青龍湯等煎煮時間大概為20~30 min,能最大限度發揮效用;然部分醫家認為,根據《傷寒論》中記載,麻黃湯“以水九升,先煮麻黃……煮取二升半”,大青龍湯“以水九升,先煮麻黃……煮取三升”,煎煮時間大概為90~100 min[6-7],與現代日常煎煮麻黃類方劑時間相差甚大。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張仲景時代所用麻黃多為全麻黃,毒性大,因此需久煎以消除毒性,現代麻黃類方劑所用麻黃多為麻黃莖,取其發表之用,其毒性小,耗時則短,麻黃根則用在斂汗;另一方面,現代煎煮藥物前均需浸泡中藥材,仲景方的原文記載中卻未提藥物的浸泡過程。補益劑大多味厚滋膩,宜慢火久煎,如小建中湯“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內膠飴,更上微火消解”,煎煮藥物時間大概為60 min[8],與現當代煎煮補益類湯劑的耗時大致相符。

1.2 特殊煎煮法

1.2.1 先煎 先煎是指先行煎煮某1 種或幾種藥物,隨后納入群藥同煎的方法。探究其意義,一在于減毒增效,如含麻黃的方子,包括麻黃湯、大青龍湯、小青龍湯、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等,方后多標注“先煮麻黃……去上沫,內諸藥”,現代藥理學認為麻黃具有興奮中樞、升高血壓、加快心率等作用,先煮麻黃,去其上沫,有利于去除心煩等不良反應;二是有助于使藥味濃厚,藥效得到更好的發揮,如茵陳蒿湯中茵陳久煎,可最大限度地將藥物的有效成分溶于湯液中,使湯液治療效果更佳[9];三是某些藥物質地堅硬,味道腥臭特殊,如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救逆湯中先煎蜀漆,先煎可使藥物有效成分更多地析出,并可祛除其腥味。

需要注意的是,仲景方中一些礦物類藥物及毒性藥物入湯劑方式與當代存在異處。如現代藥理學研究大多認為礦石類的藥物入湯劑需先煎久煎,目的在于使其在湯液中最大限度地析出有效成分,然諸多含龍骨、牡蠣、代赭石、硝石等質量大、密度大藥物的方劑,如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旋覆代赭湯、大黃硝石湯等卻未描述需先煎此類藥物。筆者認為,東漢時期雖未具備現當代系統的化學思想,考慮到長時間煎煮此類藥物,提高溶液溫度可增加物質的溶解度,解離出Ca2+、Fe2+、Cu2+、Mg2+等電解質含量,但張仲景創方時,可能思考到群煎藥物可使藥物之間發生某一種或多種作用,如先煎煮某一物質,再下他藥,其作用與群煎無異,則單煎無必要。此外,現代中醫藥學研究一般認為有毒藥物,如附子,需先煎久煎至口嘗無麻辣感,祛其毒性,但《傷寒論》四逆湯中張仲景用生附子與他藥同煎。

此類方劑古今煎藥法的鑒別點以及其最適宜的入湯劑方式有待未來進一步研究。不可拘泥于某一藥物的特殊性質,應辨證選方遣藥配伍,靈活選用藥物煎煮法。

1.2.2 后下 后下是指在藥方中大部分藥物即將煎煮完畢前,把某一或多種藥物投入湯劑,與其他藥物繼續同煎一段時間的方法。其目的一為發揮藥物的特殊治療作用,如大承氣湯中生大黃后下,取其瀉下攻積之峻猛,瀉下存陰,使在里之陽明熱結得出路;二是某藥物的治療作用在于“氣味”,與群藥同煎可能會喪失“氣味”,恐影響其療效,如梔子豉湯及其類方中后下淡豆豉。此類方法應用廣泛,如后世溫病學派方劑銀翹散、桑菊飲中薄荷之后下法等。

