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彬,孟欣雨,田 捧,栗河舟
(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超聲醫學科,河南 鄭州 450000)
我國50~59歲女性壓力性尿失禁(stress incontinence,SI)患病率高達28%,臨床表現為咳嗽、打噴嚏及運動等腹內壓增高時出現不自主溢尿[1],盆底功能障礙為其重要病因之一。經會陰盆底超聲已成為診斷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主要手段[2-3]。本研究觀察經會陰盆底超聲以Trace描記法測量尿道漏斗用于評估女性SI的價值。
1.1 研究對象 回顧性分析2022年7月—2023年5月于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接受經會陰盆底超聲檢查的160例女性SI患者[SI組,年齡40~69歲、平均(56.0±12.3)歲]和100例子宮良性病變患者[非SI組,年齡42~62、平均(47.0±7.2)歲]。納入標準:①根據臨床表現診斷SI[4];②可配合完成有效瓦爾薩爾瓦動作;③首次妊娠為順產;④無盆腔占位或泌尿系感染;⑤無子宮切除史。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2020醫倫審第72號-01);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儀器與方法 由1名具有15年以上工作經驗的超聲科主任醫師采用Mindray Resona 8彩色超聲診斷儀、頻率2~8 MHz的D8-2U腹部容積探頭行經會陰盆底超聲檢查。囑患者檢查前排空膀胱和直腸后取截石位,將探頭置于會陰部,囑患者行縮肛及瓦爾薩爾瓦動作,保證縮肛動作持續時間≥3 s、瓦爾薩爾瓦動作持續時間≥6 s;于靜息態下測量尿道長度,于最大瓦爾薩爾瓦動作下采用Trace描記法,即根據軌跡手動描記測量尿道漏斗深度[5];測量3次,取最大值;計算尿道漏斗深度與尿道長度比值,以<50%為小尿道漏斗、≥50%為大尿道漏斗[6]。見圖1。

圖1 經會陰盆底超聲測量尿道示意圖 A、B.非SI女性患者,57歲,靜息態盆底正中矢狀切面圖(A)示尿道位置及形態無明顯異常(白線示尿道長度);最大瓦爾薩爾瓦動作下盆底正中矢狀切面圖(B)見尿道脫垂、膀胱脫垂Ⅲ型,近段尿道未見漏斗形成; C.非SI女性患者,62歲,最大瓦爾薩爾瓦動作下盆底正中矢狀切面圖示近段尿道小漏斗形成(箭); D.SI女性患者,59歲,于最大瓦爾薩爾瓦動作下以Trace描記法測量尿道漏斗深度為12.89 mm(白線); E.SI女性患者,63歲,于最大瓦爾薩爾瓦動作下以Trace描記法測量尿道漏斗深度為18.29 mm(白線); F.以傳統方法測量近段尿道漏斗深度示意圖(白線) (U:尿道;PB:恥骨聯合;BL:膀胱;CX:宮頸;UT:子宮;A:直腸)
1.3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6.0統計分析軟件。以±s表示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行獨立樣本t檢驗;以頻數表示計數資料,行χ2檢驗。繪制受試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線,計算曲線下面積(area under the curve,AUC),觀察以尿道漏斗深度及大、小尿道漏斗評估SI的效能。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一般資料 SI組順產次數多于非SI組(P<0.05);組間年齡、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及首次妊娠新生兒體質量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1。

表1 160例SI與100例非SI女性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2.2 超聲參數比較 組間最大瓦爾薩爾瓦動作下膀胱后角、尿道漏斗類型及尿道漏斗深度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而靜息態下尿道長度、尿道旋轉角及最大瓦爾薩爾瓦動作下膀胱頸移動度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2。

表2 160例SI與100例非SI女性患者超聲參數比較
2.3 ROC曲線分析 以6.35 mm為尿道漏斗深度的最佳截斷值,采用Trace描記法評估SI的敏感度、特異度及AUC分別為66.00%、83.00%及0.862。采用Trace描記法根據小尿道漏斗評估SI的敏感度、特異度及AUC分別為84.60%、42.50%及0.660,根據大尿道漏斗分別為70.50%、86.30%及0.884。見圖2。

圖2 根據尿道漏斗深度及大、小尿道漏斗評估SI的ROC曲線
女性年齡增長及腹壁順應性下降致長期腹內壓增高,使得盆底、盆腔支撐結構和功能逐漸失衡,導致膀胱、尿道功能失常而發生SI,影響女性身心健康及生活質量[7-8]。
既往研究[9-10]報道,年齡、BMI及分娩方式均為女性SI的影響因素。本研究發現SI與非SI患者年齡及BMI均無顯著差異,可能與納入的研究對象均為圍絕經或絕經期婦女有關;而SI患者順產次數多于非SI者,與TIM等[11]的結果一致。
經會陰盆底超聲是盆底功能障礙的首選影像學方法,可用于補充診斷SI。本研究組間靜息態下尿道長度無明顯差異,與既往研究[6]結果相符。膀胱頸移動度為評估SI的重要指標之一,該值越大則膀胱頸活動越明顯、盆底支持功能越薄弱[12]。HONGLIANG等[4]發現,伴與不伴盆底肌功能障礙產婦之間膀胱頸移動度與尿道旋轉角均存在差異。本研究組間膀胱頸移動度與尿道旋轉角均無顯著差異,主要與本組大部分患者經過多次生育、多伴盆底支持結構損傷有關;且增齡所致雌激素水平下降亦可影響盆底結構,即使尚未發生漏尿,但已存在尿道活動度增大及盆腔臟器脫垂。
近段尿道漏斗形成為SI最典型超聲表現,也是目前廣為認可的SI發病機制[13-14]。既往SI研究多僅描述尿道漏斗而缺乏定量分析。本研究采用Trace描記法測量尿道漏斗深度,并根據尿道開放比例(即尿道漏斗深度與尿道長度比值)將其分為大、小漏斗,發現SI組90.00%(144/160)為大尿道漏斗、僅10.00%為小尿道漏斗,與WEN等[15]的結果相符;而非SI組多數無尿道漏斗形成(65/100,65.00%),少數(33/100,33.00%)可見小尿道漏斗,僅2例(2/100,2.00%)可見大尿道漏斗且未發生漏尿,可能是嚴重脫垂的子宮在瓦爾薩爾瓦動作下快速下降、向前下方擠壓近段尿道至恥骨聯合,導致尿道漏斗快速閉合而造成的假象。
經會陰盆底超聲可根據瓦爾薩爾瓦動作下近段尿道漏斗形成情況分析尿失禁形成原因[16-17]。本研究發現,以尿道漏斗深度6.35 mm為最佳截斷值,采用Trace描記法評估SI的AUC為0.862;以漏斗類型作為參考時,根據小尿道漏斗評估SI的敏感度為84.60%,根據大尿道漏斗的特異度及AUC分別為86.30%及0.884。以上結果提示,以Trace描記法觀察有無尿道漏斗形成可作為SI患者的有效初篩手段,為病因學診斷提供有價值的信息。
綜上所述,經會陰盆底超聲Trace描記法可定量觀察尿道漏斗、有效評估女性SI;根據大尿道漏斗評估SI的效能優于小尿道漏斗。但本研究為單中心回顧性分析,樣本量有限,且未比較Trace描記法與傳統測量尿道漏斗方法的診斷效能,有待后續擴大樣本進一步完善。
利益沖突:全體作者聲明無利益沖突。
作者貢獻:張紅彬研究設計、撰寫和修改文章;孟欣雨統計分析;田捧研究實施;栗河舟指導、研究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