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麗紅
在傳統教學中,讀寫分離,不能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而且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通常根據自己對知識結構的理解進行教學,和學生的互動較少,沒有很好地掌握學生的接受情況,這在一定程度上消磨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教學的效果也達不到預期。教師應轉變教學方法,結合新課改對初中語文教學提出的新要求,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在教學中運用讀寫結合的策略,傳授學生寫作方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從而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產生寫作欲望,進一步提高初中語文教學的效率。本文以部編教材語文教學理念為引導,探究讀寫結合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以部編教材語文教學理念為引導的讀寫結合必要性
初中階段的學習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充分了解語言的重要性。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感受獨特的情感、積累知識、收獲經驗,同時還可以領會作者的思想情感等。以部編教材語文教學理念為引導進行讀寫結合,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語言的魅力和情感的抒發,完善語言認知模式,促進表達能力的提升,進而找到恰當的表達方式,掌握語言文字的組織技巧,進而收獲獨特的社會感悟和自然感悟。通過有效閱讀,學生可以豐富情感體驗,也可以賞析不同的文學作品,找到文學作品的核心思想。另外,在寫作過程中,學生可以充分地調動自己的思想認知,從而進行思想和情感的釋放。
有效的閱讀可以為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養奠定基礎,同時幫助學生寫出有個性的文字。當學生擁有了豐富的閱讀經驗,并積累了一定的語言素材,就可以根據具體的表達情境形成獨特的表達機制,更好地使用文字表達想法。在具體的文字表述中,運用恰當的表達方法,清楚地傳達情感,有利于豐富作文內容。部編教材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符合時代發展的需求,體現了學生的實際發展需求,符合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同時教材的內容還結合了不同的思想情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提高其語文綜合能力。因此,讀寫結合教學方法符合教學的需求。寫作是閱讀的延伸,閱讀是寫作的基礎,讀寫結合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二、讀寫結合教學的現狀
1.教學方法
在實際閱讀教學中發現,部分教師比較注重講解解題方法,缺乏對閱讀本身的重視,同時在設計環節沒有很好地落實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為讀寫教學模式的創新帶來了一定的阻礙。有些教師雖然轉變了教學觀念,但是在課堂應用中,教學內容的設計比較單調,使得讀寫教學的趣味性不足,不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讀寫教學不能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降低了讀寫教學模式創新的價值。同時也有部分教師在教學中沒有及時疏導學生的厭學情緒,也給讀寫結合教學帶來了不同程度的阻礙。教師在教學中應深入研究教材,以教材為基礎傳授學生閱讀和寫作的技巧。
2.教材的使用
豐富的語文素材儲備,是提高初中語文教學質量的前提。部分初中教師在教學中,對教材沒有足夠的了解,不能很好地對教學進行設計,從而導致教材閱讀缺乏一定的完整性。另外也有教師比較重視在課堂上進行技巧教學,忽視基礎知識的教學,使得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不能舉一反三。同時有的教師會運用灌輸式教學法,沒有多方面引導學生進行表達,使得學生不能充分發揮想象力,寫作素材的積累也不足,在寫作的過程中容易出現無話可說、無字可寫的問題。
三、以部編教材理念為引導的讀寫結合措施
1.通過閱讀教材增加學生的語言積累
部編教材比較重視學生知識體系的形成,降低了應試教育的影響,逐漸完善了聽說讀寫背的知識體系,并落實到了教材中。與以往的教材相比,部編教材相對比較重視結合考點和考綱變化的需求,重點對學生進行能力考核的訓練,倡導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突出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同時強調要結合實踐教學和課堂教學,從而對學生的語言體系進行完善,以提升學生的讀寫能力。教師可以安排豐富的實踐活動,促進學生知識體系的完善,同時提高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使其形成清晰的語文知識結構。例如,散文詩《金色花》能讓學生體驗親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養學生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教師可以利用金色花的圖片進行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后介紹泰戈爾的寫作風格,使其對閱讀文章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飽含情感地朗讀,有利于學生了解散文詩的表達形式,然后再將創新性教學思維融入課堂中,能豐富學生的語言認知構架,讓學生在閱讀散文詩的過程中產生良好的閱讀體驗,然后總結散文詩的思想情感,積累文中的詞句,以充實寫作素材庫。
2.通過閱讀發散學生的思維
