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欣 李軍華



2023 年,黃河水利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黃科院”)堅定“四最四者”定位,錨定“五個一流”目標,聚力“六大集群”科技創新,強化人才培養,邁出全新步伐。
堅持“三條黃河”聯動流域“四個統一”支撐能力穩步提升
全力推進“三條黃河”建設。黃科院持續開展黃河自然規律、關鍵技術和經濟生態問題研究,推進黃河流域科學數據中心籌建,完成6 個野外觀測站網建設、年度調水調沙河道生境與生態要素專題監測。
黃科院積極推進數字孿生黃河“兩平臺一中心”建設,加快黃河數學模擬系統擴能,河冰動力學模型嵌入國家防汛會商系統,填補了水利部冰凌動力學預報空白。
黃科院大力實施“模型黃河”3 年提升行動,全面開展黃河刁口河入海流路綜合治理模型試驗和地形制作機械化設備研發,推進下游河道模型提升、古賢模型建設、抗磨實驗室和工程力學實驗提檔。推進中國湖庫清淤與泥沙利用協同創新平臺、水利部堤防安全與病害防治工程中心運行,以及黃河保護法治與標準化研究中心建設。
科技助力流域治理管理。黃科院向黃委黨組提交年度咨詢及跟蹤研究成果并得到高度肯定,全年完成14 項水旱災害防御重點任務,流域3 省(區)9 項重大工程和32 項水資源論證洪水影響評價項目技術審查,28 組次323 人次工程運管、農村飲水安全、應急抗旱、健康河湖、生態流量等監督檢查。
2023 年,黃科院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治水的重要論述,并在海河流域性特大洪水防御中表現突出,1 個集體、7 名職工得到水利部嘉獎。堅持發揮流域發展戰略專委會、黃河研究會等作用,提出的永定河流域系統治理建議被水利部、中國科協采納,并上報中央相關部門。
堅持人才引領發展科研服務管理效能不斷提高
全面強化干部人才隊伍建設。2023 年,黃科院構建“1234”干部人才隊伍布局,啟動“新百名博士團隊”建設,印發人才引培辦法。2 人次榮獲國際水電杰出女工程師獎、第三屆全國創新爭先獎,1 個集體獲得第21 屆全國青年文明號和母親河獎,9 人次當選水利部青年科技英才、共青團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等。
著力營造靜心和諧安全的創新環境。黃科院規范優化43 項工作流程,落實“一次交辦、限時辦結”制度。邀請院士、行業知名專家做客治黃科技講壇,高質量承辦第18 屆世界水資源大會黃河專場,收到水利部司局、河南省水利廳、黃委機關等部門感謝信21 封。
黃科院負責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黃河畫傳》順利驗收并獲優秀等次,全力推進《一部治黃史一部治國史》編著、《科技賦能黃河安瀾》在央視播出,“黃河博士講黃河”科普短視頻躋身全國熱點榜TOP3,宣傳和公文質量穩居全河前列。
2023 年,黃科院完成研究生基地、智匯廳和工程力學實驗室環境提升,協調開展家屬區環境改造和老舊電梯更換,“560”安全風險防控平臺上線運行,全年安全生產責任零事故。
堅持黨建業務融合 高層次科研產出取得新成效
黃科院扎實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創新開展“一學一測”。
黃科院實施管理部門支部橫向融合以及與業務所支部黨建科研縱向聯合,成效初顯。強化社會責任,投資23 萬元支持中牟小王莊鄉村振興,已落實25 萬元支持天然氣改造;捐助青海、甘肅兩省地震災后重建。堅持黨風廉政建設同業務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實、同檢查、同考核,全年意識形態、保密管理、網絡安全責任零事故。
科研產出不斷刷新紀錄。2023 年,黃科院獲批國家重點研發項目2 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7 項、河南省重大科技專項1 項,牽頭申報國家科技進步獎2 項,實現自主培養國家優青項目零的突破;完成《黃河重大科技進展(防災減災篇)》《泥沙學科前沿成果》匯編;直接服務于23 省(區)經濟社會發展及南水北調、引漢濟渭等12 項重大水利工程建設。
同時,黃科院還獲得電子與智能化工程、防水防腐保溫工程、特種工程(結構補強)、施工勞務等4 項專業承包資質,水保方案編制升為5 星級,工程咨詢信用升為“AAA”級。