1.2.3 煮米熟湯成 煮米熟湯成是仲景方一大特色,如白虎湯及其類方竹葉石膏湯、桃花湯等。除粳米外方中均含難溶于水的藥物,比如石膏、赤石脂等,若按照常規方法煎煮此類藥材,恐其藥液中的藥物析出有效成分不足。因此,張仲景以粳米的成熟度作為判斷湯劑是否具有足夠藥效的一種方法,并可精確計算藥物煎煮的時間。二是此法能增加藥物的濃稠度[10],因為中國古代的食物欠缺、增稠劑種類不多,粳米這一淀粉類食物是極好的選擇,可以提高難溶于水的藥物在藥液中的含量,更大限度地提高湯劑的臨床療效;三是粳米入藥可補益中氣、固護胃氣[11],使其組方祛邪而不傷正。

隨著漢代以后舶來藥物的傳入,以及精確計時水平的提高,漸漸以功用相似之藥物及計時工具取代此法,如清末民初醫家張錫純,在其著作《醫學衷中參西錄·藥物篇》中,謂“山藥色白入肺,味甘歸脾,液濃益腎”,用白虎加人參湯以山藥代粳米治療傷寒誤治滑瀉無度[12]。

1.2.4 去滓再煎 從古至今,諸多醫家對“去滓再煎”有著不同的理解與應用,值得深入地探析和研究。一是需“去滓再煎”的方子多屬于和解劑,“去滓再煎”有助于調和藥方配伍藥物的寒熱、陰陽屬性,使氣味醇和,作用協調,更有利于增強方劑的和解功效。《傷寒論類方》曰:“去渣再煎者,此方乃和解之劑,再煎則藥性和合,能使經氣相融,不復往來出入,古圣不但用藥之妙,共煎法俱有精義”;二是此類藥方針對的疾病病機多為寒熱錯雜、樞機不利[13],可見胸中滿悶,甚則嘔吐等癥,再煎久煎后可使藥物配伍直切病機,體現組方之精妙,如瀉心湯類方劑;三是可濃縮藥液,減少患者服藥量[14],如小柴胡湯中柴胡用量半斤,方后注“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柴胡用量較其他含柴胡的方子用量大,煎煮時間過短則藥液量過多,恐其傷及中焦脾胃,同時柴胡湯證多有“喜嘔”的癥狀,服藥量過多反而會加劇惡心,增加胃腸負擔,去滓再煎可減少藥液量,服用更加方便。

1.2.5 煎湯代水 煎湯代水是指將某些藥物另行煎煮,取其汁液或其上清液,再以其汁或上清液煎煮其他藥物。此種煎法,多是有特殊物理性質藥物的緣故,如黃土湯之灶心土,若灶心土與其他藥物一同煎煮,則藥液混濁,難以服用。

1.3 同一藥物在不同方劑中的特殊煎法《傷寒雜病論》中,張仲景針對病人及病證的差異,同一藥物在不同組方中的入湯劑方式亦有不同。如大黃有“將軍[15]”之稱,藥力雖猛,但用之得當,可直切病所,救急危。三承氣湯中大黃入湯劑前均需酒洗,治療陽明病證,大承氣湯中大黃后入,取其銳利之性,療陽明腑實證;小承氣湯大黃同煎,通腑瀉熱之力則稍減;調胃承氣湯大黃先煎,緩下熱結[16]。仲景方中,麻黃入湯劑多先煎,去上沫,然亦有少數藥方中麻黃與群藥同煎,如《金匱要略》中《古今錄驗》續命湯、桂枝芍藥知母湯以及烏頭湯等,方中麻黃意在散寒邪、止痛,治療中風歷節病[17]、痹證等。《神農本草經》記載麻黃:“味苦溫,主中風傷寒頭痛溫瘧[18]”,旨在用麻黃毒性,通過其峻烈之性以泄經絡臟腑之頑邪,故麻黃不先煎、去上沫。

2 煎藥溶媒

2.1 水 煎煮湯劑時,選取適宜的溶媒,對于其作用的發揮,亦存在較深的影響[19]。其中煎煮藥材時最常見的溶媒為水,金代李東垣曾提出病不同,煎藥用水亦不同,在《珍珠囊補遺藥性賦》中有言:“凡煎藥用水,也各有異。”明代李時珍也曾指出“陸羽烹茶,辨天下之水性美惡,烹藥者反不知辨此,豈不戾哉。”因此,選取宜當的煎藥用水對治療疾病亦有頗深的影響。當代煎煮藥物用水多為礦泉水、自來水、蒸餾水等,仲景方中用水則多有變法。