部編教材的文章數量相比以前有所減少,但是其內容更加豐富,額外設置了課外閱讀部分,內容呈現多元化趨勢。文章的編排科學合理,留下了經典的文章,同時增加了古詩的占比,從先秦兩漢到唐宋明清,詩詞內容較為豐富。學生在閱讀古詩的過程中,可以增加閱讀量,刷新知識庫,豐富思想情感。部編教材用豐富的閱讀材料,豐富了學生的閱讀體驗,可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個性化表達需求,增強表達效果,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例如,教學《記承天寺夜游》,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文章,尋找文中的優美詞句,感受作品描繪的場景,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這篇文章主要表達了作者被貶后,雖然身處逆境,仍然樂觀豁達的心態,因其身邊有張懷民這樣的知音陪他消遣解悶。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模仿作者的寫作風格,寫一寫身邊的好朋友,用不同的寫作方式表現友情的可貴。
3.依托教材,傳授閱讀技巧
教師要科學指導學生閱讀,教授相應的閱讀技巧。閱讀是寫作的前提,在閱讀的過程中講解寫作的方法和技巧,有利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掌握寫作方法。部編教材的設計非常有利于運用讀寫結合教學法,讓學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內容,明確文章的結構,豐富情感體驗。
例如,教學《昆明的雨》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找到文章中的優美詞句或者段落進行仿寫。如“一顆木香,爬上架子,把院子遮得嚴嚴的”,這句話中用“爬、遮”等動詞,將木香擬人化,生動形象地表達出木香的茂盛和作者的贊嘆;“昆明的楊梅很大,有一個乒乓球那樣大,顏色黑紅黑紅的,叫做‘火炭煤。這名字起得真好,真像一顆燒得熾紅的火炭!一點都不酸!”在這句話中,作者描寫了楊梅的形狀、顏色及味道,并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楊梅比作“燒得熾紅的火炭”,生動地寫出了楊梅黑紅的顏色,想法較為新奇,令人難忘??梢宰寣W生結合生活經驗,運用修辭手法,仿寫出富有韻味的句子。在仿寫的過程中,學生的發散思維得以形成。除此之外,還可以進行段落仿寫,讓學生充分理解段落中的描寫手法和語言風格,提高構段能力,加強寫作技巧的應用。
4.重視自讀課,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部編教材設置了自讀課的環節,教師只要適當地引導即可,讓學生自主閱讀,并將掌握的閱讀方法用于實踐中。這樣不僅能加強學生閱讀方法的掌握,還可以提高學生的知識轉化效率,使其可以充分運用閱讀技巧,提高自主閱讀的效率,養成自主閱讀的習慣。例如,教學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阿長與<山海經>》《老王》《賣油翁》等文章后,可以讓學生自讀本單元的《臺階》一文,以及探究本冊書要求閱讀的名著《紅巖》《創業史》《駱駝祥子》中的人物形象。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自主閱讀后寫讀后感;也可以定期組織交流活動,讓學生分享閱讀心得和體會;還可以身邊的人為主題寫作,讓學生應用自己在閱讀中掌握的寫作技巧,既提高了寫作質量,又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
5.好好利用部編教材大單元教學寫作
首先說一說什么是大單元教學寫作,于澤元在《群文閱讀視野下的單元整體教學》講座中指出:“大單元寫作教學,就是以提升學生適應社會與個體發展需要的寫作素養為指歸,通過對閱讀、寫作、綜合性學習各板塊的整合,將寫作置于單元整體之中,發掘寫作與其他部分、寫作與生活的聯系,開展豐富多樣的寫作實踐活動,從而提升寫作教學效益的一種教學方式。”
以部編教材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為例:這一單元的閱讀教學,要求結合人物生平及其所處時代,透過細節描寫,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這些在閱讀教學中所學到的,學生完全可以運用到本單元的寫作實踐中。因此在本單元的寫作教學中,可以設計以下四大板塊。板塊一:佳作共賞,抓住細節,盡展風貌。在這一板塊中回顧在這一單元中通過細節來表現人物精神風貌的地方。如《回憶魯迅先生(節選)》一文中,“魯迅把書包好了,用細繩捆上,那包方方正正的,連一個角也不準歪一點或扁一點,而后拿著剪刀,把捆書的那繩頭剪得整整齊齊的”,通過對魯迅日常生活中瑣事的細膩描述,展現其認真、細致、周到的品質。板塊二:按圖索驥,運用手法,彰顯精神。本單元中用到的方法如對比、襯托、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等,都可以起到揭示人物精神的作用。如《鄧稼先》一文中將鄧稼先與奧本海默進行對比,突顯了鄧稼先忠厚質樸、毫無私心、甘于奉獻的精神品質。再如《孫權勸學》中,用魯肅側面體現呂蒙的改變。板塊三:議論抒情,點明品質,洞察精神??梢越柚恍┦闱?、議論的句子,對人物的精神品質進行畫龍點睛式的概括和點明。如《說和做——記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中,“聞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學者,熱情澎湃的優秀詩人,大勇的革命烈士”對聞一多先生做了高度的評價,點明了他的精神品質。板塊四:我有妙筆,巧學巧用,錦上添花。建議學生在平時的課文學習中細細揣摩,并嘗試模仿寫作。當然,在日常的課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點撥學生學習課文中比較好的地方,潛移默化,讓學生養成向經典課文學習寫作方法的好習慣。大單元的整合寫作,充分體現了以讀促寫,以寫促讀,相輔相成。
綜上所述,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細化了對學生閱讀和寫作方面的要求。教師在課堂上要根據教材,運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明確語言體系,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在閱讀中傳授學生寫作技巧,在仿寫中幫助學生應用寫作技巧,進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