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楊 張源 王昭華
1.中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山東 青島 266104
2.中石化管理體系認證(青島)有限公司 山東 青島 266104
2022年3月22日,危化監管一司印發《危險化學品企業雙重預防機制數字化建設工作指南(試行)》[1],規定了適用范圍、建設原則、建設程序、數據交換規范及運行成效評估標準等。2023年,持續推進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企業雙重預防機制數字化應用提升[2],在深化關鍵崗位應用、深化企業運行質效、深化系統支撐保障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
雙重預防機制的數字化,是對風險分級管控、隱患排查治理核心業務進行流程重構[3],本質上是通過新興數字技術減少信息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推動企業雙重預防機制高效持續運行。部分地區建設的雙重預防機制數字化系統大部分都是數據填報系統,并沒有把風險分級管控、隱患排查治理的日常工作融入到系統中,沒有有效地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也不能滿足新的工作要求。
為此,本文結合最新的雙重預防機制數字化建設指南及要求,研究數字化系統在危化品雙重預防機制建設中的應用,為企業雙重預防機制工作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手段。
企業應根據雙重預防機制數字化建設工作指南,建設雙重預防機制數字化系統,應具備安全管控清單管理、隱患排查任務推送、隱患排查治理情況跟蹤、機制運行效果評估、異常狀態自動預警及考核獎懲等基本功能,有效支撐雙重預防機制落地執行。同時,企業應按照“四個深化”要求,突出三類包保責任人應用,細化隱患排查任務清單,融合隱患排查與日常巡檢工作,做好與人員定位等功能的拓展應用。
世界各國石化企業普遍使用數字化系統作為有效運行和完善安全管理體系的重要手段,建立并運行風險分級管控與隱患排查治理為基礎的數字化系統[2-6],通過系統實現雙重預防機制的全過程管理,提高風險與隱患管理的執行力。
現有的雙重預防機制數字化系統主要具備風險分級管控清單管理、隱患排查治理功能,缺乏完整的隱患排查功能,不利于日常隱患排查的開展,企業并未真正將系統應用到日常的隱患排查中[7-9]。隨著最新的雙重預防機制數字化工作指南的下發,大部分系統都已經不能滿足最新的要求,也無法滿足企業雙重預防機制運行的需要。
以風險分級管控與隱患排查治理為核心,突出關鍵崗位應用及企業運行質效,研發危險化學品企業雙重預防機制數字化系統,支撐風險分級管控與隱患排查治理的線上閉環管控,確保所有風險管控措施的真實有效。
系統主要包含風險分級管控、隱患排查治理及系統服務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指按照企業實際情況維護裝置或罐區的風險分級管控清單,包含風險分析對象、風險分析單元、風險事件、管控措施及排查任務等;第二部分是指按照管控措施制定隱患排查任務并執行,在排查過程中對發現的隱患進行錄入、整改和驗收等閉環管理;第三部分通過定時任務、郵件、APP等推送方式為企業提供任務生成、任務提醒、隱患報警、運行效果預判等服務,為企業提高管理能力提供參考依據。其功能模塊如圖1所示,主要的業務功能如下:

圖1 危險化學品雙重預防機制信息系統功能模塊圖
1)風險分級管控:對風險分析對象、風險分析單元、可信事件、管控措施等企業風險分級管控清單進行維護,為企業風險對象和風險單元提供分級管控任務。
2)隱患排查治理:企業相關負責人為風險管控措施配置排查任務,設置排查人員,配置排查周期,對任務執行以及隱患治理的全流程進行監控。在配置的排查周期內,指定排查人員到現場掃碼或通過NFC刷卡排查,按實際情況進行正常確認、異常隱患填報、日常巡檢數據填報。
3)包保責任履職:通過為重大危險源配置三類責任人,并為其制定履職清單,配置排查任務,讓重大危險源三類包保責任人可以利用手機APP進行巡檢。
4)日常巡檢:為企業提供日常巡檢數據填報的解決方案,優化隱患排查任務配置,將隱患排查與日常巡檢融合。任務配置后,巡檢人員可以使用APP進行巡檢,巡檢時按巡檢點對巡檢指標數據進行填報,系統根據指標的閾值自動判定,并對任務的排查結果進行智能提示。
5)風險分級預警:對臨近到期的任務和隱患進行提醒,對超期未整改的隱患進行報警,任務和隱患到期提醒時間可由企業自行設定,系統按照企業設定的提醒時間通過APP和郵件對相關人員進行自動提醒,防止任務或隱患超期。
6)企業運行效果:按照雙重預防機制運行效果計算模型,預測企業運行效果得分,展示可能的扣分原因以及否決項等,提前為企業優化運行效果提供指導。
7)數據上報:按照統建政府端接口要求上傳分析對象、風險單元、可信事件、管控清單、隱患排查任務、隱患排查任務記錄記錄、隱患信息以及停工記錄等數據,研發重傳機制以保證數據的準確性。
8)公共接口:提供雙重預防機制信息化平臺公共接口,為企業、園區、應急管理部門及其他授權單位提供企業雙防業務數據。
雙重預防機制數字化系統要重點解決隱患排查與日常巡檢“兩張皮”的問題,這是大部分企業存在的典型問題,讓企業員工通過一個APP完成隱患排查與日常巡檢工作,避免給員工造成負擔。
在雙重預防機制數字化系統中,通過增加日常巡檢模塊與集成現有巡檢系統兩種方式,實現隱患排查與日常巡檢的深入融合。
1)方式一:增加日常巡檢模塊
企業將日常巡檢任務編入隱患排查任務清單,并將其取數來源設定為“日常巡檢”加以區分,系統在生成隱患排查任務的同時也生成日常巡檢任務,發送至移動APP端,企業員工將現場情況如實填報至APP中,同步完成需要排查的任務。
2)方式二:與第三方巡檢系統融合
企業在制定巡檢任務時設定為本系統巡檢和外部系統巡檢兩類,并將外部系統巡檢任務推送至第三方巡檢系統。第三方巡檢系統在任務制定時,需通過接口實時從統建系統中獲取已配置的外部系統巡檢任務,并對統建系統的任務進行排查。通過定時任務,將外部巡檢系統中的巡檢記錄、隱患信息等業務數據同步到統建平臺,通過算法比對接收到的巡檢記錄,將匹配到的統建平臺中的巡檢任務自動標記,最終數據全部匯總到統建平臺,并定時傳輸到政府端。
雙重預防機制數字化系統是企業管控風險與隱患的有效工具,能夠確保企業關鍵裝置、重點部位的風險管控措施、隱患排查治理有效執行,以危化品企業A為例,說明系統對于提升企業日常管理有如下主要作用。
1)從原來少數為主,僅由安全員和管理層參與,被動排查隱患,按照公司安排和上級要求,開展運動式隱患排查,轉變成現在將隱患排查任務配置給每一個人,實現全員參與,通過積分獎懲,積極主動的排查隱患。
2.從原來僅憑管理者經驗,轉變成現在對照管控措施,隱患排查任務清單,實現精準排查。
3.從原來使用巡更棒巡檢,只能確定員工是否到現場,無法判斷是否按要求進行檢查,存在未檢漏檢現象,轉變成現在借助預警功能,提醒督促排查任務和排查內容的落實。企業A在使用數字化系統之后,各個裝置的排查完成率有了大幅度提升(見圖2)。

圖2 企業A部分裝置的排查任務完成率統計圖
從原來發現隱患,需要從電腦手工錄入,申報審批,流程繁瑣,難以追溯,轉變成現在利用信息化工具,實現及時提交隱患,簡便操作,閉環管理,從發現、上報隱患,整改、驗收等,全過程追溯。
5.從原來同類隱患反復出現,轉變成通過信息平臺,對同類隱患統計,進行分析,舉一反三,完善制度,減少同類隱患出現。企業A應用系統一年半的時間內,共提報隱患10555條,利用統計分析及文本挖掘方法[10]對隱患數據進行了分析(見圖3、圖4),結果表明設備、儀表類隱患占比較大,設備類隱患產生的主要原因是松動、老化、腐蝕等,企業在以后的設備管理中需要重點關注。

圖3 不同類別的隱患占比

圖4 設備類隱患產生原因分析統計圖
1)最新的雙重預防機制明確了主要生產裝置的風險管控措施,圍繞管控措施,制定隱患排查內容,確定涵蓋全員、責任明晰、周期明確的隱患排查任務,借助數字化系統實現風險清單電子化、隱患治理定人、定時,逐級落實,智能提醒,超時預警,真正做到閉環管理,解決了原雙重預防體系易造假、任務重、程序繁瑣等問題。
2)數字化系統運行過程中會積累大量的記錄,包括排查記錄、隱患數據等,在后續的研究中,借助大數據分析技術,可以深入挖掘潛在的高頻、共性、個性以及重復性問題,發現一些規律性的異常情況,提前進展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