2.1.1 清水 煎藥用水多為清水,取材方便,價格便宜,推廣性強,《傷寒雜病論》中大部分需煎煮的湯劑所用之水,未加特殊表述者,均為此物。清水煎煮過的藥物,其有效成分可溶于湯液中,經口服給藥后,可利于胃腸道的吸收和利用[20]。現代人煎煮藥物之清水多為消毒過濾后的自來水、純凈水等。

2.1.2 潦水 潦水,又名無根水,為暴雨驟降,未歸洼下,漫流地面者。大雨所積之水為上品,其味甘,性平,無毒,可祛濕熱,補中焦脾胃之氣,如麻黃連軺赤小豆湯中,張仲景以潦水煎煮藥材可治表,利小便,解郁熱。

需要注意的是,現代社會大氣污染嚴重,若直接飲用或用潦水煎煮藥材,其安全性、有效性待存疑,臨證時可根據病情選取適合的替代品,否則恐其用其煎藥后不能療瘥,反而會影響正常診療。

2.1.3 漿水 漿水,又名清漿水、酸漿水,為煮熟的小米加水浸泡后,發酵而成,氣味甘、酸,性微涼,加熱后能增其溫性,可調中,除煩。《本草綱目》有注“炒粟米熟投冷水中,浸五六日,味酸生白花色,類漿,故名”。粟,即小米。仲景方中,蜀漆散用漿水送服細散以清漿水七升,配伍枳實、梔子、淡豆豉,組成枳實梔子豉湯一方,清熱除煩、寬中行氣,治療熱病愈后勞復或食復者。

2.1.4 甘瀾水 甘瀾水,又名勞水、千里水,多為用勺子反復揚過后于水液上層的水珠,張仲景曾注“取水二斗,置大盆內,以杓揚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顆相逐,取用之”,其味甘,性平,無毒,具有疏泄條達之性,如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以甘瀾水煎服,可治療“發汗后,其人臍下悸,欲作奔豚”者。

諸多學者認為,若飲用長時間存放不流動的水,可能會對人的身體健康有影響。現代藥理學研究認為靜態水分子形成強烈的氫鍵,使液態水凝聚成水分子簇,形成大大小小近似球形的鏈環線團結構[21]。這種水分子結構雖然結構穩定,但難以被人體及生物體體內的細胞所吸收。具有這種環形凝聚結構的水,很容易包藏有毒有害的物質,使人體的健康受到損害。甘瀾水的制備,用物理學的方法破壞了水分子簇結構的穩定性,使之更加容易與細胞膜上的蛋白結合,進而進入細胞內參與機體的新陳代謝,可以增加水分子的生物利用率,從而提高臨床療效。

2.1.5 泉水 泉水為未受污染的天然井泉中新汲水或礦泉水,其味甘,性涼,可清肺胃,生津止渴,養陰利尿,《嘉祐本草》有言“凡諸飲水療疾,皆取新汲清泉,不用停污濁暖,非直無效,固亦損人”。《金匱要略》中百合雞子湯及其類方中,張仲景用泉水煎煮藥材,治療心肺陰虛所致的百合病。

2.1.6 井花水 井花水為清晨初汲的水,味甘,性平,無毒,有安神、清熱、補陰等作用。汪穎曰:“平旦第一汲,為井花水。”風引湯中,張仲景用井花水與其他藥物粗末同煎,主治“大人風引,小兒驚癰瘛疚,日數十發,醫所不藥者”。

2.1.7 麻沸湯 中國農史學家石聲漢先生曾述,麻沸湯[22]“即剛剛有極小的氣泡冒上的水”。《本草綱目·水·熱湯》中記載麻沸湯又名百沸湯、太和湯,與沸湯、熱湯為同一物。大黃黃連瀉心湯與附子瀉心湯方后均有標注 “以麻沸湯二升漬之”。以麻沸湯漬,舍棄傳統煎煮法,意在取其輕清之性,以祛上焦之邪,使邪氣得以出。

