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 娜
小張在單位辦公室任職,主要負責文件的接收與下達、政務網文件的辦理以及后勤、接待、宣傳等工作。小張平時工作認真,心思細膩,每件工作總會反反復復地思考、核對,領導夸贊小張行事周全。今年是小張在辦公室工作的第三個年頭,工作越來越熟悉,他卻漸漸感到力不從心。每晚當他躺在床上,所有的工作就會像電影播放一般,在他眼前一一展開,然后陷入一場思考大戰,久久難以入眠。夜晚睡不好,導致白天精神恍惚,他害怕工作出現紕漏,做每一件事之前總是想了又想。日積月累,他感到工作效率低下,身體也受到影響,經常莫名焦慮、心慌,渾身乏力。用小張的話說,今年的工作格外使他“心累”。
這種“心累”,是心理上的疲勞感,來自長期將心理能量耗費在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上,比如因長期從事單調乏味、令人厭煩或者沒有創造性的事務而引起的精神倦怠。
小張的“心累”不僅來自重復枯燥的日常事務,更來自他的過度思考。如果出現過度思考傾向仍然不斷給自己增壓,必然會導致身心俱疲。這就是精神內耗,是一種無法抑制的情緒狀態,面對事情人們會過度分析、評價、擔憂或反思,甚至引發焦慮、抑郁等情緒,對身體產生傷害。
是什么導致精神內耗呢?主要有兩大原因。
一是自身誘因。很多人天生就比其他人更容易焦慮,比如女性比男性焦慮的概率高很多。但基因并不是唯一的誘因,這一部分人都有一個壞習慣,就是“過度思考”。他們把思考當作是在解決問題。但事實是,思考一旦開始便永無休止,但過度思考者會認為思考讓事情有進展,于是陷入了難以停止的惡性循環。
精神內耗若是自身原因造成的,要想改善,就相對困難一些,必須改變自身認知,從思想層面徹底解決問題。
二是環境問題。環境問題會涉及兩個方面:首先,人們所處環境的整潔度和安靜度。如果長期處于雜亂、昏暗和嘈雜的環境,人們的心智會受到影響,容易焦躁。其次,環境中的互動體驗。比如,受到孤立、威脅、侮辱和身體的侵害,都會讓受害者產生高度焦慮和自我懷疑。
要解決職場中的精神內耗,環境原因是非常好解決的,最好的方式是——離開。李女士有這樣的經歷,一踏入單位的走廊,就覺得眼前的樓梯像山一樣高,每走一步,腿上就像綁了鉛塊一樣沉重。那些日子,她都在低落、焦慮中煎熬度過,工作效率非常低,健康也亮起紅燈。后來她主動要求調離崗位,到了新的環境。新的單位讓她感到安全、舒心,同事關系融洽,精神內耗不治而愈。
如果是環境骯臟、嘈雜等原因造成的精神內耗,最優的做法是——斷舍離。斷,是斷絕自己過剩的欲望,不需要的不購買、不添置;舍,是舍棄已經擁有的不再使用的物品;離,是脫離對物品的依賴。如果我們每天拿出一點時間來整理雜亂的辦公室,把臟亂差變成干凈整潔簡單,亂七八糟的念頭會隨著物品的丟棄而去除,身心會變輕松。
我們黨員領導干部在工作中出現精神內耗、工作倦怠的情況,常見的有以下三種:
一、工作目標之虛無。一些人進入體制內工作后,安穩的工作環境、按部就班的工作日常讓他們漸漸喪失了初入職場的“熱情”,有的人就會工作不積極不主動,不愿意擔責任,更不愿意冒風險,選擇舒舒服服地“躺平”。其實,這樣“躺平”的日子并不舒坦,違背心理發展的自然規律。經年累月,會因為失去目標感而產生迷茫。
要改變這種“心累”的萎靡狀態,就要不斷加強學習,提高工作能力,從而充實自己,為工作注入活力。還要持續進行“初心”教育,充分認識到自己的職責使命,真正認識到工作背后的巨大價值。崗位雖小責任不小,職位不高價值高。通過認知的調整,重新樹立新的工作目標,不斷實現小目標,開拓大目標,重拾工作的“掌控感”。
二、工作回報之挫折。很多領導干部到了新的工作崗位干勁十足、信心滿滿,但由于各種主客觀原因,所在單位存在的一些問題會導致本來有干勁、有沖勁的干部在工作中屢屢受挫,最終束手束腳、如履薄冰。還有的干部非常有目標感,工作積極努力,但由于種種原因晉升無望,前途受挫,也漸漸在這種努力但得不到回報的過程中喪失了工作熱情。

