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利工程的建設與管理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維護生態平衡和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石。水利工程渠道作為連接水源與農田的關鍵設施,其施工技術和工程管理措施的有效性直接決定水利工程項目的成敗。深入分析水利工程渠道施工技術及工程管理措施,從而為保障水資源安全、促進經濟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水利工程渠道; 運行問題; 維護策略; 管理措施
中圖分類號:TV5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161(2024)06-0075-03
水利工程渠道項目是指在特定區域內為了解決水資源分布不均或防洪、灌溉等問題而設計和實施的一系列渠道工程。這些項目通常涉及挖掘河道、建造堤壩、鋪設管道及配套設施的建設與完善,旨在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優化農業生產條件,保護生態環境[1]。在水利工程項目中,渠道施工技術和工程管理措施的合理實施,是確保工程質量、實現水資源高效利用的關鍵,密切關系到穩定和控制地下水的能力,直接影響著農業生產、城市供水及生態環境保護。因此,通過科學合理的技術施工和管理措施,可以延長水利工程的使用壽命,減少維修成本,提高水資源的綜合利用效率,對于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意義[2]。
1渠道維護與管理的意義
渠道的維護和管理不僅關乎農業生產命脈,也是防洪排澇、城市供水等多個領域的關鍵環節。如對其基礎設施管理不當,不僅會對當地居民的生活造成嚴重影響,還可能引發一系列生態問題[3]。例如,不恰當的排洪會導致洪水泛濫、灌溉系統運作失常,引起水資源浪費和土地退化等問題。因此,加強渠道運維管理,確保其安全有效運行,對于提高水資源利用整體效率、解決因水量分配不均而產生的輸水矛盾,以及推動經濟穩定增長都具有重要作用。此外,良好的渠道運行管理還有助于滿足農業灌溉需求,保障農作物生長所需的水分供給。通過科學規劃與合理調度來優化水資源使用效率,減少資源消耗,可有效預防土壤鹽漬化,有利于保護土壤結構和生物多樣性。渠道節制閘、分水閘、農橋、機電設備等水利工程的日常維護和檢修是確保渠道安全穩定運行的關鍵,可為主體設備和渠道安全運轉奠定良好基礎,為農田灌溉提供有力保證。
2水利工程渠道施工技術
2.1工程概況
以“張義灌區”水利工程渠道施工為例,其規劃設計旨在提升農業灌溉效率和農作物產量。該灌區覆蓋0.24萬hm2土地,為當地農民提供了豐富的水資源,用于支持其日常耕作及生活用水等。參照SL 252—2017《水利水電工程等級劃分及洪水標準》,該項目被歸類為Ⅳ等小型工程。自“張義灌區”按照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項目建設以來,著手實施灌區節水改造工程,通過一系列精心策劃的工程改造,原本設施老化、管理不善等嚴重問題得到了根本性改善。
2.2施工準備
在工程前期,施工測量是基礎工作,利用全站儀、GPS-RTK等先進測繪設備與數字地形圖,對渠道中線、邊坡、縱橫斷面等重要部位的線形和高程進行了準確測繪,建立了明確的施工控制網,從而為后續施工提供了可靠的測繪基礎[4]。為保證渠道工程質量,應嚴格控制材料的選材和質量,其中包括對進場的水泥、砂石料、鋼筋等材料進行取樣檢驗,以保證施工原材料的各項性能符合要求。在配制過程中,應對混合料進行嚴格把關,選用性能優良的摻合料,并測試坍落度等指標。在選擇機械設備時,結合渠道的斷面形式、開挖的土質、工程規模等情況,對挖掘機、推土機等機械進行合理配置。
2.3土方開挖與回填
土方通常采用挖掘機開挖、裝載機協同運輸的機械方法進行處理[5]。在渠道正式開挖前,詳細了解渠道規劃設計情況,包括渠道的走向、坡度、斷面形狀和尺寸等。嚴格控制施工質量,定期檢查,以確保渠道尺寸、坡度等指標符合設計要求。不穩定的邊坡可采取支護措施,合理堆放開挖出的土方,這些前期準備關乎渠道的穩定性和安全性,應嚴格遵守相關規定。渠道處理分為3方面。1) 渠道土方處理。由于地形地貌不同,土方處理方法也有所不同。例如,地勢低洼可以通過填方的方式進行處理,利用填筑土料來抬高地基的高程;若地勢高于設計高程,則需要通過挖掘方式來降低相應部位的地面高度。2)渠道支護技術。在渠道開挖的同時,為防止土體發生崩塌和滑坡,必須采取有效的支護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混凝土襯砌和石方加固等多種技術和方法。3)渠道養護工作。渠道經過開挖、處理后并非一勞永逸,還需要持續維護和管理,這有利于延長渠道的使用壽命。