2.2 酒 酒在中國的歷史源遠流長,最早可見于《素問·繚刺論》中用左角發燒灰與酒同服,可治尸厥。仲景方酒入煎劑,可單純用酒煎藥,或與水同煎,或送服丸劑等,具有通行血脈,溫陽,助藥力等功效。

2.2.1 清酒 清酒與酒多為同一物,多為黃酒或米酒中質地純凈者[23],可活血、舒筋、行氣。古代酒的蒸餾技術欠成熟,因此其質地較渾濁,酒精含量低。清酒入藥,一可單用酒一味來煎煮藥材,如紅藍花酒方、下瘀血湯、麻黃醇酒湯,可引藥入經、助藥力;二可用清酒與水同煎,如炙甘草湯、芎歸膠艾湯、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可溫通血脈,祛虛寒,助增藥勢;三可用清酒送服丸劑或散劑,如腎氣丸、薯蕷丸、大黃蟲丸、九痛丸、赤丸、當歸芍藥散、當歸散、白術散、土瓜根散、侯氏黑散、天雄散,用以溫陽祛寒、行藥力;四用清酒清洗或浸泡藥材,可增強或改變藥物性味,溫陽,助升藥力,如抵當湯、三承氣湯中酒洗大黃,防己地黃湯用清酒浸泡藥物。

2.2.2 白酒 白酒,即米酒之初熟者,將初熟之米酒過濾即得,與現代蒸餾白酒不同,其酒精度數低,張仲景常用白酒與水同煎,治療胸痹,如《金匱要略·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治第九》栝樓薤白白酒湯方后注“白酒七升,同煮”,栝樓薤白半夏湯“白酒一斗,同煮”,用以通陽、助藥勢,療胸痹之憂。

2.2.3 苦酒 從古至今,中醫學、農學等學科對苦酒的解釋不一。一般認為,一是指劣質味酸的酒,二指醋。根據張仲景所處年代及《傷寒雜病論》中苦酒的功效推斷,多指醋,其味酸,可引藥入肝經。然近些年來,有研究者指出,苦酒與醋非同一物,但其作用性質與醋類似[24-25]。中國古代農學對此也有類似的表述,例如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作酢法》云:“烏梅苦酒法:烏梅去核,一升許肉,以五升苦酒漬數日,曝干,搗作屑。欲食,輒投水中,即成醋爾。”這一論述說明苦酒為醋的前期產物。嚴格來說,苦酒一味,不可列入酒這一煎藥溶媒。苦酒入藥,一可單純用其煎煮藥物,如苦酒湯可治療少陰病咽喉痛;二可與水同煎,黃芪芍藥桂枝苦酒湯可泄營中郁熱,治療黃汗病;三可用苦酒浸泡炮制藥物,如烏梅丸中用苦酒浸烏梅一宿,治療蛔厥證。

2.3 蜜 蜜也稱白蜜,《神農本草經》 中記載蜂蜜“安五臟,益氣補中,止痛解毒,除百病,和百藥,久服輕身延年。”白蜜可與水同煎,如豬膚湯、烏頭桂枝湯、甘遂半夏湯等;張仲景用白蜜作為一種藥物黏合劑,制作丸劑,其優勢在于,方便患者長期服用,其性質柔潤,作用緩和持久,還可緩解藥物毒性,如麻子仁丸、烏梅丸、理中丸、薯蕷丸、大黃蟲丸等;白蜜一味還可外用,如蜜煎導一方,可治療便秘,開日后栓劑之先河,豐富了臨床藥物劑型及給藥方式。

3 其他劑型

張仲景作方不拘泥于湯劑這一形式,還包括丸劑、散劑等。張仲景作丸劑多為蜜丸,“丸者,緩也”,其服用方便,作用緩和,藥力持久,適用于平素服湯藥困難的患者,如兒童,以及病情穩定后需繼續服藥或更換劑型的患者。仲景方中散劑可分為粗散和細散,粗散多為將中藥材制成粗末,與煎藥溶媒同煎煮,類似于一般湯藥的煎煮和服用方法;細散是將藥物搗成細末,與水、白粥或煎煮好的湯劑攪拌后一同服用,如《傷寒論》瓜蒂散用熱湯合藥末,頓服治療胸脘痰涎宿食;《金匱要略》中訶梨勒散將煨訶子搗成細末后,調和米飲,治療腸虛不固而致的氣利;十棗湯中用10 顆大棗煎成的棗湯納入藥末治療懸飲病以及張仲景用大麥粥汁送服消石礬石散治療酒黃疸等。此外,除內服散劑,還包含5 首外用散劑:排膿散、頭風摩散、王不留行散、黃連粉、蛇床子散[26-27]。

