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林謙
中石化石油物探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 江蘇 南京 211103
以東北某工區高密度寬方位數據為例,開展OVT域處理技術研究。將預處理之后的高質量疊前道集進行OVT分組,針對缺道現象采取OVT域插值方法,利用五維規則化技術進行插值重構,應用非剛性匹配(Non_rigid Matching,NRM)方法消除方位各向異性影響,最終達到同相軸連續性高、成像質量優、道集信息豐富的效果,改善了成像質量,同時利用偏移后的OVG道集進行AVAZ反演,較好預測工區內裂縫發育方向及強度。
現如今勘探手段日新月異,勘探技術突飛猛進,勘探目標錯綜復雜,地質勘探難度與日俱增,提高地震勘探精度是大勢所趨,寬方位地震勘探應運而生,成為地震勘探技術炙手可熱的發展方向[1]。針對寬方位數據處理,炮檢距矢量片OVT處理技術是一項新技術,這種技術不僅可以提高對復雜地下構造的照明強度,還可以提取與方位各向異性有關的儲層屬性[2]。
真實的地下介質為各向異性介質,地震資料的傳統處理思路多為窄方位角數據處理,忽略了寬方位采集的信息多樣化優勢,寬方位地震資料中擁有高品質的方位角信息和炮檢距信息[3]。1998年,Vermeer首次提出OVT的概念[4],開辟了處理寬方位地震資料的新途徑。通過OVT域處理技術,可以得到包括空間三維坐標信息、炮檢距信息、方位角信息的“五維”疊前地震道集[6]。
OVT域處理,在靜校正、去噪、反褶積、數據規則化之后,疊前時間偏移之前進行。相比于傳統的共偏移距道集,OVT域數據體的數據大小、炮檢距、方位角非常規整,更符合偏移理論,能夠很好的保留疊前各向異性信息,有利于數據規則化和偏移處理,且偏移后道集保存有方位角和偏移距信息,可為后續分方位疊加、裂縫預測及反演提供可靠資料。
東北某工區內天然氣石油資源儲量豐富,為進一步落實工區內各層系圈閉,查清斷陷層烴源巖分布范圍,提高儲層預測精度,落實各類型圈閉目標,近年該區部署寬方位三維資料采集,工區主要采集參數為:40線×5炮×240道正交觀測系統,炮線距為240m,檢波線距200m,炮點距40m,道間距40m,檢波線搬家距離為1個檢波線距,覆蓋次數為400次,縱橫比為0.83,總體屬于一塊全方位、有較高覆蓋次數的資料,適合開展OVT處理。
在進行OVT域處理前,首先要進行靜校正、噪音壓制、振幅補償、反褶積等預處理工作,以獲得高質量疊前道集。對此道集數據進行OVT分組,OVT片長寬分別為炮線距、檢波線距,單個OVT片組成全區一次覆蓋數據體,單個OVT片內方位角、偏移距相近。在本工區中,不考慮變觀情況,可劃分成400個OVT向量片組。
本工區在采集施工過程中,由于地表、村落、鐵路等因素,難以避免存在變觀現象,導致全區覆蓋次數不均勻,單個OVT片內存在缺道現象。針對此問題,本次處理中采取OVT域插值方法,首先在單個OVT片內定位所缺數據,然后利用五維規則化技術,按照匹配追蹤傅里葉算法,對所有缺少數據進行插值重構,最終使單個OVT片內數據空間分布均勻,為理想一次覆蓋。見圖1,左圖為工區某一向量片原始數據位置分布,中圖為所缺少數據位置,右圖為經過OVT插值后該向量片位置分布。相較于原始數據,應用插值后數據進行偏移,可以減少由于缺道造成的偏移畫弧現象,提高資料信噪比。

圖1 某一向量片OVT域插值前后數據平面分布
常規疊前時間偏移是以共偏移距道集為輸入,偏移后CRP道集道數為偏移距分組個數,道數較少且缺少方位角信息。在OVT偏移處理中,是以全區同號具有相近范圍偏移距和方位角OVT道集作為偏移輸入,偏移后OVG道集道數等于覆蓋次數,道集內遠近道能量更為均衡,包含方位角信息。
OVT偏移后的OVG道集按照螺旋分選方式進行OVT號分選,這種排列形式與傳統僅按偏移大小分選方式不同之處在于不僅按偏移距由升序排列,還考慮到每個偏移范圍的方位角信息,由近偏移距按360°方位旋轉排序至遠偏移距,形成“蝸牛”道集(“螺旋”道集),如圖2中左圖所示,可以看出在“蝸?!钡兰瘺]有完全校平,且未校平現象呈周期性出現,在相近方位角處具有相似的偏差趨勢,這種現象就是方位各向異性的體現。這種影響即使是應用準確的速度也無法對其進行校平。應用Omega系統中的NRM方法對道集進行校正,如圖2右圖所示,經過NRM校正后的道集較好消除了方位各向異性的影響,同相軸連續性有較好提高。
圖3是本工區常規偏移剖面和OVT偏移經各向異性校正后剖面對比,可以看到二者整體構造基本相同,OVT偏移結果在局部連續性得到改善,細節特征更為豐富。

圖3 常規偏移(左)與OVT偏移方位各向異性校正后(右)
OVT偏移后的道集包含方位角信息,對數據進行分方位疊加,同一斷層在不同方位疊加剖面上會有不同響應。從圖4分方位疊加結果可以看出,0~30°和150~180°斷裂成像較為明顯。

圖4 分方位疊加結果
對各向異性校正后的OVT道集進行疊前AVAZ反演,得到裂縫發育密度和發育方向。如圖5為研究區目的層相干屬性圖,主干斷裂呈近南北向發育。圖6為裂縫預測矢量圖,紅色代表裂縫發育區,短線代表裂縫發育方位,可以看出裂縫發育區主要分布在斷裂附近,裂縫發育方向整體呈近南北向,與斷裂發育方向一致。

圖5 目的層相干屬性圖

圖6 裂縫發育矢量圖
針對觀測系統不均勻情況,本次處理采用OVT域插值技術,可較好解決單個向量片內的缺道現象,較少偏移畫弧,提高成像效果;相較于常規偏移,OVT偏移道集不僅包含偏移距信息,同時保留方位角信息,有利于裂縫預測、各向異性參數提??;從剖面對比上看,經NRM處理后,OVT偏移較常規偏移,局部連續性得到改善,細節特征更為豐富;預期在后續深度域處理中,開展OVT寬方位網格層析反演,相較于常規方式,OVT網格層析可以規避方位各向異性對速度求解的影響,展現速度誤差在不同方位的表現,提高深度域速度場精度,提高成像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