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子淇
細節描寫是對人物、景物、環境等進行細致刻畫,既可以突出描寫對象的特點,渲染氣氛等,又可以起到以小見大、畫龍點睛的作用。在部編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寫作練習中,提出了“抓住細節,細致描寫”的要求,那么如何才能抓住細節呢?
一、抓住環境的細節
環境分為自然環境和社會文化環境,自然環境是社會文化環境的基礎,而社會文化環境又是自然環境的發展。對環境進行細節描寫可以展現和說明環境對人、事、物造成的影響。
1.自然環境
注意觀察自然環境的細節,細節是描寫自然環境的關鍵。自然環境的細節不僅反映在陰、晴、溫度、濕度等方面,還反映在自然環境對人物的影響上。所以在描寫自然環境細節的同時,要將自然環境對人物的影響寫出來。
比如,《藤野先生》有這樣一段話:“東京也無非是這樣……望去確也像緋紅的輕云。”這段話先交代了地點是東京,然后又寫了這是櫻花爛漫的時節,根據日本櫻花開放的季節來看,可以確定文章寫的就是三月份到四月份發生的事情。因此,抓住自然環境的細節,不僅可以推理出人物的服飾、文化等特征,還可以從這些細節推理出自然環境是什么樣的。
2.社會文化環境
社會文化環境可以理解為在特定的條件下人類群體的態度、觀念、信仰和認知等情況,描寫社會文化環境要寫出其對社會產生的影響以及人物的思想觀念等。
《藤野先生》有這樣一段話:“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結隊的‘清國留學生的速成班……實在標致極了。”這段中,寫了清朝留學生或者留著大辮子,或者解散了大辮子卻保持著落后觀點的現象,這展現了一種社會文化現象——清朝留學生既非常自卑,又對老祖宗遺留下來的東西盲目自大。而其它國家的留學者對清朝留學生是非常看不起的,他們會與清朝的留學生保持一定的距離。
在描寫社會文化環境時,要把社會文化環境的具象特征寫出來,必要的時候可以用夸張的修辭手法,比如魯迅就應用了這樣的寫作手法,寫出了在社會文化環境影響下,人物的心態,以及其他留學生在社會文化環境因素影響下,對清朝留學生的態度。
二、抓住人物的細節
抓住人物的細節是指要抓住人物的特點,比如外貌特征、言行舉止,思想精神等,對人物的細節進行刻畫要把握以下三點。
1.真實性
人物的真實性源于對現實生活中人物的觀察,也許有同學會說,如果是自己想象中的人物又該怎么辦呢?我們常常看到,就算是想象中的人物,也有一部分特質是真實存在的,或者是人物組合而成的,而這是虛擬人物具有真實性的基礎。
以藤野先生為例,他的個子十分瘦小,八字須、戴著眼鏡,這就是他的外貌特征;他的行為太模糊了,外人看起來疑心是個小偷,上課的時候忘了戴領結,這是他的行為特征;他是一名教師,所以挾著一疊大大小小的書,這是他的職業特征。
在寫人物的時候要寫出人物的特征,比如職業特征、社會階層特征等。可以應用分類的方法描寫人物的特征。描寫人物特征時,要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特別在寫虛擬人物的時候,不能面面俱到,什么都寫。只有先確定描寫人物的目的,才能有針對性地對人物的某些特征進行細致描寫,從而讓人物“鮮活”起來。
2.典型性
一個人做的事情有很多,我們不可能把它完全記錄下來,于是就要把人物的典型事例記下來。典型,就是指具有代表性,對于人物的典型事例一般指能體現人物鮮明特點的事情。
魯迅在塑造藤野先生這個人物形象的時候,寫的就是藤野先生的幾件典型事件:平等對待落后國家的留學生,并指出我的不良學習習慣——指向藤野先生在學問面前一視同仁;擔心我對死人忌諱,直到我說出對死人不忌諱才感到放心——指向藤野先生很尊重落后國家的民族習慣;詢問關于女人裹小腳的事情,并細致研究裹小腳的裹法——指向藤野先生作為學醫的人具有非常嚴謹的治學精神……通過這些典型事件,我們可以感受到藤野先生是一個非常值得尊敬的人。
3.生動性
細節描寫要生動、簡潔,讓讀者如見其人,如睹其物,如臨其境。描寫時不但要正確運用名詞、動詞和形容詞,還要在仔細觀察的基礎上,恰當應用修辭手法。
《藤野先生》中有這樣一段話:“我想去學生物學……他嘆息說。”在這段話中,魯迅應用了“凄然”“嘆息”等詞語,準確描寫出藤野先生傷心又遺憾的神情。
當然,必須學會觀察事物,比如這個人正在想什么、做什么,然后展開聯想,在寫作時化抽象為具象,這樣就抓住了人物的細節。
三、抓住景物的細節
景物,也是我們常寫的內容。那么如何抓住景物的細節,寫出景物的特點呢?
1.把握景物的順序
描寫景物一定要按照觀察順序寫。常見的寫景順序是由遠及近,由上到下,由整體到部分……按照順序描寫才能將景物寫得條理清楚、層次分明。比如,《紫藤蘿瀑布》一文就是按照從整體到局部的順序寫的,作者先寫花瀑,次寫花穗,再寫花朵。
要注意的是,不管按照什么順序寫,都應當遵循生活的邏輯,因為如果不按生活的邏輯寫,讀者不容易理解。
2.把握景物的文化
文化特征是指超個體性、復合性、象征性、傳遞性和變遷性的特點。文化特征,是指文化趨同性的特征。描寫景物的文化特征就是要分析景物背后蘊含的文化意義,并把它描繪出來。
比如,紫藤蘿花的花語是“生命”,這就是它的文化特征:超個體性,是指不是哪一朵紫藤蘿花帶有文化特征,而是所有的紫藤蘿花帶有這種文化特征;復合性,是指紫藤蘿不僅象征著生命的頑強,它還有美麗的特點,于是紫藤蘿的特征不是單一的,而是以復合的性質出現的;象征性,紫藤蘿花的花語象征著“生命”;傳遞性,是指紫藤蘿花象征的意義會代代傳遞下去;變遷性是指紫藤蘿花在不同的國家或者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象征意義,在中國,在一個時間段內,它代表“生命”。
另外,像故宮、蒙古包等帶有趨同性的文化特征一樣,紫藤蘿花與其他也帶有趨同性特征,將文化趨同性特征描寫出來,也是細節描寫的要求。即要求寫出在歷史、藝術、政治的影響下,該種景物的文化特點。
3.把握景物的獨有特征
景物獨有的特征,是指景物獨一無二的、具有某種獨特性的特點。在寫景物獨有特征的時候,可以應用分類描寫的方法細致描寫,詞匯的應用、修辭手法的應用可以體現出觀察的細致程度,以及語言的表現力。
比如,《紫藤蘿瀑布》一文在寫花的時候,通過描寫色彩突出花的特點:“一片輝煌淡紫色,深深淺淺的紫……”在寫花穗的形態時,這樣寫:“像一條瀑布,從中垂下……”在寫香味時,又是這樣寫:“淡淡的芳香,香氣……”作者采用分類說明的方法,寫出了紫藤蘿花獨有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