張仲景用藥法并不局限于內服,還包括外用方,如栓劑蜜煎導治療便秘;洗劑如百合洗方洗身治療百合病;熏洗方如,苦參湯、雄黃等;礬石湯浸腳治療腳氣;蛇床子散、狼牙湯等坐浴方用于婦科疾病的治療。仲景方常用外用法對于現代仍具有很強的指導性和實用性,臨床上可內外合用或彌補內治法的不足。

4 服藥方法

4.1 常規服藥方法 大部分湯劑以1 劑煎煮,1 日內分為2~3 次服用即可,用以解表、溫里、和解、攻下等,如“分溫再服”的甘草干姜湯、芍藥甘草湯、四逆湯等,“日三服”的小柴胡湯、五苓散、真武湯等。此種方法非常適用于現代人的快節奏生活,符合日常工作生活需要,患者可以更好地遵醫囑,臨床推廣度極廣泛。此外還有分晝夜服用,1 日內需多次服畢的方劑,此類服法多適用于治療氣機升降逆亂的疾病,如“日三夜一服”的奔豚湯、半夏厚樸湯,“日三夜二服”的黃連湯治療傷寒,胸中有熱,胃中有邪氣,腹中痛,欲嘔吐者。

某些丸劑作用緩慢,需在1 日內多次服用,適用于慢性疾病,以達到治療目的,如1 日內需服用4 次的皂莢丸可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竹皮大丸“日三夜二服”,治療婦科內分泌失調患者等。

大部分病情發展急,病勢快,病機單純的疾病,服藥時,需“中病即止”,以防其藥物攻邪太過,傷及正氣,如,“得吐者,止后服”的梔子豉湯證等,桂枝湯文后注“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張仲景治療某些起病慢、病勢緩的疾病時,需密切觀察病情變化,逐漸加量,如烏頭赤石脂丸“不知,稍加服”;麻子仁丸“以知為度[28]”;桂枝茯苓丸“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加至三丸”等方劑,根據臨床變化,靈活緩慢給藥。

4.2 特殊服藥方法

4.2.1 頓服 頓服是指湯劑煎煮完畢后,囑病人大劑量一次性服用,以求其效速,直達病所,使病情轉危為安,適用于急、危重癥的情況,比如葶藶大棗瀉肺湯、大黃硝石湯等;另外此類服法多用于大毒藥物,求其力猛效速,如升麻鱉甲湯中雄黃、甘遂半夏湯之甘遂等。

4.2.2 沖服 沖服即將某些藥物搗成粉末,合于已煎好的藥劑、米湯或溫開水攪拌后服用,此法目的在于增強某些峻猛藥物的作用,使邪得以出。例如,十棗湯中瀉水逐飲之京大戟、甘遂、芫花搗成藥末,配合煎好的棗湯,以求其峻猛之效,療懸飲之疾;瓜蒂散中瓜蒂配合香豉湯,藥效峻烈,涌吐胸脘壅滯之痰涎宿食。或者因其某些藥物特殊的物理性質,沖服可使其最大限度地利用其藥用價值,如大承氣湯、調胃承氣湯、柴胡加芒硝湯中,群藥煎煮完畢后以湯液沖服芒硝。

4.2.3 含咽 含咽是指將藥液少量含于口腔中,目的在于使其藥液藥力緩和持久,如苦酒湯一方中注“少少含咽之”[29],使其長效作用于患病局部,此種服法,開日后含咽片之先河。

5 藥后調理

5.1 用藥后護理 大部分太陽病患者服藥后需發汗助藥力,鞏固加強治療效果。如桂枝湯方后注“溫覆令一時許,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因桂枝湯發汗力弱,養正力強,則需加蓋衣被保溫發汗[30];然麻黃湯則發汗力強,則“覆取微似汗”,治療太陽傷寒表實證;此外,還有太陽蓄水之五苓散證,虛“多飲暖水,汗出愈”,飲熱水即可,不需啜粥,以助藥力,行津液而散表邪。

