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花,陳 力,陳 軍,徐崢嶸,李潮生*
(1.深圳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心血管內科,廣東 深圳 518000;2.深圳市寶安區中心醫院心血管內科,廣東 深圳 518100)
2021年歐洲心臟病學會(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ESC)將存在典型心力衰竭癥狀且左心室射血分數(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41%~49%定義為射血分數輕度降低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mildly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mrEF)[1],目前對其臨床特點、治療策略及預后尚不明確。沙庫巴曲纈沙坦可同時抑制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RAAS)及腦啡肽酶,具有擴血管、降壓、利尿及減少心肌纖維化等作用,有利于改善心功能、減緩心臟重構,已用于治療射血分數保留型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并獲得良好效果[2-3]。本研究以超聲心動圖觀察沙庫巴曲纈沙坦及纈沙坦對HFmrEF患者心臟結構的影響。
1.1 研究對象 前瞻性納入2020年6月—2022年6月深圳市寶安區人民醫院244例HFmrEF患者,男195例、女49例,年齡27~79歲、平均(62.8±15.0)歲。納入標準:①符合《2021年ESC急慢性心力衰竭指南》[2]診斷HFmrEF標準;②沙庫巴曲纈沙坦治療前停用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超過36 h;③治療后1年接受超聲心動圖復查。排除標準:①腎小球濾過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30 ml/(min·1.73 m2);②血鉀>5.2 mmol/L;③收縮壓<100 mmHg;④妊娠或哺乳期女性;⑤惡性腫瘤;⑥血管性水腫病史;⑦合并重度肝功能損傷;⑧藥物過敏史或無法耐用藥物。按1∶1比例隨機將患者分為沙庫巴曲纈沙坦組(A組,n=122)及纈沙坦組(B組,n=122);A組起始劑量50 mg、2次/日,2周后調整為100 mg、2次/日;B組劑量為80 mg、1次/日。本研究經院倫理委員會批準(BYL20221115);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儀器與方法 采用Philips CX50 POC彩色多普勒超聲儀、頻率2.0~5.0 MHz的S5-1矩陣探頭。囑患者仰臥或左側臥,由1名不知曉臨床資料、具有5年工作經驗的超聲科醫師參照文獻[4]方法采集心尖四腔心和兩腔心切面圖像,以Simpson雙平面法測量左心室舒張末期容積(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左心室收縮末期容積(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LVESV)、LVEF及左心房最大容積(left atrial maximum volume,LAVmax);根據Devereux公式計算左心室質量(left ventricular mass,LVM);分別計算LVEDV指數(LVEDV index,LVEDVI)、LVESV指數(LVESV index,LVESVI)、LAVmax指數(LAVmaxindex,LAVI)及LVM指數(LVM index,LVMI)。見圖1。

圖1 患者男,31歲,HFmrEF、冠心病 A、B.于心尖四腔心切面二維超聲聲像圖測得LVEDV為153 ml(A)、LAVmax為52.9 ml(B)
1.3 觀察終點 以心源性死亡或二次心力衰竭入院為終點事件。以治療后1年復查超聲心動圖所測LVEDVI、LVESVI及LAVI較治療前存在明顯變化為主要終點,LVEDV、LVESV及LAVmax存在明顯變化為次要終點[5]。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6.0統計分析軟件。以±s表示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行獨立樣本t檢驗;以中位數(上下四分位數)表示不符合者,行Mann-WhitneyU檢驗。以χ2檢驗比較計數資料。以基線資料為協變量,采用協方差分析比較2組治療后超聲參數。以多因素Cox回歸模型分析基線超聲資料與發生終點事件風險的關系。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基線資料比較 2組基線臨床及超聲資料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1。

