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勇 寇綱 李彪

2021年3月,“十四五”規劃正式發布,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是未來數字經濟發展模式的目標。作為數字經濟的基礎,國家發布了多項規定來統籌規劃、促進大數據中心一體化和算力樞紐節點(即“東數西算”)的整體建設,服務于數字經濟的發展。
“東數西算”工程涉及我國區域發展、產業發展、能源發展,乃至全國數字經濟的高速均衡發展,因此,推動“東數西算”是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第一,它是破解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必然要求。長期以來,我國東西部經濟發展不平衡,破解“胡煥庸線”是一個重大課題。在當前強調穩增長的背景下,“東數西算”工程重資產投入、投資鏈條長的特點,能夠為經濟帶來拉動效應。與此同時,算力網絡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突出,“東數西算”是將東部海量數據通過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傳輸到西部,解決東西部對數據處理需求和供給的不平衡問題,絕大多數的溫數據、冷數據存儲及其相應處理需求均可轉移到西部。第二,它是加快產業互聯網創新發展的必然要求。互聯網發展正在由消費互聯網向企業級服務的產業互聯網發展,全球主要科技公司主要轉向ToB業務,而產業互聯網的創新發展需要堅實的數字底座支撐,需要更高的互聯互通、降低成本。如果沒有政策引導,難以實現資源有效調控。第三,它是實現能源低碳轉型的必然要求。數據中心是高耗能產業,預計到2025年,國內數據中心電力消耗將達到3500萬億千瓦時。將高耗能的數據中心行業放置在清潔能源豐富的西部進行集約化管理,能夠實現綠色減碳的目的。
八大算力網絡樞紐節點可分為兩類。內蒙古、貴州、甘肅和寧夏四個節點要打造面向全國的非實時性算力保障基地。定位于不斷提升算力服務品質和利用效率,充分發揮其資源優勢,夯實網絡等基礎保障。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四個節點要服務于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實施需要。定位于進一步統籌好城市內部和周邊區域的數據中心布局,實現大規模算力部署與其他資源的協調可持續,優化數據中心供給結構,擴展算力增長空間。
各地陸續出臺相關政策,推動“東數西算”工程建設。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東部樞紐節點主要著眼于數據中心建設布局優化、重視綠色低碳與跨區域協同,服務智慧城市發展。如粵港澳大灣區從健全工作協調機制、制定建設任務路線圖、編制數據中心相關產業布局規劃三方面推進工作。內蒙古、貴州、甘肅和寧夏等西部節點著力優化產業發展環境,圍繞園區規劃、招商引資及網絡通信鏈路建設,密集出臺相關支持政策,為相關企業提供降低到戶電價、節能技術改造補貼以及降低稅負成本等具體支持,不斷優化產業發展環境。
(作者石勇為中國科學院虛擬經濟與數據科學研究中心主任、寇綱為西南財經大學大數據研究院院長、李彪為西南財經大學大數據研究院副教授,本文節選自人民日報出版社《科技前沿課: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