2.4混凝土防滲施工
混凝土澆筑后的強度和穩定性均較高,在水利工程渠道的防滲施工中,可以采取混凝土防滲施工工藝?;炷辆哂懈邚姸?、高穩定性等特點,可有效延長水利工程的使用壽命。但在實際工程中,由于受到溫度、濕度等外界環境因素的影響,對混凝土的防滲效果會產生很大影響[6]。因此,建設單位應注重使用混凝土防滲施工技術,嚴格控制施工過程,以防止混凝土開裂。
2.5防滲與排水技術
渠道防滲與排水技術主要防止水流從渠道內滲漏出去,目前已廣泛應用于水利建設中,可起到節約水資源、提高灌溉用水效率、維護生態環境、減少自然災害等作用。在實際應用中,常見的渠道防滲與排水技術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1) 防滲材料的使用。這些材料通常由具有良好抗滲透性和耐久性的物質構成,在渠底和渠岸鋪設時可發揮關鍵作用。2) 渠床加固。通過添加額外的混凝土或其他材料,可以顯著增強渠道的承載能力和防滲性能。3) 輸水管道的使用。根據實際情況可以用輸水管道替代傳統渠道,從而獲得更為高效和精確的供水控制。
3水利工程渠道工程管理措施
3.1完善人員管理
在水利渠道工程的施工現場,人員管理不僅是確保項目順利進行的前提,更是維護施工秩序和保障工程質量的重要措施,因此必須建立一個完善的管理體系和規范。1) 對施工人員身份進行審核。這是施工現場管理的首要步驟,每一位進入工地的人員都應接受嚴格的身份核查,包括但不限于身份證、工作證等證明材料,以排除未經批準或資質不符的施工人員參與工作。2) 重視培訓。隨著科技發展,工程日益復雜,施工人員的安全意識和技能水平需不斷提升。為此,現場應定期組織相關的技術和安全培訓,邀請行業專家進行現場輔導,利用實例講解、模擬演練等多種形式,增強工人的安全意識,提高他們的應急處置能力和技能。
3.2強化材料管理
根據水利工程的實施要求,選用優質、適用的材料。在選材上,應從可靠性、安全性、耐久性、環保性等多個角度加以考慮,保證所選材質滿足建筑需要。在物料貯存時,應注重對物料進行防潮、防曬和防火處理,以防止物料變質。對于易變質、易爆的特殊物料,在工程建設過程中,要加強安全管理,制定相關預防措施。在物料應用時,應保證施工人員了解使用要求,經過相關培訓,使其具備運用物料的技術,以減少物料使用事故。此外,還要強化對物料的跟蹤管理,當物料出現問題時能夠及時檢測、快速處理,從而確保施工的質量與進度。
3.3細化進度管理
進度管理是保證水利工程渠道項目按期完工的重要措施。工程建設前,應制訂包括項目工期、施工程序等在內的詳細的工程規劃,同時結合實際情況,提出建設項目的具體實施方案,并對項目實施效果進行評估。當工程進度出現偏差時,應采取相應措施進行調整,以保證工程能按時完成。在項目執行過程中,建立相關的交流反饋機制,以保證項目各部門之間信息暢通。同時,加強與業主溝通,出現問題及時協調、及時處理,以保證工程順利實施。
3.4嚴格質量管理
工程質量是項目實施的生命線。為保證施工質量,在各個環節都要嚴格把關。因此,采購物料及設備時,挑選有品質保障的供貨商,嚴格檢驗物料及設備的合格率,以確保其滿足相關標準。建立相應的質量管理規范,加強對施工全過程監督,一旦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嚴肅對待,從而保證工程質量符合規范。此外,注意資料的采集、分析及存檔,以便應對工程建設中出現的問題。
3.5做好安全防護
在工程建設中,安全是第一要務。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體系,嚴格施工現場管理、加強設備管理,保證員工及設備的安全。體系中包括安全操作規程、緊急情況預案、安全培訓等。注意加強對員工安全意識的培養與提升,定期開展安全訓練,增強施工人員對安全的重視程度。同時,設置一套完備的安全監控體系,安裝安全帶、防護網等安全設施,布置監控設備,從而保證工程能夠安全運行,最大程度保護施工人員的人身安全。
4結語
綜上所述,水利工程渠道項目在施工過程中選擇恰當的技術手段、實施有效的管理措施是確保項目成功和效益最大化的關鍵所在。為此,必須不斷進行探索實踐,以尋求更先進的施工技術和管理策略,這不僅能夠提升水利工程的整體質量,還能確保其在長期運營中保持穩定高效。通過不斷的優化創新,水利工程將更加貼合實際需求,更好滿足社會發展需要,并在保障水資源安全、促進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出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