高娜,青年作家、高校教育工作者,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國際注冊心理咨詢師,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心理學專委會委員,世界華文創意寫作協會會員,香港人工智能協會特聘研究員,香港科普科幻教育中心特聘顧問。
無論哪一種原因,如果目前你正在職場受挫,可以采取拓寬興趣的方式來改善精神內耗。將視線從工作轉移到生活中,多發展興趣愛好,鍛煉自己的專業水平,“等待”機會的降臨。某單位基層的一名普通公務員,在工作中一直平平無奇。但他將業余時間用來發展興趣愛好——攝影,自己拍攝短片剪輯制作。后來,互聯網短視頻時代來臨,他的專業得到單位重視,為單位拍攝了許多宣傳政務工作的短視頻,作品甚至榮獲國際、國內大獎。在工作上,他依然是一枚默默無聞的“螺絲釘”,但他的攝影專業水平卻實現了質的突破。在這個過程中,他也實現了自身價值的提升,豐富了生活,從枯燥、乏味、千篇一律的現實中抽身而出。
如果暫時找尋不到什么興趣愛好,可以選擇閱讀。毛姆說,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當我們在現實世界受到挫折,可以去更高層次的精神世界去尋求樂趣。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當代作家石悅就是在基層工作時利用閑暇時間,大量系統地閱讀歷史書籍,寫出了暢銷多年的歷史小說《明朝那些事兒》。
三、工作專注之缺失。很多人每天睡前做了計劃,籌劃好第二天該做的事情,計劃詳細,干勁十足??墒且坏┑搅说诙?,執行就完全變了樣。寫著今天的稿子又記掛著明天的接待,推進著A 項目又掛念著B 項目的進展。每件事情都是調子起得高,做起來又很難堅持不分心,最終導致時間不夠、精力不足,最后草草收場。這是你的專注力出現了問題。
契克森米哈賴在《心流:最優體驗心理學》中提出了精神熵。他將精神熵形容為心流的反面,認為精神熵的產生是因為資訊對意識的目標構成威脅,導致內心秩序混亂不堪。當精神熵一步步窒息了心理能量時,人最重要的認知能量——注意力便會轉移到錯誤的方向,最終無法為任何目標做出有效的努力。所以,當人們注意力不集中,就難以有高效率的工作。
如何找回自己的專注力呢?黨員領導干部可以嘗試以下四種方式:
1.專注于自己可控范圍的事情,而非不可控的事務。
2.專注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而非能力不及的大項目。
3.專注自己擁有什么,而非沒有什么。
4.專注于當下,而非過去,更不是未來。
日常,我們還可以利用“五感法”來鍛煉自己的專注力。選擇一個可以看到的物體,可以是一幅畫,也可以是手頭的一支筆。
第一步:看——看清楚它的質地、顏色和形狀,在心里仔細地描述它。
第二步:摸——觸摸這些物品感受它的重量、溫度、粗糙或者細膩。
第三步:聽——聽它的聲音,聽它墜落的聲音、敲擊的聲音或者本身的聲音。
第四步:聞——聞一聞它的味道,不要去判斷喜不喜歡,單純地聞到它的獨特性。
第五步:嘗——如果這個物體可以品嘗的話,體驗一秒味蕾帶來的感受。
無論是在職場上,還是在生活中,黨員領導干部陷入精神內耗,往往是因為自身的價值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導致生活失去了控制。無論是自身原因,還是環境因素,要跳出過度思考的陷阱,最重要的就是錨定自我價值的實現和提升。自我價值并不只存在于單位的評價體系中、別人的認可里、社會的標準上,而是源于人們的內心,源于個體對自身的認可,源于對生活最質樸的熱愛,源于對于社會真正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