5.2 用藥后宜忌 病患服中藥完畢后,飲食宜清淡,忌油膩、辛辣、刺激等食物,心情要溫和愉快,有助于發揮藥物的作用,促進病后身體的恢復。張仲景重視人體正氣的恢復,同時強調服藥后的飲食宜忌,在桂枝湯后注“禁生冷、念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惡等物[31]”,以養胃氣,中焦脾胃之氣得以恢復,則可驅邪外出,麻黃湯方后注“余如桂枝法將息”,其他方劑雖未標出,但仍需按此法[32],怡養脾胃之氣,保護正氣,促進病情恢復以及避免再次發病。

6 結語

明代李時珍曾述:“凡服湯藥,雖品物專精,修治如法,而煎藥者魯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則藥亦無功。”在日常的臨床實踐中,除了精確得當的辨證論治思路、配伍精當的組方、道地的藥材外,適宜的煎煮藥物方法對于疾病治療及瘥后恢復同樣重要,甚至會對疾病的發展和預后產生更大的影響。張仲景作《傷寒雜病論》,其辨證論治思路、藥物的選擇配伍以及對湯劑的煎煮及服用方法作了詳細的描述,為臨證之要義,為古今中外醫學家一致認可,也是現代臨床參考的范本。

猜你喜歡
張仲景
對癥下藥
懸壺濟世的張仲景
張仲景:經方善用姜
基層中醫藥(2020年5期)2020-09-11 06:32:22
此人是中國古代名醫,也是歐洲人最敬仰的中國醫生
善良的打劫
意林(2015年5期)2015-05-14 16:49:42
張仲景“望眉斷病”
中老年健康(2014年8期)2014-05-30 08:18:37
張仲景脾胃理論探析
中醫研究(2014年8期)2014-03-11 20:29:16
“醫圣”張仲景臨證之我見
給自己開一劑笑方
醫圣張仲景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九色综合伊人久久富二代| 国产天天射| www.99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人成色77777在线观看| 色天天综合| 日本精品αv中文字幕| 欧美另类一区| 欧美精品成人一区二区视频一| 成年人国产视频| 一本大道香蕉中文日本不卡高清二区|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人| 在线看片中文字幕| 激情无码视频在线看| 亚洲国产第一区二区香蕉| 69视频国产| 色男人的天堂久久综合| 国产午夜一级淫片| 欧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99视频精品全国免费品| 亚洲无码91视频| 亚洲天堂网在线播放| 3344在线观看无码| 国产尹人香蕉综合在线电影| 9999在线视频| 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 亚洲日本www| 天天色综网| 国产精品99在线观看| 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精品高清| 中文字幕啪啪| 重口调教一区二区视频| 日韩av资源在线| 人妻丰满熟妇av五码区| 欧美人与性动交a欧美精品| 亚洲精品无码抽插日韩|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一区| 国产欧美日韩专区发布| 激情午夜婷婷| 中文成人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在| 日韩二区三区无| 国产又黄又硬又粗| 青青操国产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午夜a级毛片|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在线|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 99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无码制服丝袜| 亚洲免费三区| 一本色道久久88亚洲综合| 日韩美毛片| 国产精品美女免费视频大全|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九九九| 欧美视频在线观看第一页|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无码| 欧美日韩导航| 色呦呦手机在线精品| 在线欧美日韩| 色婷婷视频在线| 成人永久免费A∨一级在线播放| 欧美亚洲日韩中文| 欧美69视频在线| 免费看美女自慰的网站| 国产免费高清无需播放器| 国产精品自在在线午夜区app| 日本不卡在线播放| 国产欧美日韩18| 欧美成人亚洲综合精品欧美激情| 日韩一级二级三级| 精品久久久无码专区中文字幕| 欧美日本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久波多野结衣av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欧美在线观看| 国产成熟女人性满足视频| 国产精品美女在线| 婷婷午夜天| 韩日无码在线不卡| 亚洲成人动漫在线| 97色婷婷成人综合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