表1 244例接受沙庫巴曲纈沙坦/纈沙坦治療的HFmrEF患者基線資料比較
2.2 治療1年后超聲參數比較 A組2例、B組3例于治療1年內心源性死亡。治療1年后,A組LVEDV、LVESV、LVEF、LAVmax、LVM、LVEDVI、LVESVI、LAVI及LVMI分別為123.6(110.1,149.1)ml、67.2(59.2,80.8)ml、47.8(44.0,50.0)%、53.6(46.4,59.2)ml、175.0(149.8,220.5)g、69.6(60.0,82.0)ml/m2、36.6(31.3,44.6)ml/m2、28.2(25.2,32.6)ml/m2及96.2(82.7,114.8)g/m2,B組分別為128.7(106.6,163.0)ml、68.8(56.5,86.1)ml、47.1(44.7,48.2)%、55.5(42.2,61.5)ml、178.9(150.4,217.3)g、128.7(106.6,163.0)ml/m2、38.4(32.0,47.4)ml/m2、28.7(22.6,33.6)ml/m2及97.1(83.7,119.3)g/m2。
治療1年后2組LVEF均較治療前升高(P均>0.05),但組間升高程度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LVEDV、LVESV、LAVmax、LVM、LVEDVI、LVESVI、LAVI及LVMI均較前下降,而A組下降程度均大于B組(P均<0.05)。見表2。

表2 HFmrEF患者接受沙庫巴曲纈沙坦/纈沙坦治療前與治療1年后超聲參數差值比較
以協方差分析校正后,組間主、次要終點指標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見圖2。
2.3 多因素Cox回歸分析 沙庫巴曲纈沙坦或纈沙坦治療1年內43例發生終點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5例、因再次心力衰竭入院38例。對分組、年齡、性別、NT-pro BNP、NYHA分級、螺內酯及β受體阻滯劑等混雜因素加以校正后,Cox回歸模型結果顯示,治療前超聲心動圖所測LVEDV、LVESV、LAVmax、LVM、LVEDVI、LVESVI、LAVI及LVMI越大,HFmrEF患者發生終點事件風險越高。見表3。

表3 多因素Cox回歸分析顯示HFmrEF患者基線超聲資料與發生終點事件風險的關系
過度激活交感神經、RAAS系統及心臟重構為發生、發展心力衰竭的重要病理機制。既往臨床多以ACEI/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ARB)和利尿劑聯合β受體阻滯劑,即“金三角”方案治療心力衰竭[6-8]。利鈉肽系統有助于抗心肌纖維化、改善心臟重構[9]。利用沙庫巴曲纈沙坦可進行多系統、雙靶點調節,在抑制RAAS系統的同時通過抑制腦啡肽酶、升高利鈉肽水平促進排鈉、舒張血管并改善心臟重構[10]。
既往多針對HFpEF患者分析沙庫巴曲纈沙坦對心臟結構的影響,發現相比ACEI與ARB類藥物,沙庫巴曲纈沙坦可有效改善HFpEF患者心臟重構[11-15]。本研究觀察HFmrEF患者,發現接受沙庫巴曲纈沙坦治療者1年后LVEDV、LVESV、LAVmax、LVM、LVEDVI、LVESVI、LAVI及LVMI下降程度均大于接受纈沙坦治療者,提示沙庫巴曲纈沙坦治療效果更佳,與上述研究結論相符。
對于沙庫巴曲纈沙坦與ACEI/ARB改善心臟功能效果尚有爭議。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1年后,組間LVEF升高程度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支持DESAI等[13]的觀點。
綜上所述,沙庫巴曲纈沙坦及纈沙坦均可一定程度改善HFmrEF患者心臟重構,前者效果更佳;對于心臟容積、質量相對大的HFmrEF患者,臨床應盡早應用沙庫巴曲纈沙坦治療。但本研究為單中心研究、樣本量有限,且設計了嚴格的納入與排除標準,可能與臨床存在偏差,有待后續擴大樣本進一步完善。
利益沖突:全體作者聲明無利益沖突。
作者貢獻:王振花研究設計、研究實施、統計分析、圖像處理、撰寫文章;陳力查閱文獻、研究設計;陳軍經費支持;徐崢嶸研究實施;李潮生指導、審閱和修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